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安徽皖南吳語方言之三:吳語宣州片南陵方言的地名讀法

2022-02-08由 炎黃家譜古籍 發表于 畜牧業

圩豬怎麼讀

安徽皖南吳語方言之三:吳語宣州片南陵方言的地名讀法

吳語宣州片區域圖

古語方言別有情(三)

1、許村埠:又作許村步,浦、步同源於古越語。埠以阜得音,埠古音與鋪不同。漢以前以浦為地名者有之,唐宋相繼以步、埠代之,與鋪無關。許鎮用埠字作地名還有:於家埠、汪家埠、俞家埠、周家埠、丁家埠……,始於水碼頭有關,與鋪無關。

2、都:古音同“冬”,“都”乃水之聚匯也。弋江有“都塘”地名。另說“都”為軍事或行政單位(清代最基層管理單位,即實行“都、圖”制),往往首冠數字序號,如八都、十七都。許鎮帶都地名:上林都、下林都、中林都……

3、垾:現讀han,去聲;方言音xi,去聲;意為小堤埂。北方皆音“旱”,合肥南有中垾地名,在司機中流傳“要吃飯,到中垾”的順口溜,非常壓韻。垾字唯南陵、繁昌等地音xi,去聲;出汗曰“出xi”,去聲。許鎮三大圩口中,小壩名垾者多,如亭子垾,老垾,和尚垾,李家垾,柿婆垾,古垾(今改古圩),繁昌與南陵、蕪湖接壤處的門樓垾等,這裡的“垾”方言皆讀xi,去聲。

4、圩:圩音同“維”,“圩”乃防洪堤埂,是我們“水鄉澤國”地區常用字,而北方等少水地區為冷僻字。圩中間區域也稱圩心裡。許鎮到處以“圩”命名某區域,有林都圩、太豐圩、東塘圩、四圖圩、王公圩、下圩、上圩、汰圩等眾多大小圩口。

5、裡:今音同“李”,土語音同“力”,古居民單位,非今“裡外之裡”。帶裡的村名:石墓裡,十甲裡,九甲裡,六甲裡,八甲裡,二甲裡,石塘堪裡,濠裡,新壩裡,魏家村裡。

6、澩壩:澩古音鶴,澩學字形近,古音同。今皆音削,學校之學音。澩,夏有水,冬乾涸。澩來澩去。

7、嶽村何的“嶽”:嶽古音同“鄂”,嶽、嶽同字,三山五嶽,高義。當今有的知其“嶽”村“鄂”音,但少有人知“嶽”的“高”義。

8、墠:音shang,古音蛋或音善,墠為祭祀場。在村外選高平地面,除淨雜草為祭場。地名有:紀家墠、劉家墠、墠上李、董村墠、竹雞墠。最有趣的是奎湖工山墠又作公墠坦,因墠與山音近,遂改名工山墠,沿用至今。

9、庵:庵古音煙,今音安,小廟也,如尼姑庵。地名有黃塘庵,東勝庵(又名茅草菴),建福庵,大士庵。

10、洋河、洋塘:洋俗作垟,垟者原野也,田間田頭之意。可能是元、明朝北方移民南下入林都圩之歷史在語言上的遺蹟。北方人稱大塊平原叫洋,平原之田叫垟田,田間河流叫洋河;四周陡坡形成峽谷一樣的塘,名叫洋塘。冠首洋字地名多見於浙南、贛南、湘南以南廣大地區,而在皖南出現是偶然還是另有他因,須用方言地理學進一步考研。

11、蕪:當地人對蕪湖的簡稱。吳越古語中地名首冠“於、句、無、姑、蕪、烏、餘”是常有的,如蕪湖、無錫、姑蘇等,這些地名雖被漢字記下留傳,但原意湮沒,後世不知其由(或與前鼻音、後濁音相關,所配僅記音而無實意之字。如姆媽之姆,僅有聲而無實意),好事者望文生義,妄加傳釋。如傳說:“無錫本來產錫,至漢代錫已盡,故名”,又“後漢有樵客於錫山得銘雲: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純屬無稽之談。無獨有偶,蕪湖者,亦有人胡說:“市周小湖多,開發前,雜草叢生,故名蕪湖。”

12、上 :方言音nian,平聲。文白兩讀,高處義。圩區或河畔擇高處而居,村名多帶“上”字,如耿家車頭上,南壩埂上,祠堂墈上,王家墩上,王家嘴上,淼塘墈上,盛家墩上,坦上劉,郭上秦,洲上何。王維五言絕句詩《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上述地名及詩中“上”亦音nian,平聲。

作者:梁明生,

安徽省南陵縣許鎮鎮

文閣村人

安徽皖南吳語方言之三:吳語宣州片南陵方言的地名讀法

吳語區劃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