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2022-02-05由 風止文史 發表于 畜牧業

蒙恬怎麼讀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一統天下八荒的秦始皇嬴政,手下文臣武將,能人異士無數。其中,嬴政的手下有這樣的一位將軍,他伴隨著嬴政一起度過無數的少年時光和征戰歲月。

但正是這樣的一位名將,最後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毀於秦二世之手。此人就是蒙恬,被秦二世迫害時,他選擇在牢獄中自盡,臨死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這句話備受曹操的推崇,每當受到委屈的時候,他總會讀上一次。那麼,蒙恬究竟說了什麼話呢,使得其在四百多年過去後,仍然具有生命力。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沙丘政變,是歷史的轉折點

根據史料的記載,蒙恬的祖宗並不是老秦國人,而是為齊國人,到了祖父一代的時候開始投靠了當時的秦王,也就是秦昭王。

蒙恬的父親和祖父都為秦國將領,蒙家為秦王的家臣,對秦王忠心耿耿,一生征戰沙場。後來,秦王嬴政繼位大統,更是十分信任蒙恬一家。

一個王朝要想穩固昌盛,是離不開文臣武將的輔佐,若是在戰爭時期一個武將的作用更是巨大,蒙恬便是這樣一個人。出生於武將世家的他,自幼就跟隨著祖父與父親學習軍事知識,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

除此之外,蒙恬自幼就與秦始皇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一生隨著秦始皇南征北戰,為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在公元前21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為將軍攻打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收降了齊地。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此戰勝利之後,蒙恬被封為內史,這也是秦朝京城內的最高行政長官。當秦朝一統天下之後,他更是率領30萬大軍駐守北方邊疆、攻打匈奴、收復河套之地。

但就這樣一位英勇無比的大將,卻最後選擇吞藥自殺,其中的故事是這樣的: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八荒,為顯示自己的功績之高,自封為“始皇帝”。

為了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夠永遠地傳承下來,定下之後繼承皇位的為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萬世。只是,秦始皇這個願景並沒有順利進行下去,“沙丘”政變成了歷史的轉折點。

按理來說,接下來的第二位皇帝為公子扶蘇,但當時公子扶蘇被秦始皇派遣到邊疆,與蒙恬一起歷練,遠離了朝廷的中樞。秦二世名為胡亥,他雖然是秦始皇的第18子,但卻很得始皇帝的喜歡。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秦始皇在巡遊之時,經常會將胡亥帶在身邊,公元前210年的一次巡遊便是如此。話說,巡遊途中(沙丘)秦始皇病危,並在沙丘平臺駕崩。當時,胡亥、趙高、李斯都伴隨在秦始皇身邊。

在權力的面前,三人共同密謀,篡改了秦始皇留下來的遺詔,改為立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

繼承皇位之前,胡亥深知來位不正,再加上當時公子扶蘇與秦國的大將蒙恬一起,並手下有著30萬人馬的軍隊,若是對方不承認自己的皇帝之位,率領兵馬前來攻打,定是不敵的。

於是,胡亥與趙高、李斯準備先下手為強,假借秦始皇的名義,寫下一封信給扶蘇和蒙恬,在信中構陷了罪責,並令公子扶蘇和蒙恬自殺,一場陰謀就這樣開始了。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蒙恬死前的一句話,備受曹操推崇

公子扶蘇對秦始皇忠心耿耿,因此在接收到聖旨時,並沒有產生疑慮,他直接選擇自盡而亡。面對假傳的聖旨和公子扶蘇的自盡,蒙恬為此痛哭不已,而他卻不相信始皇帝會殺他。

使者們無可奈何,只能選擇將蒙恬囚禁。既然如此,蒙恬為何最後會自殺呢?這或許與他的弟弟有關係。

在蒙氏家族中,不僅蒙恬深受秦始皇的信任,蒙恬的親弟弟蒙毅也十分受寵,秦始皇把他封為上卿,常伴於身邊,他們兄弟二人一個從文,一個從武,都為秦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出生將軍世家的蒙毅,治法嚴明、剛正不阿,更是從不偏袒王公貴族。有一次趙高犯了大罪,蒙毅絲毫沒有顧及他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直接判處死刑,最後還是秦始皇出面才免除了趙高一死。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此事雖然過去多時,但也為蒙氏家族埋下了禍根。始皇帝去世時,蒙毅剛好替他外出辦事,等他回來的時候,趙高、李斯等人的陰謀已經在進行中。可想而知,作為剛正不阿的人,蒙毅毫無意外地被殺了。

不論是胡亥,還是趙高,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這都使得蒙恬不得不死。而在聽到自己的親弟弟被殺後,蒙恬對大秦朝也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已經無力迴天,所以也選擇追隨他們而去。

只不過在臨死前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這句話中表現了他的忠心耿耿與無力迴天的意志。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雖為魏朝皇帝,卻自認為是漢家臣

時間來到400多年後的三國,這時天下也出了一位“梟雄”,他便是曹操。曹操的家族與蒙恬一族有著相似之處,家中也是三代都在輔佐漢朝王室,青壯年時期的曹操更是懷揣著滿腔熱血,在官場之上剛正不阿,治法嚴明。

但當時皇室式微,地方實力雄起,董卓挾持皇帝遷都,其餘諸侯不但沒有選擇維護皇室尊嚴,反而選擇趁機奪取江山。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曹操重新迎回天子,但當時天子的能力並不足以穩固漢朝的統治。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曹操便想要以一己之力來穩固天下,但卻遭到當時眾人的懷疑,甚至天子也想將曹操賜死,這便有了“挾天子而令諸侯”一說,這段經歷也讓曹操想起了蒙恬所遭遇的一切。

他們都是為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忠臣,都是對當朝皇帝忠心耿耿,但卻備受猜忌。在此情況,曹操便經常念起蒙恬在臨死前的一席話,甚至會流下眼淚,都說男兒流血不流淚,只不過未到傷心處罷了。

蒙恬臨死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當委屈時必念一次

回首曹操的一生,他一直認為是漢朝的臣子,在世之時,從未封帝。任職丞相期間,他更是勵精圖治,只為讓天下徹底一統,百姓能夠免受災難之苦。直到曹操的兒子曹丕封帝,才把他的父親追封為皇帝。

從這一點不難看出,若是曹操想要稱帝,勢力極大的他自是無人阻攔,但他卻從未把這樣的想法付諸於行動,始終認為是漢朝的臣子,有“委屈”一說也不無道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