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2021-05-07由 電廠值班員 發表于 畜牧業

閹牛是什麼意思

牛在很早的時候就和人類一起共同開墾大自然了,普通牛起源於原牛,在新石器時代開始馴化。原牛的遺骸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大陸都有發現,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充套件到歐洲、中國和亞洲。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雖然牛馴化的時間早,作為家畜的一員應通常以“牛羊”一起稱呼,但是牛的歷史就要悲催的太多了,羊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禁令保護,

牛自從被馴化以來,圍繞的除了祭祀就是奴役

,春秋戰國時期,牛從最初的供給上天的祭品和上等食材,發展成被用來做交通工具和耕用動物,當時的人還使用了牛穿鼻之術用來奴役牛去幹各種高強度勞動,

可見對牛使用態度越來越粗暴蠻橫。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直到現在,對牛品種的開發和利用絲毫沒有減弱,培育出了專門產奶的奶牛、專門用來食用的肉牛,供人取樂的鬥牛等等,只是對待牛的態度比之古人更加蠻橫,

如今的牛甚至在很多場合已經不再以動物相稱,而是冰冷的“蛋白質機器”,在牛身上的種種改造也是讓人不禁發問,牛的感受有人在意嗎?

直接在牛的身上“開洞”觀察身體狀況

在我們的印象裡,國外養殖牛的技術比較領先,各種科技手段運用的都特別的嫻熟,他們的牛的質量貌似也比咱們的好,不過要是去國外的特定的大型牧場中走一圈,

會發現牧場的很多奶牛身上都會有一個不小洞,上面有個蓋子蓋著

,場主時不時的就會開啟把手伸進裡面,在裡面掏來掏去。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這種場景實在是令人難以相信,在動物身上開洞的想法真的有點難以理解,但是根據技術人員的解釋,牧場為了生產出高質量的牛奶,奶牛的身體狀況是很重要的,它們的飼料配比是否更加科學直接影響奶牛的消化質量,我們也知道,如今的牛奶更多的可以理解為“工業產物”,這也是奶牛被稱為“蛋白質機器”的原因,

奶牛每吃進多少能量的食物產出多少能量的牛奶是有標準的

,低於這個標準牧場主的利益就會損失,就會在牛身上查詢原因,而研究牛的消化情況,提取消化液分析菌落數量和營養成分能對牛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大概的評估。

國外在畜牧業領先的國家用“開洞”這種直截了當的方式來觀察牛的消化情況,能隨時瞭解牛的身體狀況,避免了困難的體內取樣,如果奶牛的身體出了狀況,就可以立即發現進行處理,而且獸醫做手術的時候,手直接伸進洞裡就能做了,不必一而再再而三的開刀。

專家解釋這種方法並不會讓牛經受折磨,反而對它的身體有益,從而生產出更多優質量的牛奶。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閹割直接捶碎睪丸,避免閹割後的感染

牛生長過程中獲取的營養和能量是一定的,

閹割後的牛會避免營養和能量流向生殖系統,有助於集中營養和能量提高產肉量或肉質

。而且經過閹割的雄性牛可以減少其攻擊好鬥性,使雄性牛性情溫順,沒有發情期,沒有交配和求偶行為,既沒有對人的傷害,也不會因為爭奪配偶與其他雄性牛產生爭鬥。

還有一點是閹割的牛不會讓自己的基因被保留下來,換句話說畜牧公司培育的優質牛是被當做專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如果售賣沒有閹割的牛,容易造成基因外洩,破解了自家研究出的優良牛種,自己的利益勢必受到損失。

就像很多奶牛公司一樣,他們只售賣雌性牛,就算牧場主需要繁殖下一代,他們提供的凍活精子也只能繁殖出雌牛,這就是壟斷。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對牛的閹割技術裡有一種非常殘忍的方式捶騸法,針對成年牛的發情期暴躁行為的,又被稱為去勢術,其目的是對雄性牛進行根本的絕育,但是如果進行開刀絕育,有很大的可能因為環境不衛生而發生感染,

這種不開刀破壞雄性牛的生殖器官的方式能避免感染,這是也我國民間運用較多的一種無血閹牛法,

這種方法對於牛的發育有利,對役用牛不影響使役能力,而且術後維護簡單。

只是這個方法雖然安全高效,但是對於牛來說是非常大的痛苦,為什麼說是“直接”,

因為很多時候並沒有麻醉針的幫助。

牛的感受誰會在意?身體直接開洞,閹割直接捶碎睪丸,解釋為牛好

結語

很多時候感覺對包括牛在內的動物們開發的幾近虐待,它們的感受並沒有多少人關心,因為它們的主人只在乎這些開發、改造能帶來多少收益。

對於牛的印象,還是小時候在鄉下見著的耕牛,非常溫順,睜著大牛眼盯著你的同時嘴裡沒閒著一直在反芻,小夥伴說就算上去踢一腳牛,它也不會反抗。如今想起來這個情景突然和王小波的小說裡裡一段描述聯絡了起來。

“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四川畜牧獸醫》、《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