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2022-01-26由 青史佐酒 發表于 畜牧業

粵語一皮是多少錢

粵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奇妙在哪呢?你可試試分別用粵語和普通話唱一下這兩句歌詞“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你可以感覺到,雖然兩種語言唱出來都好聽,但是粵語歌卻似乎在氣勢上更勝一籌,它有著那種獨特的抑揚頓挫。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兩點,一個就是因為語言習慣本來不同,所以翻唱的話會有點怪怪的感覺。另一點,就是韻腳的影響,普通話有四音,而粵語有九音,所以在歌曲變化上粵語歌更加繁複。粵語好聽且特色鮮明,這也讓這種語言吸引了一大批新的粉絲,中國的年輕人,幾乎人人都會那麼幾句常用的粵語。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粵語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語言之一,起源於北方中原的雅語和楚國的楚語。它的發展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秦始皇南征百越,秦軍留守嶺南,他們所用的語言就是周朝的官方語言“雅言”。到兩晉和唐宋末年北方戰亂,大量百姓舉族避難南下,又將此時的中原之音融入到粵語之中。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所以粵語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元素,其中就包括中古漢語四聲中的“入聲”,而這恰恰是普通話所沒有的。北方的漢話因為古時戰亂頻繁和異族侵略,語言也隨之受到衝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改變,而相對安定的南方受到影響則相對較小。清代學者陳澧就認為粵語就是隋唐時期的中原之音。

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在民國初期確定官方語言的時候,普通話和粵語的競爭非常激烈,最後粵語僅僅以一票之差遺憾落選。當然,這麼戲劇化的傳聞,自然不應該是真的。但是很多人確實有這樣的疑惑,粵語更接近古漢語,可以說語言的“正統性”更強,並且粵語也非常好聽,為什麼卻讓普通話成為了全國的通用語言呢?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其實一種語言能不能成為官方語言,並不是由某個人或者某群人決定的,而是由歷史決定的。得於斯者毀於斯,這也是粵語沒能成為國語的原因,古時重山的阻隔,讓粵語免受其他語言的影響,卻也讓粵語難以走出去。除了廣東等少部分地區,粵語在近代時期的中國普及率並不高。包括在廣東省內,也是粵語、客家話、潮汕話等百花齊放。所以對於中國其他地方的省份來說,對粵語的感覺就是好聽但是難懂,這也讓粵語缺少了成為國語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而普通話在這方面的優勢卻得天獨厚。中國歷史上最後三個封建王朝,都選擇定都於北京,所以北京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官方語言。1909年,清政府正式規定北平官話為“國語”。到了民國,又再次確定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國音。1955年正式改稱普通話,並作為消除中國方言隔閡的官方語言向全國推廣。

國語競選,更接近古漢語的粵語,真的以“一票之差”輸給普通話嗎

中國是五千年曆史的大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這樣的文化和地域歷史,也讓中國保留了非常多的方言,甚至出現了十里不同音的現象。普通話的推廣並不是為了消滅方言,而只是為了讓國人更加方便交流。而方言才是一個地區百姓的根,保護方言的傳承,是歷史的責任。鄉音不改,你才知道你的家在何方,你會說自己家鄉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