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2022-01-21由 WIN財經 發表于 畜牧業

貨幣量是什麼

引言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儘管貨幣與日常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經濟學也就貨幣的定義進行了廣泛的

討論,但至今沒有一個貨幣的定義可解釋全部的貨幣現象。

正如哈里斯

在《貨幣理論》中所說,在貨幣理論中總是不斷地提出兩個基本問題,而且在貨幣

理論諸多高深發展的背後,也存在著這兩個問題:什麼是貨幣?為什麼要使用貨

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貨幣現象紛繁複雜,另一方面是因為

貨幣本身也在不斷髮展。

單就貨幣本身而言,就經歷了商品貨幣、不可兌換的紙幣、信用貨幣等不同的形式和發展階段

。現代經濟學著作中往往採取描述貨幣

職能的方式來定義貨幣,比將貨幣描述為一種被人們所接受的、起著交換媒

介、計價單位和價值貯藏手段作用的商品或法定的憑據。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關於

為什麼要使用貨幣

這個問題,經濟學界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

一種觀點強調貨幣作為交換中介的職能,

認為貨幣之所以出現,是為了改進物物。

交換在技術上的低效率。這種觀點認為貨幣的出現肯定曾經對經濟活動起到過

某種推動作用,使其脫離了原始的物物交換狀態,但是,從此以後貨幣與真實經

濟活動之間就不再有進一步的聯絡了,貨幣被描述為

經濟活動必不可少的而本

質上又是中性的潤滑劑

,然而,要使貨幣的這一特徵進入經濟模型是相當困難

的,

20

世紀中葉以來,希克斯

、弗裡德曼

和託賓

發展起來的

主流貨幣理論

實際上並沒有重視貨幣的交易中介職能,而是僅僅將貨幣看作可

供選擇的眾多資產之一。另一種觀點則在貨幣制度問題上採用了社會歷史方

法,

英厄姆強調了貨幣的“社會關係”,既包括了貨幣法定論或新貨幣法定論,即國家透過壟斷貨幣或基礎貨幣發行權所獲得的權利,也包括了熊彼特所提到的“要求權”或“信用”的方法。

貨幣自身發展的歷史同時也體現

了信用關係發展的歷史。經濟學意義上的信用意味著財務和勞務之間的交換在

時間上存在有先後的不一致性,而貨幣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為市場

經濟建立可靠的信用關係提供了工具。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從本質上說,貨幣與信用、投機及決策中

的不確定性等問題密切相關

就商品貨幣而言,商品作為貨幣本身具有價值,無論使用商品交換貨幣還是

使用貨幣交換商品,都是等量價值之間的交換,因此商品貨幣的信用特徵體現得並不明顯

。弗裡德曼

指出,

每個獨立的個人要得到貨幣,就必須放棄實

物資源,反之,他也可以交出貨幣而得到實物資源。因此,如果他能發現一種更

低廉的提供交易媒介的方法,就能獲益,這種顯而易見的,同時又是在歷史上已

經產生出來了的方法,就是將信用因素引入貨幣體系

紙幣的產生

紙幣的產生導致信用因素被引入貨幣體系,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人們在交易

中之所以接受紙幣,完全是出於對相互承諾的信任或者國家法律規定,接受紙幣

的人相信當他用紙幣交換商品時對方同樣也會接受。

貨幣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代表了一種索取權,它構成了發行貨幣機構的負債信用。

貨幣存在風險,不是完全可接受的。由此可見,貨幣的形式越高階,所依賴的信

用基礎越高,貨幣的信用色彩就越為明顯。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整個現代市場經濟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的,然而信用的建立和

維持是非常困難的。

提供信用的一方在提供信用時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足值擔保,而有限責任的發展使得信用關係一旦破裂,提供信用的一方就只能獲得部分的事後補償。

因此,信用關係經常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較大的波動,從而

波及整個經濟,作為信用關係體現的信用貨幣在供給方面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宏

觀經濟形勢波動的衝擊。

貨幣供給的基本內涵

貨幣供給是指一國社會經濟執行中貨幣的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所引起的

貨幣供應量變動的過程,貨幣供應量是某一時點在社會當中流通的貨幣數量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流通的當代社會,貨幣供應量就是企業、居民和政府等非銀行。

部門持有的中央銀行或商業銀行的負債憑證,其中,非銀行部門持有的中央銀行

負債憑證稱為通貨,非銀行部門持有的商業銀行負債憑證稱為存款貨幣。貨幣

供應量是貨幣供給導致的結果表現為既定的存量;貨幣供給則是貨幣供應量形

成的過程,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得以擴張或收縮的過程。

隨著社會信用的發展,各國流通中的貨幣形式呈多樣化趨勢。

第二次世界

大戰後,經濟學家為明確貨幣供給的口徑,提出劃分貨幣層次的主張。由於國情

的差異,各

國劃分貨幣層次的方法不盡相同,但劃分貨幣層次的基本原則卻是大致相同的,即根據流動性(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兌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來表示)來劃分貨幣的層次:兌現的時間越短、成本越低,貨幣的流動性就越高

在信用發達和高度貨幣化的現代市場經濟中,通貨與存款貨幣的數量共同構成

貨幣供應量。據此,貨幣供給作為一個過程可被分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

兩種型別;另外,根據流通中貨幣的購買力差異,貨幣供給作為確定的數量又可

被分為名義貨幣供給和實際貨幣供給兩種型別。

通貨供給與存款貨幣供給

通貨是流通領域中現實貨幣的總稱,包括紙幣和鑄幣。

通貨供給來源於中

央銀行的貨幣發行,並透過三個步驟進入流通領域:一是隸屬於中央銀行或財政

部的造幣廠印刷和鑄制;二是商業銀行開展業務需要以通貨進行支付時,按規定

程式通知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中央銀行將運出的通貨同時作為貸款記入商業銀

行的賬戶;三是商業銀行透過存款兌現的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領域,供給到非銀行部門。

通貨供給的特點是:第一,通貨來源於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但中央銀行並

不直接向非銀行部門提供通貨,非銀行部門只能透過商業銀行的中介服務,以存

款兌現的方式間接地獲取所需的通貨;第二,通貨供給是以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

存款方式實現的,其數量取決於非銀行部門持有通貨的意願;第三,商業銀行有

義務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要求,

如果非銀行部門持有通貨的意願得不到滿足,就意味著商業銀行不能履行保證兌現的法定義務,從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存款貨幣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在不兌現的貨幣制度下,商業銀

行的活期存款同通貨一樣可以充當完全的流通和支付手段,比如存款人可以籤

發支票的方式進行購買、支付和清償債務等活動。

存款貨幣供給,亦稱存款貨幣創造,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並經過銀行體系反覆存貸而使存款貨幣被多倍放大的過程

。例如,假定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

10%

當商業銀行

A

吸收

100

萬元存款後,它要按規定提取

10

萬元存入中央銀行的準備金賬戶,並將

所餘的

90

萬元貸給某企業。該企業將收到的

90

萬元貸款存到其在銀行

B

的賬

戶,銀行

B

同樣按

10%

的法定準備金率向中央銀行準備金賬戶存入

9

萬元,然

後又將餘下的

81

萬元貸給另一家企業。

貨幣是什麼,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的性質及特徵是什麼?

如此壁常反覆存貸的結果是,銀行體系最初

吸收的

100

萬元存款不斷地被擴張最終變為

1000

萬元,存款貨華環立幣供給也因此得

以實現

存款貨幣供給的特點是報傳腿:第一,商業銀行必須以各種方式吸收存款;第二,商

業銀行對活期存款按規定提取和上交法定準備金;第三,商業銀行必須發放貸款

或購買證券,而且非銀行部門願意獲取貸款或發行證券;第四,非銀行部門必須

將其所得到的款項存入商業銀行。

如果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部門的存貸行為不具備這樣幾個特點,存款貨幣供給的過程就會被中止或扭曲。

名義貨幣供給與實際貨幣供給

從物價對流通中貨幣存量的影響角度看,貨幣供給還可以分為名義貨幣供

給和實際貨幣供給兩種型別。

名義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點上不考慮物價影響的貨幣存量,表現為通貨淨額與存款淨額之和

。假定貨幣乘數相對穩定,名義貨

幣供給量就取決於基礎貨幣的數量。例如,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或購

買債券,會在增加通貨供給的同時增加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再經

貨幣乘數的放大作用,進而形成某一時點上的名義貨幣供給。在現實生活中,人

們通常使用的貨幣供給概念是名義貨幣供給,中央銀行根據經濟執行的狀況和

經濟政策的目標,透過實施貨幣政策調整名義貨幣供給。

結語

中央銀行只有審時度勢地控制好名義

貨幣供給和市場物價水平,使實際貨幣供給大致等於貨幣需求,才能避免較大幅

度的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保證國民經濟的穩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