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2022-01-21由 一響財經 發表于 畜牧業

貨幣量是什麼

在經濟學家看來,存款只是一堆數字,已經不會再有人來支取,對於流通沒有任何作用,所以習慣稱之為“死戶”,也就是退出流通的貨幣。這一些都是無法直接計算出來的。

但對比說來,不論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還是潛在的貨幣量,較之流通中的貨幣總量,則更難計算

。主要是很難把現實流通部分和暫不流通部分之間的界限劃清。除去很少幾個專案,如結算中的貨幣、未動用貸款限額和銀行自有資金這幾項非此即彼外,其他都是兩者混在一個專案之中。

比如現金,從總量上看,是分不出有多少是沉澱的;再如,專用基金賬戶,有些看來大部是潛在的貨幣性質,但也分不出有多大部分還是現實流通的。

從定性上說,劃分不難,問題是要定量。對此則恐怕需要做長期的典型調查研究

。第二,現金量仍然需要單獨統計。我們一直是很重視現金統計的,在這方面有系統的數字和經驗。

當討論到流通中的貨幣不只限於現金時,曾有人懷疑是否也要否定對現金的統計和分析。

其實這是誤解。我們需要統計和分析一個更大、更全面的貨幣量,但絕不意味著要否定對其構成部分的統計和分析

。現金之所以需要單獨統計和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消費資料的分配主要是藉助於現金的運動實現的。而且現金運動在整個貨幣量運動中所佔的比例,在客觀經濟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是相對穩定的。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所以,透過對現金的研究,也可看到整個貨幣流通的問題。需要指出的是,現金量按理說只是一個統計口徑,而不能算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這個層次下面一個子層次。

因為現金量中是包括有沉澱現金,即潛在貨幣在內的

。不過,上面說過,在具體統計中要把沉澱現金劃開不那麼容易,因而只好把現金量視為全部都是現實流通的貨幣。

可以設想,由於沉澱現金在現金總量中的比例有其規律性,所以這樣處理並不影響統計分析的結果。在實際的統計工作中存款也不能不按這樣的原則處理:主要是服務於現實流通的存款賬戶,其金額全部算作現實流通的貨幣;主要是暫不動用的存款賬戶,其金額則全部算作潛在的貨幣。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客觀條件變化時,這種比例將會隨之變化,如果不研究這種變化的影響,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上面我們一直是從現存於流通之中的貨幣狀況來分析的,

那麼,這些貨幣是多還是少,則涉及流通中貨幣必要量的問題

。馬克思是這樣提出問題的:“究竟有多少貨幣不斷地被流通領域所吸收”。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關於流通中貨幣的必要量,馬克思列出了一個大家所熟知的公式,即:商品價格總額執行流通手段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職能的貨幣量如果以P表示價格水平,

Q表示商品數量,V表示流通次數,也即流通速度,Ma表示貨幣必要量

,則公式可表示為:PQ=MdcA,這是基本公式。加上對支付手段的需要量,公式的性質也不改變。

這是一個經常被引用的公式。

但在引用時卻往往忽略了一點,即這個公式是馬克思就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制定的

。公式的核心內容是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貨幣需要量,但更核心之點還在於這裡所說的價格是在商品進入流通以前就具有的,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貨幣使具有價格的商品即已經在觀念上等於一定金量的商品流通”。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其所以如此,是因為這裡說的價格是用貨幣金屬數量表示的價格,這種價格並非取決於流透過程,而是取決於生產過程,即取決於生產商品和生產貨幣金屬的勞動生產率。

正是從這點出發,在馬克思的公式中,只能是公式的左方決定右方,而不能逆轉

。至於流通中現存的貨幣如果過多或過少,則由流通中貨幣轉化為貨幣寶藏和貨幣寶藏轉化為流通中貨幣的機制來調節。

紙幣如果發行過多,則紙幣票面的單位,如鎊、元代表的金量即相應下降,以鎊、元所標示的價格即相應上升。

這就是說,對於用紙幣票面上的單位所標示的價格來說,紙幣的數量則是一個決定因素

。對此馬克思沒有進一步列出式子。

但就馬克思從金屬貨幣流通到紙幣流通的全部論述來看,必然形成如下的左右方互為因果的恆等式:PQ=MV在這個恆等式中,當P為給定的,則P決定右方的M,這時的M是貨幣必要量;當右方的M表示給定的貨幣供應量時,則M反轉過來決定P。我們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貨幣流通是排除了金銀的流通,

我們所要研究的是當我們所要求的價格水平給定時貨幣應該供應多少,以及貨幣供應多少對價格的反作用問題。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顯然我們需要利用的是上述包含有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內容在內的恆等式,而不是馬克思就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所制定的那個必要量公式。

因為如果用後一個公式,既不需要考慮價格給定與否這個前提,更不存在貨幣量反轉過來決定價格的問題

。貨幣必要量是指流透過程對於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必要量,與它相對應、相比較的只能是正在流通和準備流通的貨幣量,而不是流通中的貨幣總量。

因為按照我們上面的約定,在後者之中還包括著潛在的、暫不流通的,即不僅不是正在流通和支付,而且也不是現實地處於流通準備和支付準備狀態的貨幣量。

潛在的貨幣有沒有一個“必要量”的問題呢?過去曾經有所議論

。比如農民願存鈔票,這種存鈔票的願望和可能是否也意味著是一種客觀的需要?對於類似的問題似乎沒有取得什麼比較滿意的說法。

不過我們日常對貨幣必要量一直是理解為“待實現”的商品和“待支付”的支付義務對貨幣的需要。

顯然這是一種對處於現實發揮職能狀態的貨幣的需要

。所以,當我們把通常所理解的貨幣必要量與現有的貨幣總量相比較時,從理論上講是需要把潛在的貨幣排除在外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至於潛在貨幣有否必要量的問題可以另議。雖然不宜於把潛在的貨幣混入與必要量相比較,但並不是說在這種比較中潛在的貨幣毫無意義。因為當流通中貨幣量已定時,潛在的貨幣量與現實流通的貨幣量之間存在著相互消長的關係:

一者的增大,則另一者相應縮小;一者的縮小,則另一者相應增大

。所以,潛在貨幣量的多少對於現實流通貨幣量與貨幣必要量比較的結果至關重要。

比如貨幣必要量是1000億元,流通中的貨幣量是1500億元,如果潛在的貨幣量是500億元,那就是說現實流通的貨幣量是1000億元,現實流通的量與必要量相符;如果潛在的貨幣量是400億元,那必然意味著現實流通的貨幣量過多。在後一種情況下,只要有可能使潛在的貨幣量增大100億元,那麼現實流通的貨幣量就會從過多變成不多不少。問題是,潛在貨幣的形成有沒有規律性。恐怕規律還是有的。

比如,現金沉澱和居民長期儲蓄的多少顯然與居民夜膊鍾貨幣收入的增減變化和物價水平的穩定須最程度等因素有著直接的聯絡;

企業專用基金積存的規模和時間長短顯然與資金管理體制的變化和經濟發展的狀況有直接聯絡

。類似的情況中存在著規律性是

無疑

的。他社突另一些專案,如財政結餘的能否動用,銀行自有資金的必要規模等問題,則取決於保持財政信貸綜合平衡的需要,這在後面將要論到。

與貨幣必要量相對應的是現實流通的貨幣量

所以,對我們來說,恐怕注意力應是集中於對這些規律本身的探討。

如果確有“必要量”的問題,那也未嘗不可把現在的必要量觀念加以擴大

。現實流通的貨幣量是否必須符合客觀需要,符合或不符合將有如何的後果,這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