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2022-01-18由 說聊芸貴 發表于 畜牧業

鹽產地在哪裡

說到關於鹽的貿易,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中原地區的領先,其實很大程度來自於“生活方式”的完善,飲食裡的一個細節,都會推動農耕社會對其他文明的超越。鹽是自上古以來就被髮掘為調味的佐料,一顆顆細得幾乎不可見的鹽,卻曾經是比糧食還要昂貴的重要物資。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古代社會的飲食結構很單一,葷素食都不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鹽和糧食的結合,對社會的衝擊是很大的,正如今時今日的美食,有味道與沒味道的區別也是極大,這也是鹽在古代是重要的“生活物資”的根本因素,古人所說的“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在某種時代背景下,這其實就是一種炫富。

因為重要,早期的商人就會製造、銷售鹽,這裡面的財富空間極大,在春秋戰國時,想要富可敵國,賣鹽是必不可少的辦法。

咱們就說中原王朝的優勢,古代產鹽最主要的三個地區,一是嶺南沿海地區,例如雷州半島,二是西北地區,產鹽出自大量鹽鹼地,三是東部沿海,也有鹽場的分佈。很巧的是,這些地區,除了西北地區的部分疆域不經常性地被遊牧民族控制外,當時主要的鹽產地,都是在中原政權的手中。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隨著社會的進行,農業的推進、畜牧業的增長,鹽也成為了“大眾商品”,光是大眾這麼一個理由,就足以讓鹽數千年以來比肩糧食的地位。

鹽的生產成本極小,古人說“圍海曬鹽”,這鹽,說白了就是“白來”的,再說通俗點,就是等於在賣“海水”。這麼一種商品,材料取之不盡,生產成本幾乎於無,這已經符合了“暴利”的標準。

暴利的東西,一直被古代商人掌控,合適嗎?

“無商不奸”、“無奸不商”,這些對商人有偏見的標籤,就是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鹽商們將大量的鹽賣給各個國家,甚至也賣給遊牧民族和周邊民族,貿易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走南闖北的商人,他們掌控了大量的“鹽”,難免就會影響政治。富有的商人可以招募私軍,對國家造成威脅,有的商人為了財富犧牲他人利益,因此“鹽”這東西,必須被政權掌控。

一是為了用鹽鞏固政權穩定。

二是為了鹽背後的巨大紅利。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這就是我國古代朝廷必須要掌控鹽業的兩個最基礎原因,說白點,一是為了權,二是為了錢。

第一個對鹽進行完全壟斷的封建王朝是漢朝,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對鹽、鐵業進行了高度的集中,讓漢朝廷成為了壟斷的受益者,而桑弘羊,就是因為幫助漢武帝進行商業改革,從而成為了顧命大臣。

漢昭帝時期,一場影響我國數千年的“鹽鐵會議”舉辦,其實這場會議中,也還有著許多文人對國家壟斷鹽鐵行業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與民爭利十分不妥,但最終仍舊是“壟斷派”獲得勝利,從而確定了“官賣”的制度,鹽也是這個時期開始,徹底成為了律法所規定:只有朝廷能夠經營,而其餘商人都不得私自經營的重要物資。

鹽業的控制權的最終歸屬,成為了封建王朝興盛的一個大因素。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對於鹽田,官府進行了回收和增設,雖然說壟斷,但也不可能完全不讓百姓參與,朝廷只是壟斷了鹽的生產權和經營權,可流入市場這個低端環節,依舊要靠民間商人。

鹽業的壟斷,讓朝廷的財政有了一個巨大的攀升,鐵業尚且還存在成本,但鹽業實乃一本萬利,漢代中後期君主,有部分人能夠縱情享樂,和鹽業收入息息相關。

自漢代以後,中央王朝對鹽業都實行了高壓壟斷,即便到了商業最開放的唐朝,壟斷都不曾鬆動。

其實讓鹽高度在民間流通,弊端很大,漢代記載不多,可鹽商富可敵國,經常有著自己的武裝之事絕非罕見。

唐代後期農民運動,著名的王仙芝、黃巢,他倆都是“販鹽”出身,其中王仙芝更是販賣私鹽,因為龐大的收入和人群,王仙芝最終領導一眾鹽商走上了起義的道路,黃巢更是成為了一個賣過鹽的皇帝。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唐宋時期,中原成熟的鹽業隨著貿易出口,特別是宋代,中原的鹽十分受歡迎,因為技術的成熟和精美,鹽的貿易成為了宋代一大海上貿易的收入來源。雖然宋代政府高度開放商業社會,可鹽,一直牢牢抓在手中,鹽在那個時代開始,已經成為了“神器”,誰掌控了鹽,誰便掌控命運。

到了明代,“鹽政”開始成熟,每個州、府、縣,幾乎都有管理鹽業的專門的官員,其實唐代節度使,本身就有了管理鹽政的職能的萌芽,可最終把這個職位獨立出來還是明代,明代江南地區的鹽商十分出名,他們成為了官辦和銷售之間的特殊群體,宋應星就曾經說過這群人“富得流油”:

“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萬曆盛時,資本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只以百萬輸帑,……各商肥家潤身,使之不盡,而用之不竭。

鹽除了是商業,也已經開始演變為政治分支,明代的“運鹽司”,就是這麼一個攬財的組織。而從明代的角度來講,鹽真的成為了皇帝生活的開銷主要來源,鹽的利潤太高了,而總體收入的提高,和人口增長息息相關,所以這個階段開始,只要控制了鹽,那麼這個政權就必然牢不可破。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到了清代的時候,鹽已經成為了“四大支柱”之一,清代人口是按照“億”的單位來增長,而鹽的產能無窮無盡,多少人都能供應,鹽業收入成為了清廷重中之重的官營類目,在清代,關於鹽政,連單獨管理地方鹽政的特殊的監察御史都出現了,這已經不僅僅是對鹽的壟斷那麼簡單了,而是從朝廷內部加強對鹽的最終把握。

所以說,封建王朝的演變,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私鹽到鹽政的變化,這一口鹹淡的背後,蘊含著龐大的發展智慧,雖然未必是全部正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鹽的集中成為了推動社會的一個大的助力。

從鹽最早被人類的飲食習慣所接受,再到流行,再到成為生活必須,這個過程充滿著崎嶇,也充滿著羽化的隆重。古代中國是食鹽大國,也是對鹽有著最早、最豐厚研究歷史的國家,產業的豐富,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豐富,這也是民族文化強壯的一種自信。

為什麼鹽在古代必然成為官辦的朝廷壟斷行業?

時至今日,鹽都是現代人日常生活重要的生活物資,不可以缺少,這既是傳統文化的觀念,也是自古以來不可拋開的飲食習慣,食之有味,最主要說的仍舊是鹽。

所以鹽的前世今生,絕不是像它的顏色一般,看似無暇純粹,背後還夾雜著我國古代政權文化的寄託,還有數千年中原人民生活的縮影,控制了鹽政,便意味著控制了基礎,還有許許多多的帝王將相繁華的生活影子,也有這“雪白的黃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