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2022-01-16由 彭保紅 發表于 畜牧業

白徑古道在什麼地方

2014年跟著朋友在河南的西部太行山大峽谷裡轉了二天,結果轉悠到一個古村:焦作市修武縣的一斗水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來到一斗水,抬頭看見古老的石頭房,我就喜歡,古老房子的主人現在辦起了農家樂,進去,有人正在吃飯,貌似店家還很忙,於是雖然已經過了飯點,我們還是在主家的建議下,報完飯向村西轉轉,來到一斗水村成名的地方。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一條古老的山路,地面的青石何止走過百年千年?走過千人萬人?路旁一棵古樹迎接著我們,想起唐代詩人徐凝的古詩:

古樹欹(qī)斜臨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古道的前方,見一石亭,攢尖頂建築,一看就是新修的,不過做得很認真,只要是認真做的東西,放上百年,也都會成文物。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到了跟前,亭下一井,這就是滋潤過萬千生靈的一斗水泉。千年古井今還在,古道卻無車馬喧。井是古井,但重修了一個井口,旁邊的石頭牆上鑲著一個石碑,記錄著這古井的一次重修歷史,我們的老祖先,總是把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事刻石為記,才讓我們知道了多少百年前、千年前的事情。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重修井泉碑序:古來就有井泉一□□□□山水瀑發 河漲水深 井泉塌壞 故在村中之人 同心皆意重修井 賈永錄 李雲仁每日催工 □戶做工 照理匠人伙食 共化分七十餘千 按十四股均 瓜分文工程 完義刻立石碑 永垂不朽 雲□大中丙寅十五年六月吉日一斗水全立(碑文中□字代表我沒有認出的字)

“大中”有可能是唐宣宗李忱年號,也可能宋真宗大中祥符年號的簡寫,到底是唐人留?還是宋人刻?我不得而知。不過這個碑告訴我們這口井至少宋代時就修過,還是完全的民間的,自發地修繕。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亭子旁邊還有個新刻的碑,記錄著一斗水泉井和一斗水村的來歷:太行之巔,雲臺深處,蜿蜒盤曲著一條商旅古道,即白徑[jìng],白徑在南太行的鐵匠莊青口入山四十里處鑲嵌著一汪清泉,深二尺有餘,如鬥粗細,行人至此,人困馬乏就此汲水取飲,雖然一次只能取水一桶,但無論天再旱,人再多,總是隨取隨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商道上的客商在這裡休憩取飲的人很多,車馬店就運而生,久而久之此處漸聚成村,因泉水每次只能取水一斗,人們就形象地稱為一斗泉水,此村也因泉得名一斗水村。

用我們現在的話:一斗水村就是古代高速公路白陘古道上的一個服務區。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不要小看這條普通的小路,雖然只是2米寬,這可是古時太行八徑第三徑白徑其中一段:清口古道,它曾經也是官大道,不比我們現在的高速公路級別低(石碑上是“徑”,可我百度搜索又都變成“陘”字,不會是石碑上筆誤?)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太行山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切割,形成東西向橫谷:太行山大峽谷,當地人叫陘[xíng],古稱太行八陘,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晉郭緣生《述記徵》也記載:太行山首始於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二州之界。有八陘:第一曰軹[zhǐ]關陘,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此兩陘今在河內;第四滏口陘,對鄴西;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一名望都關;第七蒲陰陘,此三陘在中山;第八軍都陘,在幽州。

第三陘白陘。在河南輝縣西五十華里處。是太行八陘中目前儲存距離最長、最完整的茶馬古道。如今棧道上還留存著多處馬蹄印,古道總長五公里,寬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棧道兩部分組成。據此陘可南渡黃河攻開封,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可見這條現在不起眼的小路,在晉朝時就有記錄,在古時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道路。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看完一斗水井,我們回到李家大院,剛才的客人已經吃完飯走了,就剩下我們三人,在這石頭房圍成的院子裡走動,建於1845年的房子距今已經170多年,但沒有一點破敗,依然方方正正地立在這裡,四周沒有一個窗戶,在當年,這樣的石頭房能給人多少安全感啊。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門前的紅底白字,把這個大院介紹的清清楚楚。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大門朝西,依勢而建。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抬頭見大門上的橫匾的四個字,被人砍平,卻還依稀可見,一定是那個特殊的年代留下的痕跡:西有長庚?百度一下竟然出自《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因為這個門是面西,所以有此一提吧?太有文化了,我們現在不搜尋,有幾個人知道?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170多年的房子,還是那麼結實,一點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正房是兩層小樓,現在辦起農家樂,驢友們常在此小聚一下。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正門還是很講究的,門梁石雕,門前掛落做裝飾,門上窗的木雕,對此我只覺得耐看,而不知其意,還要學習。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門的右手做一個神龕,何方神聖?如此慈眉善目?當時忘問主人啦。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這個村,除了李家大院,還有一個賈家大院,門前做一個影壁,希望凝聚人氣、財氣。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也是一個如堡壘似的大院。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賈家大院的介紹。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老人熱情地請我們進院子,過門樑上的石板已經斷成二段,不會有危險吧?如何修呢?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門頭板上的字也模糊不清。可能還是文革時期的傑作,只有中間的水和長字依稀可見,當時的人們得多恨自己的文字和文字代表的意思,才會把文字毀的難以分辨?門頭板前的掛落是木雕纏枝花紋,是不是象徵著欣欣向榮?現在,大院裡還住著四五戶的人家。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院子正在修整,建築基本完好。房子住人,人也養房,只要有人住,那怕百年的房子,看著也是有一種生機。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門窗上的小裝飾,還有戶對,活潑生動。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下門檻[kǎn]還給小動物留個出入口。

村東的山坡上還有一個古廟——關帝廟,時間不早了,兩位朋友操心車輛的掉頭,我一個人跑上去看。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又是一個沒有人再來祭拜的廟。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影壁不知何處去,門頭也被大火燒,明顯地突出幾根木柱子,沒燒前是什麼樣子的?已經不得而知了。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橫匾殘破依稀看,“萬世忠表”全憑猜。

荒唐歲月瘋狂事,關帝老爺難倖免。

關帝廟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是中華民族祖先崇拜的一種體現,以“忠”“義”著稱的關公在兩千年多年的時間裡,為中國人所敬仰、緬懷、祭祀。紀念他的廟宇遍佈全國,曾經村村都有關帝廟。可還是那個荒唐的年代,毀廟的行為居然波及到這小山村,可見上層的惡對文化生態的滅頂破壞。

在一斗水村看了這麼多的建築,看一個個題字和雕刻,百年前,這個小山村一定是富裕、祥和、耕讀傳家、信仰忠義,誰想,百年後,卻出了一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所有的題字全部被毀。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進了廟門,大殿已經修了,用我的眼光看修得還可以。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正殿已經得到修繕,可惜關公還沒有回來。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但兩邊的廂房和倒座的戲樓卻沒有修,感覺得新與舊的強烈對比。

白陘古道迎新客,古屋古廟話古今

鑲嵌在牆壁上的石碑更不忍看,已經快倒了。古人建廟一定是為了信仰,所以,會很虔誠地建,建好後,會一直香火不斷,而我們現在建廟、修廟,為了什麼?如果不是為了信仰,那修的不會上心,修好後,也不會有人維護,祭拜,最後還是要廢棄的。

一個古樸的小山村,一口古井、一條古道、幾處古宅、一座古廟都還在。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脈絡,看到我們祖先走過的艱辛的道路,看到我們前人的創造和信仰。鑑古知今,來到這裡,我們是不是覺得我們的歷史親切、真實、生動?

一斗水村已經入選國家級中國傳統村落,得到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援,正在修繕,我想這兩年,一斗水的發展更好,那裡的人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