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2022-01-02由 飛越滄海新史觀 發表于 畜牧業

疥癬之患是不是成語

前因

唐朝是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對待胡人環境也很寬鬆,自唐太宗以來,能對胡人委以重任,但也一直控制著度,不會讓胡人的權勢無限膨大,用漢臣來節制著他們,這種制度和原則在唐玄宗時被打破,特別是在李林甫擔任宰相後,這種態勢更是到了失控的程度。

唐玄宗喜歡把在任節度使期間政績出色的將領提拔到中央擔任宰相,如薛訥、郭元振、張嘉貞、張說、蕭嵩、杜暹、李適之等人都是由將入相。李林甫在擔任宰相時,非常妒賢忌能,他一直顧忌有人威脅其相位,便想出一個釜底抽薪的狠招,藉此打斷由節度使走上宰相這條途徑。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資治通鑑》: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將入相之源,嘗奏曰:“文士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即無黨援。”帝以為然。。。

由於胡人不能為相,他就向唐玄宗建言任用胡人為節度使,說胡人善戰勇猛,而文人為將容易畏懼刀箭,臨陣時常常膽怯畏戰,任用胡人要比文人更容易取得戰爭的勝利,這樣就更容易實現唐玄宗開疆拓士的寵圖大志。唐玄宗認為李林甫說得有道理,便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大量的胡人被任用,如高仙芝、哥舒翰、安思順、安祿山等人。

李林甫雖因私利開了大量任用胡人的先河,但這項舉措確實取得了效果,如高仙芝和哥舒翰在任安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時,都為大唐建立了極大功勳,在為大唐開疆拓土上做出了很大貢獻。問題的關鍵在於唐玄宗自己對胡將的權力沒有節制,被安祿山的諂言與媚上所矇蔽,給了安祿山過大的權力,最初還只是平盧節度使,後來竟然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

這還不夠,甚至於在天寶十三年時,欲一改祖制,要拜安祿山為宰相。

《資治通鑑》:上欲加安祿山同章事,已令張草制。楊國忠諫曰:“祿山雖有軍功,目不知書,豈可為宰相!制書若下,恐四夷輕唐。”上乃止。

幸得楊國忠這時對安祿山很是忌恨,出言勸諫,“若是拜一胡人為相,恐怕會被周邊的夷人取笑。”好面子的唐玄宗這才作罷。饒是如此,安祿山雖沒當成宰相,但他索要的官職唐玄宗是每求必應,都一一遂其心願。

《資治通鑑》:安祿山求兼領閒廄、群牧;庚申,以祿山為閒廄、隴右群牧等使。祿山又求兼總監;壬戌,兼知總監事。

唐玄宗的昏聵和過分寵幸,給安祿山積極籌謀造反大開方便之門,整個河北戰略要地全被安祿山所統轄。這助長了安祿山本就不安份的心更加膨脹和按捺不住。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李林甫還活著時,對他還有幾分忌憚的安祿山一直在蓄謀和籌劃,還沒敢舉起反旗。當李林甫死後,繼任者楊國忠知道安祿山有反心,卻因唐玄宗對安祿山極為寵幸而無可奈何,於是就故意不停的刺激和激怒安祿山,來逼其反,本就想反的安祿山便毫不猶豫的造了反。

叛軍的問題

天寶十四年11月即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終於起兵造反,由於唐朝國內和平了許多年,人們都沒有經歷過戰爭,見到叛軍攻來,各地方守將要麼逃跑要麼歸降,叛軍很快就佔領了河北許多州郡,兵鋒直逼河南中原地區,勢頭一時非常猛。

這時的大唐國力還是很強大的,安祿山挾三鎮之兵再勾結契丹等外族作亂也算不得多大的事,只要應付得當,叛軍除了能造成區域性的混亂,其實是起不了多大的風浪。

唐玄宗也確實認識到安祿山的造反只是疥癬之疾,但他的應對方式卻犯了極大的錯誤。

對於叛軍來說,

最怕的其實就是打持久戰,因為安祿山的軍隊多是被矇蔽、蠱惑、煽動起來的,軍心並不穩定

,沒有堅定的信念,更多的人其實是被脅裹著一起造的反。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安祿山

《資治通鑑》:會有奏事官自京師還,祿山詐為敕書,悉召諸將示之曰:“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眾愕然相顧,莫敢異言。

這種狀況下的叛軍缺乏凝聚力,

作戰特點是適合打順勢戰,全憑戰時的一股子衝擊力,強攻猛衝,速戰速決,力求短時間內解決戰鬥,一旦戰勢不順或受到挫折便極易崩潰。

而唐朝當時的社會矛盾還並不尖銳,社會關係還處於穩定狀態,也並未失去民心。只要能組織力量抗住叛軍的前三板斧,與它打持久戰、消耗戰,叛軍是無法與官軍比消耗的。

畢竟,大半個國土都還在官軍手裡,從錢糧到兵員都是叛軍無法相比的。只要對峙時間一長,叛軍就會軍心崩潰,戰鬥力下降,到時連招撫帶徵討,叛亂是很快就會被平息。

唐玄宗的第一次錯誤,自毀長城

唐玄宗是看對了病症卻開錯了藥方,他戰略上輕視了敵人,戰術上卻也輕視了敵人,安祿山的叛軍是久經戰火錘鍊的邊防軍,戰鬥力不是大唐臨時招募組建的軍隊能比的。就這樣沒有戰鬥力的軍隊,還被要求與叛軍打對攻打野戰,想在野戰中快速消滅叛軍,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唐玄宗手裡還是有好牌可以打的,兩員名將封常清和高仙芝恰好都在長安,他們都是久經沙場能征善戰。高仙芝滅石國(今烏茲別克),翻越蔥嶺滅小勃律(今克什米爾北部吉爾吉特),封常清滅大勃律(今克什米爾中部),是為大唐開拓了廣袤領土的名將。他們的軍功都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軍事才能可不是安祿山這個靠謊報軍功、殺良冒功所能比的。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兩位名將雖然在長安,但最大的問題是手上沒有可戰之兵,精銳的安西兵都在邊境上駐防。唐玄宗先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為范陽和平盧節度使,去駐防洛陽。又任命高仙芝為副元帥,主帥是他的皇六子李琬,率軍東征。封常清到了洛陽倒是很快的招募了六萬士卒,高仙芝在長安也招募了十來萬人,從數字上看,軍隊著實不少,可這臨時招募沒經訓練就倉促上陣計程車卒的戰鬥力令人堪憂。

結果也確實如此,封常清在洛陽與叛軍一接觸就被擊敗,只得率眾敗退到陝郡,遇到在這裡駐紮的高仙芝。他們倆人原本在安西就是老搭襠,協同作過戰,配合也是很默契,高仙芝可以說是封常清的老上級了。封常清便建議道,叛軍鋒芒太犀利不可阻擋,為今之計合兵駐防潼關為上策。高仙芝自然早看出了敵我優劣勢,便同意了封常清的建議。

《資治通鑑》:常清謂高仙芝曰:“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拒之。”仙芝乃帥見兵西趣潼關。

封常清這種建議完全是正確的,洛陽和陝郡都無險可守,手裡的兵又都是沒有戰鬥力計程車卒,野戰根本無法抵禦叛軍的精銳騎兵,只有依靠軍事設施堅固的潼關城防揚長避短,以守代攻才能阻擋叛軍。

《資治通鑑》:至潼關,修完守備,賊至,不得入而去。

事實也確實如此,叛軍見攻城無望,自己就退兵了。這時,只要堅守住潼關,京師長安就不會有問題,待各地的勤王之師齊集趕來後,再和叛軍來次大會戰,很容易就能平息叛亂。

但是,唐玄宗並不這麼想,他輕易的就相信了監軍宦官邊令誠對兩位名將的誣衊之詞,以丟失洛陽之罪處斬了封常清,又以丟失陝郡和貪汙軍需物資罪斬殺了高仙芝。這個邊令誠原來曾向高仙芝索賄沒有得逞,就向唐玄宗誇大其辭封常清動搖軍心,又誣篾高仙芝貪汙軍餉。高仙芝臨死前召集士卒力證自己沒有貪汙,士卒們也都大聲為高仙芝高喊冤枉,但是,邊令誠還是拿著唐玄宗的詔旨殺了高仙芝。

戰局從膠著轉向官軍佔優,安祿山已有末日之感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兩位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就這樣被唐玄宗冤殺,即便這樣,唐玄宗還是有繼續救贖自己的機會。

在奪取了洛陽後,安祿山急於在洛陽登基稱帝,叛軍的攻勢也不像開局那樣高歌猛進,有所減緩。而隱

藏在叛軍大後方的唐朝勢力也開始慢慢冒起了頭,

平原太守顏真卿開始招兵買馬準備反攻叛軍,並聯絡了不少反抗叛軍的地方力量。而東平太守李祗、濟南太守李隨都在起兵與叛軍作戰。顏杲卿在常山郡暗中先後捕殺了安祿山心腹大將,集結了不少地方軍事力量,不但解了饒陽之圍,還召集了河北十七郡迴歸朝廷,得到兵馬近二十餘萬,聲勢非常浩大,並在籌謀策反范陽守將。

在正面戰場上,安祿山的大將高秀巖被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接連擊敗,大同兵馬使薛忠義被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官軍擊敗。

大後方的不穩固,正面戰場的受阻,讓本想親自率兵攻打潼關的安祿山不得不撤兵。

當時的戰爭勢態,叛軍在經過剛起兵時的高歌猛進後,隨之進入了一波相對的挫折期,而官軍則在經歷最初被打得灰頭土臉的糟糕期後,緩過勁來逐漸站穩腳跟,開始卓有成效的對叛軍進行阻擊。而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的又是朔方和隴右的精銳部隊,戰鬥力也是很強,不是封常清和高仙芝臨時招募計程車卒可比,在與叛軍的直接對抗中並不處下風。

由於叛軍非常殘暴,在所佔據的州郡不得民心,他們破城後都是大肆縱掠奸戮,軍紀極壞,這也激起當地民眾不斷起來反抗。民心都是向唐,叛軍佔領區處處都藏在隱患,很容易就會激起反抗力量對他們進行阻擊。

在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後,唐玄宗起用了在長安養病的另一位名將哥舒翰,

哥舒翰因病推辭不過,只得就任潼關守將,但手裡的兵還是沒有戰鬥力臨時招募計程車卒。依靠著潼關堅固的城防,打退了安慶緒的進攻。局勢還是呈平穩可控的局面中。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這時顏杲卿所在的常山郡被史思明攻破,顏杲卿也被押送至洛陽被安祿山處死,唐朝這枚嵌入敵後方的的楔子沒有了。官軍及時的開闢了第二戰場,郭子儀與李光弼及時分兵,由李光弼率一軍先揮師進攻河北。這有力的支援了河北諸郡反抗叛軍的地方力量。常山郡民眾聞知李光弼所部已來,就殺死胡兵,俘虜了叛軍將領安思義獻給了李光弼。

李光弼在常山郡大敗聞訊而來的史思明所部,而顏真卿也擊敗叛軍收復了魏郡,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軍來相助顏真卿,打敗了叛軍收復了信郡,吳王李祗也擊敗了叛軍守住了陳留。

到了天寶十五年四月,李光弼在常山和史思明對峙了將近四十多天,郭子儀率軍出井徑關與李光弼合兵共同擊敗了史思明,打破了官軍與叛軍的對峙局面,在這次大勝下,

隨後進行的幾次交戰中,郭李聯軍接連擊敗史思明所部,嚴重的挫敗了叛軍士氣。叛軍的勢頭被完全壓制住,官軍已從雙方的膠著狀態開始佔據優勢。

河北地區原先被叛軍佔踞的十多個州郡紛紛殺了叛軍守將回歸唐朝,叛軍在河北地區的調遣也遭遇到了困難,一不小心,就會被當地民眾組織的力量俘虜,迴歸范陽的退路也基本被切斷。

形勢鬥轉直下,叛軍的處境已令安祿山感到驚恐,攻又打不開前方哥舒翰堅守的潼關,退,後方河北諸地倒戈一擊,紛紛歸順了官軍,叛軍所佔據的州郡已所剩無幾。

同時,郭子儀和李光弼又率軍逐漸包圍了上來,就連回范陽的路都被切斷。安祿山開始抱怨嚴莊和高尚這些當初勸他起兵造反的部屬。

《資治通鑑》:祿山大懼,召高尚、嚴莊詬之曰:“汝數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

祿山議棄洛陽,走歸范陽,計未決。

安祿山已經做好了放棄洛陽,率軍全力回保范陽的準備,只是一時還在猶豫,沒有下定定最後的決心。

大好形勢下,唐玄宗把救贖自己的機會掐滅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唐玄宗已經不耐等待,他下令讓堅守了幾個月潼關的哥舒翰放棄堅守政策,出兵去收復陝郡和洛陽,不顧哥舒翰和郭子儀的上書陳述戰場實況,強令哥舒朝出戰。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資治通鑑》:翰奏曰:“……且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以扼之,利以堅守。況賊殘虐失眾,兵勢日蹙,將有內變;因而乘之,可不戰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務速!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請且待之。”

郭子儀、李光弼亦上言:“請引兵北取范陽,覆其巢穴,質賊黨妻子以招之,賊必內潰。潼關大軍,唯應固守以弊之,不可輕出。”

在唐玄宗連續下詔催促下,哥舒翰無奈只得出兵與叛軍交戰。

翰不得已,撫膺慟哭;丙戌,引兵出關。

哥舒翰慟哭著領兵出戰,果然被叛軍崔乾祐擊敗,哥舒翰本待收攏殘兵敗將想要繼續守衛潼關,卻被部將火拔歸仁捆縛住,力勸他投降安祿山。

歸仁帥眾叩頭曰:“公以二十萬眾一戰棄之,何面目復見天子!且公不見高仙芝、封常清乎?請公東行。”

哥舒翰原不願投降安祿山,被部將捆到了洛陽,到了洛陽,只得投降了安祿山,由於他招撫唐朝諸將無用,安祿山便把他囚禁了。

潼關一丟,對官軍抵抗叛軍計程車氣打擊是非常的大。

潼關既敗,於是河東、華陰、馮翊、上洛防禦使皆棄郡走,所在守兵皆散。

本已對叛軍成合圍之勢的官軍,潼關一破,叛軍不但打開了前方缺口,縱兵長驅直入,直奔長安,得到了整個關中地區。合圍之勢頓破。原本堅心防禦的諸郡都紛紛放棄防守,逃的逃,降的降。郭子儀和李光弼見潼關已破,便都率兵退回井徑關,河北地區又成為叛軍的地盤,此前的大好局面喪失殆盡。

本是疥癬之患的安史之亂,是如何被唐玄宗整成星火燎原的

郭子儀

只要哥舒翰再堅守潼關一兩個月,把叛軍堵在潼關前,郭子儀和李光弼這時已基本把史思明部打殘了,郭李聯軍兩種策略都可以執行,要麼先揮師進擊范陽,端掉叛軍老巢,抓住叛軍將領的家眷脅其投降,叛軍不戰自亂。要麼揮師與哥舒翰會合,再有其它各部王師齊集,一起圍殲安祿山殘部。不消一年時間就能平息掉的叛亂,就這樣被李隆基搞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最後花了八年時間,還在藉助回紇兵的力量下才得以平息,而回紇兵帶給廣大百姓的災難痛苦並不比叛軍少,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叛軍的不同只是不搶奪李氏的皇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