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2022-01-02由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于 畜牧業

蘇克雷為什麼犧牲了

作者:陳光文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異國他鄉浴血奮戰33個月

197653名烈士

用生命寫就了一部英雄史

今天(10月25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1週年紀念日

讓我們一起回憶上甘嶺戰役

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致敬!

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沒有一個地方比上甘嶺更讓中國人念念不忘,因為沒有一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更能詮釋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在這場作戰中,雙方你爭我奪,慘烈異常,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投入了

4.3

萬多人,而美韓聯軍投入

6.3

萬人,雙方在不到

3.7

平方千米的區域內進行了罕見的對決。到戰鬥結束時,雙方傷亡

40600

人。也讓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山頭,屍橫遍野。從

1951

10

14

日發起到

11

25

日結束,歷時

43

天的上甘嶺戰役永遠成為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一座巍峨的豐碑。現在,透過歷史的崇山峻嶺,人們一眼就能看到那個實地沒有標高的上甘嶺。

大戰在即,一觸即發

1952年下半年,經過5次戰役後,朝鮮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1952年10月,為了扭轉在朝鮮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美韓聯軍意圖奪權志願軍控制的五聖山。當時美韓聯軍已連續攻下了喋血嶺和傷心嶺,儘管損失了幾千人,但美軍的進攻勢頭還沒有停止的跡象。

大戰在即,一觸即發

一旦聯軍打下上甘嶺,那麼,志願軍的防線就將全面被動,因此上甘嶺也是志願軍阻擋美韓聯軍前進的防禦陣地。原本防守這兩處高地的是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的兩個連外加一個排。戰鬥一開始從志願軍的角度來看只是營級規模的,但美韓聯軍的進攻投入了7個營,算是師團級規模。

戰場主要集中在面積僅3。7平方千米的兩處高地附近,隨著雙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由營、團規模發展到師、軍規模。戰役後期,志願軍逐步開始加大兵力投入,先後共投入第15軍、第12軍的3個師加1個團,以及火炮133門及工兵營、擔架營等,總兵力達4萬餘人,而美韓聯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的8個團還有2個獨立營和一個空降團,配備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100架,總兵力達6萬餘人。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秦基偉上將

可以說,上甘嶺戰役是在“小山頭上打大仗”。原15軍軍長後來的國防部長秦基偉上將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整個朝鮮戰場其他地方的槍聲稀落了,板門店談判桌上談判雙方都在等著上甘嶺的訊息。誰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得硬,談判桌前誰的腰桿就硬,講話底氣就足。兵團、志司、軍委乃至國內最高指揮機關,都密切關注上甘嶺的一得一失。”從10月23日起,上甘嶺戰鬥不僅成為朝鮮戰場聚焦之處,也成為美國、歐洲、中國甚至全世界密切關注的地方。

這次作戰的焦點五聖山位於朝鮮中部金化郡,是朝鮮中線的門戶。要拿下五聖山首先得拿下該山頭前沿的兩處小高地(597.9和537.7),這便是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點30分,上甘嶺戰鬥打響。負責作戰的是美韓聯軍步兵第七師和韓軍第二師各一個營,在配屬的16個炮兵營310門火炮、30多輛坦克、200多架次作戰飛機的支援下,對上甘嶺發起了衝鋒。進攻開始後,美韓聯軍各類火力以每秒鐘6發的火力將鋼鐵暴雨傾瀉到597。9高地和537。7高地這兩個小山包上。密集程度用鋼雨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火力如此密集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可以對志願軍防禦部隊造成最大限度殺傷,以保證步兵奪取高地;另一方面,美韓聯軍的目的不僅在奪取高地,更要在奪取之後實現鞏固。

於是,在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裡,志願軍第15軍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550餘人,還導致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據不完全統計,一天時間裡,敵軍向上甘嶺發射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2米,幾乎寸草不存。英勇的志願軍戰士毫無畏懼,很多戰士最後不是抱著爆破筒就是舉著炸藥包衝進蜂擁而來的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即便是這樣,堅守4天后(10月18日),前沿部隊因傷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上甘嶺之戰的第一階段——表面陣地爭奪戰宣告結束。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志願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為前沿部隊運送物資

上甘嶺戰役的第二階段是坑道鬥爭階段,這比陣地戰更艱難。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奪得表面陣地的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對志願軍坑道採取築壘封鎖、石土堵塞、轟炸爆破、斷絕水源、施放毒劑和煙燻等毒辣手段,妄圖消滅坑道中的志願軍。如果白天表面陣地被敵人佔領了,到了晚上志願軍就趁著夜色再奪回來。如此,雙方就形成了拉鋸戰。但志願軍硬是靠“匍匐運輸”“接力運輸”“夜間運輸”等方式,將彈藥、水源、食品等物資不斷送入坑道,始終讓上甘嶺沒有落入敵人手中。堅守在高地1號坑道的8連,與敵軍反覆爭奪14晝夜,大小反擊80多次,有效地打擊了敵人。

戰至11月25日,上甘嶺的廝殺聲終於慢慢沉寂下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在這片不大的陣地上,作戰雙方付出了3萬人傷亡的代價。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中,志願軍參戰部隊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29次,擊退敵軍營以上規模衝鋒25次,營以下衝鋒653次。此戰也造成志願軍傷亡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美韓聯軍原計劃5天內以200人死傷為代價的戰鬥,卻足足打了43天,最終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

殊死鏖戰,重創美韓聯軍

一般人描繪抗美援朝戰爭的場景時,都會產生這樣的認識:裝備落後的志願軍擠在一起,在小喇叭和紅旗的引導下,冒著槍林彈雨進行密集衝鋒,衝鋒人數之多,以至於美韓聯軍的機槍也攔不住。顯然,這種描述極為誇張也富於想象。

殊死鏖戰,重創美韓聯軍

相比來說,美韓聯軍經常出動的是整營建制的攻擊,反倒是他們的戰鬥規模看起來似乎更符合“人海戰術”的描述。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五聖山前的597。7高地的537。7高地是上甘嶺戰役的主戰場

其實,志願軍對於自己的戰術也有總結。如3兵團司令王近山中將在總結上甘嶺戰役戰術運用時指出:

殊死鏖戰,重創美韓聯軍

若志願軍都能採取“小兵群”打法則可少傷亡3000人。比如,在戰役的第二階段,志願軍第91團和第86團採取靈活的戰鬥動作,與炮兵密切協同,頑強抗擊,將一度突入陣地的敵人擊退。以傷亡190餘人的較小代價,殲敵1500餘人。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在打反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後續上甘嶺進入戰役規模之後,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這兩個高地陣地上,其戰鬥激烈程度堪為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志願軍戰法並非人海戰術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空軍沒有參戰,因為各種原因坦克也沒有參戰的記錄,參戰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1/4,而美韓聯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志願軍則只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全是後期才用上的。如此懸殊的火力對比,竟沒能讓美韓聯軍前進半步,的確是世界戰史上的偉大奇蹟。此役之後,美韓聯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

志願軍戰法並非人海戰術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美韓聯軍戰後遺留的炮彈殼堆積如山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部隊湧現了大量的戰鬥英雄和功臣。其中,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衝擊部隊開啟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佔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守住了陣地,榮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有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線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的通訊英雄牛保才……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英雄人物。同時,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給美韓聯軍帶來的“意外”是全方位的,除了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以外,美韓聯軍在此戰對志願軍還有三個“想不到”的評價:精湛高超的戰術水平,堅不可摧的坑道防禦,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71年!追憶國魂之戰!一起致敬英雄!

志願軍指揮員在研究作戰方案

實際上,雖然志願軍單兵裝備落後,但步兵戰術卻絲毫不落後。從戰術上來看,“三三制”“小群多路”等戰術極大稀釋了敵方的火力優勢,也讓敵方射手非常頭疼。而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的攻擊規模往往是連級,一個三人小組就是攻擊方式。

這次戰役是兩種打法,一種是戰役後期採取穩步的、持續的、“小兵群”打法,這是單兵運作的高度發展,戰鬥組織得好,步炮協同好、通訊聯絡好。另一種打法在開戰初期體現較為明顯,特點是急躁的,急於求成,使用大兵力,這種打法在現代戰爭中將增加許多無謂傷亡。

上甘嶺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