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陶淵明:沒錢,照樣可以活得任性一些

2021-12-31由 江徐的自留地 發表于 畜牧業

鼴拼音是什麼

【本文原創,點選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陶淵明:沒錢,照樣可以活得任性一些

文|江徐

為了謀生,我們該不該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答案好像是確定的。

就像一句電影臺詞:我不要生存,我要生活。

“生存”和“生活”,一字之差,謬以千里。人活著,不管追求什麼,首先要確保生存,否則一切免談。生活值得享受,生存多少帶著無奈。

有人認為,如果自己的愛好恰好也是工作,那是幸福的一件事。也有人認為,如果透過做喜歡的事情謀生,很可能會毀掉一項愛好。

陶淵明:沒錢,照樣可以活得任性一些

陶淵明在《飲酒》(其十)中寫道: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

陶淵明四十歲那年,再次離家,擔任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為此,他離開潯陽老家,離開心愛的南山與田園,千里迢迢來到東海邊。

他後來覺得,一個人在物質上的追求,滿足基本生存即可。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與其用在追名逐利、建功立業,不如回到沒有套路的農村老家,悠閒度日,晴耕雨讀,與淳樸善良的農人打打交道,喝喝老酒,才算真實的人生。

這種人生哲學,在當下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莊子》中寫道:“鷦鷯(jiāo liáo)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意思是說,樹林再大,小鳥築巢,不過用一根樹枝而已;河流再寬,鼴(yǎn)鼠渴了去飲水,也不過喝飽為止。

人活一世同樣是這番道理,房子再多,住一棟而已;房間再大,睡一張床而已。有多大的飯量就用多大的碗。

知足的人容易快樂,貪得無厭便生煩憂。大家在擁有之後還想擁有更多、更大,慾求不滿是世人的通病。

香港作家蔡瀾在書裡講旅途中遇到的人與事。在西班牙的一個小島上,他看到一位退休的嬉皮士在釣魚,釣到的魚都非常小。蔡瀾提醒這位嬉皮士,稍微走遠點可以釣到大魚。結果垂釣者回了一句:先生,我釣的只是早餐。

——這便是陶淵明的“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當陶淵明意識到做官傷害自己本性時,毅然辭官回鄉,寧願苦一點、累一點,不與塵俗中的人產生瓜葛。為的就是不求人,不欠人,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不取悅於人,活出真實的自己。要說陶淵明這一人生原則,最具代表性的事情自然要屬“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沒錢,照樣可以活得任性一些

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期間,太守派遣一位督郵過來考察。這位督郵傲慢且粗俗,一到此地就差人讓縣令過來向自己彙報工作。

陶淵明本來就反感功名富貴,尤其蔑視官場中借上司之名發號施令的作風,但又不得不去。

當官吏提醒他必須嚴格穿戴官服,免得讓督郵找茬時,陶淵明忍無可忍,長嘆一聲:“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然後,他脫掉官服,退還官印,辭職歸鄉。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作:有錢,任性!陶淵明雖然貧苦,但他同樣任性,因為他從不純粹為謀生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任真、自然、以本色與世人相見,是他做人的重要原則。

正如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評價的那樣:

在精神上,陶淵明掌握了“任真”的自得;在生活上,他掌握了“固窮”的持守,因此,他終於脫出了人生的種種困惑與矛盾,而在精神與生活兩方面都找到了足以託身不移的止泊之所。

陶淵明:沒錢,照樣可以活得任性一些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選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