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被幹掉的地產專案總為什麼越來越多?

2021-12-31由 明源地產研究院 發表于 畜牧業

飛檢計劃怎麼寫

被幹掉的地產專案總為什麼越來越多?

許多地產人的職業生涯裡面,專案總這個職位都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大家覺得,專案總是操盤手、話事人,一言九鼎風光無限。

而事實上,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專案總高光的背後,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被幹掉的地產專案總為什麼越來越多?

地產專案總越來越難做

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幹掉

做地產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單基層員工流動性高,專案總也變動頻繁。有些的專案,專案總換得就跟走馬燈似的,專案還沒做完,專案總都換了四五個了。高頻換帥,既有主觀因素,更多是客觀無奈。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

1、高週轉壓力大,達不成目標專案總被動或主動離職

地產高週轉,最受傷的其實是專案總。

專案節點只要一亮紅燈,專案總就要受處罰;專案回款、利潤各種指標不達標,輕則是罰款,重則撤職。

比如某房企曾明文規定,專案如果摘牌即開工,獎專案總20萬,每推遲1天,獎勵遞減1萬,20天開工,獎勵為0;21天開工罰款1萬,逐天遞增,40天開工,罰款20萬,41天開工即撤職;

開盤工期如果高於5個月,也有不同程度處罰。其中,5個月<開盤工期≤6個月,罰款10萬;6個月<開盤工期≤7個月,罰款20萬;開盤工期>7個月,專案總就會被撤職。

除了“被離職”,也有一些專案總,因為公司跟風高週轉,目標定得太高專案總難以企及,只能無奈離開。

比如有個專案總說,曾遇到上頭腦袋一拍就把供貨計劃往前挪,不管專案是否能完成,反正工期就往死裡壓,然後逼著專案總在計劃上簽字做承諾。這位專案總做了沒多久,直接跟區域說沒法幹,不幹了。

2、考核越來越嚴苛,專案總一不小心就被幹掉

對地產專案來說,最難的是既要工期快,又要質量優,還要成本低。

以前房企最看重速度,專案開發節點趕不上都會有相應的處罰;現在要求“又快又好”,質量安全成本等考核力度都比以往更高。

比如說質量檢查,有的公司有集團季度抽檢,區域月度抽檢,第三方不定時飛檢;每個月都有幾次質量檢查。

為了在內部形成”追趕比超“的氛圍,檢查結果都要進行全區排名,排名靠後就得認罰。明源君就聽說,前不久某top房企一個專案總,就因為季度質量檢查排名在區域靠後而被幹掉。

3、交房即維權,專案總成了最大背鍋俠

交房即維權幾乎成了常態,尤其精裝交付的房子,不維權的已是少之又少。

營銷為了賣房往往過度承諾,而限價削薄了專案利潤,最終不得不在精裝修環節上做手腳。營銷口徑和精裝標準存在巨大偏差,報價3000元/㎡的精裝房,實際配置可能只值一千多。

前些年房價猛漲的時候,房子增值掩蓋了質量上的短板;而這兩年房價增幅放緩,自住需求回升,購房者對產品瑕疵的容忍度下降。前期營銷承諾太滿、後期又降檔降配的專案,客戶牴觸情緒強烈,一交付就維權。

事情鬧得越大專案總要背的鍋就越多。有個專案交付後出現大規模客戶鬧事,近一半的客戶要求退房,直接將專案總搞下臺。

4、專案坑太多,專案總不想背鍋只能走人

有人說,專案總最大職責就是填坑。

下屬認為專案總是萬能的,天塌下來有他頂著;區域也期望專案總是萬能的,專案上再棘手的事到他這裡最好能藥到病除。

然而,專案總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女媧,有些窟窿壓根沒法填。

比如某房企,投拓拿的一塊地,按照前期定位是快週轉型專案,結果開工後才發現,專案地塊低窪土質疏鬆,必須做大量的土方回填,不適合快週轉,專案完全無法按照原定節點計劃推進。而且,專案周圍還存在變電站等硬傷,銷售也存在很大抗性。

專案總一看,開盤計劃肯定達不成,回款指標也很懸,直接跑路了。

有地產人告訴明源君,有些專案總就是當炮灰的。那些巨坑的專案,關係硬的專案總一看不對勁很快就想辦法調走了,沒背景的才被派去填坑,填不平要麼炒掉公司,要麼等著被公司炒掉。一個專案換了幾任專案總的情況不少見,尤其那種半途接手的專案大多數都很坑。

5、責權不對等,拉低了專案總的“存活率”

明源君此前就分析過專案總的幾種不同型別:工程型、運營型、經營型,三者的責權範圍從小到大逐類遞增,現在的趨勢是,越來越多房企要求專案總必須是經營型。

所有房企對專案總的考核都結果導向,過去工程型專案總居多,只要對專案的進度質量安全負責;而經營型專案總要對經營指標負責,要求專案要在沒有安全生產風險的情況下如期交付,且簽約額、回款額、利潤率要達標,有些還考核客戶滿意度指標。

這無疑加大了專案總的“存活”難度。

第一,

很多房企的責權不匹配,給的是工程經理的權力,考核的是專案總經理的指標。

這類專案總對各職能線沒什麼話語權,調動不了資源,也主導不了專案方向,根本無法把控專案的最終成果。這導致專案總很難達成公司給的指標,最終要麼將專案總逼走,要麼被公司幹掉。

第二,行業處於變革期,過去很多專案總是工程型專案總,而現在房企普遍喜歡經營型專案總,導致一些專案總水土不服。

比如某專案總跳槽到一家新公司,新東家要求其全面對專案的經營指標負責,不僅要考核回款和利潤率,還要背拿地指標。由於沒有拿地經驗,也沒有這方面的資源積累,無法按照承諾拿到土地,一次二次的拿地計劃落實不了,只能捲鋪蓋走人。

6、專案總年輕化,後浪經驗不足難以經受考驗

現在房企人才普遍年輕化,招聘專案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有房企採用“速成”人才培養法,招聘高學歷人才進行集中培訓,有些還沒完整經歷過一個專案就走馬上任。

年輕人更有衝勁和活力,但短板也明顯。

一些後浪閱歷、見識、專業能力和抗壓能力等相對薄弱。一遇事就慌,一指揮就亂,解決問題簡單粗暴,無形中給自己和團隊都造成巨大壓力,搞砸專案的年輕專案總,有些被調離,有些因為面子上掛不住離職了。

被幹掉的地產專案總為什麼越來越多?

當專案總需要自我修煉

足夠強大才能應對各種不確定

高週轉+大運營模式下,每個專案都是獨立的經營單元,專案總向上要給集團交業績,向下要對兄弟們的績效獎金負責,對外要擺平各種難搞的關係,可謂千斤重擔一肩挑。沒有強大的綜合素質,很難將專案總一職做得出彩。

1、做專案總,內心一定要強大

專案總在集團/區域與專案的連線者,這個位置,既是承上啟下,也是夾心層。為了不讓領導失望,許多專案總被各種指標壓得喘不過氣,也不敢輕易對上面的決策說“不”。

在專案團隊中,其他人可以叫苦,可以抱怨,專案總不管壓力多大、心裡多沒底,都要裝出一副氣定神閒、胸有成竹的樣子,給團隊兄弟打氣。

所以專案總其實是很孤獨的。這個角色需要強大的內心,對團隊、對自己不斷做心裡按摩,消解內內外外的各種壓力。

2、選擇氣質相符的平臺才能互相成就

好的事業,一定是個人與平臺互相成就的。

明源君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越是往上走越要選擇志同道合者,否則很難走得長遠。對於專案總而言,所謂氣質相符包括幾個方面的含義:

①價值觀趨同。

比如有些房企偏重週轉速度,節奏快壓力大;有些房企強調品質和溢價,節奏相對緩和,更側重於產品打磨。而有些人喜歡挑戰極限,那麼更適合前者;有些人為人溫吞,做事追求盡善盡美,則與後者更相符。

②房企運營模式與個人做事方式相符。

有些房企對一線授權較大,專案總的自由度高,同時責任也大;有些房企是總部集團機制,一線更偏執行,專案總可以發揮的空間比較小。喜歡按部就班者就不適合前者,而更適合後者。

③企業文化與個人能力切合。

有些房企內部派系林立,上至總裁下至專案總都會站位,否則很難生存,對於沒背景又非長袖善舞者,進去之後想要立足都難;而有些房企內部較為開明簡單,適合大多數實幹者。

3、適時而變,不斷為自己“增值”

變化是唯一的不變。隨著大環境調整,房企生存環境越發艱難,對專案操盤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專案總也跟上行業節奏,就得不斷自我升級,強化自我競爭力。

明源君此前多次提到,經營型專案總越來越吃香。和其他專案總相比,經營型專案總要求有全專業的知識架構、坐觀全域性的視野、極強的平衡術和領導能力。明源君此前曾專門分享過經營型專案總的相關內容,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在微信公眾號對話方塊回覆“專案總”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