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小麥主要性狀的遺傳與選育

2021-05-23由 農科學子馬小夏 發表于 畜牧業

雜交育種涉及小麥的幾對相對性狀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小麥育種最基本的育種目標。小麥產量潛力是許多性狀綜合作用和表現的結果,不但直接涉及產量構成因素,而且還包括對病蟲害和不利的氣候以及土壤條件的抗耐性。

小麥主要性狀的遺傳與選育

從理論上講,品種的產量是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和每粒重量的乘積。高產育種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去尋找這三個產量構成因素的最大乘積的遺傳組合。

根據我國各地的總結,每公頃產量7500kg小麥品種的產量構成因素有下列三種類型:

(1)多穗型:以穗多實現高產。其產量結構多為:每公頃穗數750萬—900萬,每穗粒數25—30粒,千粒重36—40g。

(2)大穗型:以穗粒重高為其特點。其產量結構一般每公頃穗數為420萬—525萬,每穗粒重不少於1。3—1。6g。

(3)中間型:透過產量三因素協調增加為途徑。其產量結構在南方為:每公頃穗數555萬—600萬,每穗粒數37—40粒,千粒重37—40g;在北方為:每公頃穗數600萬—675萬,每穗粒數30粒,千粒重40g以上。

小麥主要性狀的遺傳與選育

冬季寒冷、春夏晴朗乾燥的北方地區常選育多穗型品種;而陰雨多、溼度大、日照少的南方地區,一 般採用大穗型品種。

但隨著水肥條件的改善,我國北方小麥品種有逐步由多穗型向中間型或大穗型發展的趨勢。

一般而言,我國冬麥區自北向南,品種的單位面積穗數逐漸減少,北方多為多穗型品種,南方多為大穗型品種。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單株穗數的遺傳力最低,在育種的早代進行直接選擇的效應很小。

透過分櫱整齊度的選擇來間接選擇單株穗數。因為分櫱整齊度好的品種往往成穗數比較多,而分櫱多但不整齊的品種一般單株成穗率比較低。

小麥品種穗粒數的多少,受品種在穗分化時的每穗小穗數和每小穗花數所支配。而每穗小穗數和每小穗花數與決定品種光溫敏特性的發育節律有關。

在秋播條件下,一般春性品種的穗分化時間早且比較長,因此穗粒數較多。而在冬春性相同的時候,光週期反應敏感的型別其穗分化時間比較長,穗粒數增多,但成熟也推遲。

在秋播麥區,育種家們主要是透過注意改進葉櫱器官形成的同步性和協調性,最佳化群體結構,提高成穗率、穗層整齊度和小花育性來增加穗粒數;在中部和南部地區,可適當降低品種的冬性程度,選育偏春性的型別來增加穗粒數

小麥千粒重的大小受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品種的遺傳特性,二是與生態區域有關,一般灌漿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高溫脅迫且灌漿時間長的地區易形成大粒特性,如中國西北地區春小麥品種的千粒重顯著高於其他地區。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千粒重受遺傳特性影響最大,主要受加性效應的基因控制,廣義遺傳力達59~80%,早代選擇十分有效。但粒重與每穗粒數、粒重與穗數之間表現為負相關,在增加粒重的同時,必須各產量因素之間的協調。

小麥主要性狀的遺傳與選育

要想達到高產,需要三因素的協調配合

產量三因素以穗數為基礎協調平衡發展決定產量的最終實現,但他們在產量實現過程中其中某一因子可能回成為限制因子,因此必須因品種特性和栽培環境,具體分析,瞭解造成限制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