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2021-12-28由 百戲薈 發表于 畜牧業

雜劇結構是什麼意思

元雜劇

提起元雜劇,首先要說的一個人當然是關漢卿。若把元代曲壇比作江湖的話,那他一定是當之無愧的武林盟主,只可惜這個盟主在當時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關於他的資料少得可憐,只能大致知道他是元大都人,生活在金末元初,常年混跡於社會底層。他不理會世俗偏見,說自己是“浪子班頭”,在他的散曲【南呂·一枝花】中,他這樣描繪自己: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鞠,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今人解讀這段,一般都是說關漢卿品德高尚,不肯屈從權貴如何如何。但據考證,銅豌豆在宋元時期的真實含義,是比喻老門檻、風月中人,是當時風月場所和勾欄中對老御客的切口。這樣讀來,此段文字別有一番意思。關漢卿似乎在向世人表明一種態度,他以風月場上的狀元郎自居,吃喝玩樂樣樣講究,雖然已到中年,但依舊不服老,堅守著及時行樂的“信條”。最讓人歎服的不僅如此,他還公然宣稱,就算是掉了牙、歪了嘴、瘸了腿、折了手,都甭想讓他離開風月場。除非有一天閣王爺看不下去,把他帶走,他才徹底告別他的煙花歲月。這般的荒唐、頑皮,像是出自於荒淫無度的紈絝子弟之口,與那個我們熟知的寫出“大江東去浪幹疊”“將天地也生埋怨”的關漢卿判若兩人。那麼,透過他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關漢卿呢?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關漢卿

據記載,關漢卿一生著述極多,光是雜劇作品就有六十餘種。但由於條件有限,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十餘種,僅這十餘種,就呈現不同的風格。在他的筆下,有寡居的童養媳堅守著倫理道德的底線,在世風日下、黑白顛倒的世界含冤而死,天地都為之動容(《感天動地竇娥冤》);有患難相交的年輕男女,拋開身份和地位私定終身,縱是面對父權強壓,也不改其初衷(《閨怨佳人拜月亭》);有依仗皇權欺男霸女的紈絝子弟,害得兩個家庭家破人亡,最終在包公的主持下彰顯正義(《包待制智斬魯齋郎》);有被主人玩弄又拋棄的婢女,不甘心忍受欺凌,最後大鬧婚宴,爭取了白己的地位(《詐妮子調風月》);還有單刀赴會、智勇雙全的英雄豪傑(《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他的筆下,從來不缺少激情,縱然是無力反抗命運的不公,也要把滿腔義憤吐為快。他像一個將軍,把舞臺當做沙場,筆墨是他唯一的武器,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煙花巷中的關漢卿和用筆馳騁沙場的關漢卿,到底哪一個才接近歷史的真實?清人劉熙載的話一語中的:“面子疑於放倒,骨子彌復認真!”在那個混亂、顛倒的時代,關漢卿和他同時代的文人們只有在煙花柳巷或枯藤老樹下徘徊,只能在勾欄瓦舍中施展才華,在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隱藏著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元刻《關公單刀會》雜劇演出圖

與關漢卿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的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馬致遠出生在富足的文人家庭,但由於元代對文人的政策,因此終生落魄不得志。他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以文人為主要描寫物件的劇作家,作品中總是充滿濃郁的悲情色彩,擅長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又有無限況味的意境。他的雜劇現存七種,《漢宮秋》《薦福碑》《青衫淚》《陳摶高臥》《黃粱夢》等。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漢宮秋》

《漢宮秋》以漢元帝和王昭君的愛情故事為藍本,全劇漫著一種強烈的無歸屬感,意寫出了漢族文人的民族情懷。其它幾部作品或寫文人落魄遭遇,或是神仙道化。他筆下的神仙更像是披著宗教外衣的文人,昇仙的那一刻還在感慨故國淪喪。鄭光祖生活在元代中後期,曾在元代為官。據《錄鬼簿》記載,他“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因此得罪了很多人。無論在哪個時代,官場上不懂得左右逢源、阿諛奉承是斷然成不了氣候的,因此,方直的鄭光祖的官宦生涯起於“杭州路吏”,終於“杭州路吏”。他擅長寫歷史劇,其次多為文人事蹟和愛情劇,現存雜劇八種,最有影響力的是《倩女離魂》和《王粲登樓》。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是一出靈與肉分離的愛情故事。因老婦人阻撓,張倩女和未婚夫被迫分離。因不堪忍受思念之苦,張倩女的魂魄離開肉身追隨王文舉而去,戲中成功刻畫出兩個倩女形象——張揚、自由的倩女靈魂和被現實枷鎖束縛的倩女肉體。最後,靈與肉合一,年輕的男女爭取了婚姻的自由白樸生活在金末元初,家世顯赫,父親身居高官,祖父和叔父都是當朝有名的詩人,白樸度過了幸福的童年。但好景不長,在他七歲那年,元軍直搗汴京,白樸的母親在戰亂中下落不明,後來,在父親好友元好問的保護下,白樸才得以保全。白樸的童年因為這場戰亂過早終結,失母之痛成了他終身無法忘懷的心病。於是,他自願放棄在元朝為官。當時的中書曾想把他推薦給皇帝忽必烈,都被他“再三遜謝”。白樸擅長寫男女愛情,現存的三種雜劇《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都是愛情題材。在《梧桐雨》中,白樸敷演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作品瀰漫著濃重的懷舊氣息。《牆頭馬上》是一出愛情喜劇,一反扭捏的大家閨秀,成功塑造出中國戲曲史難得一見的潑辣、勇敢的千金小姐形象。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梧桐雨》

說完了元曲四大家,雜劇史上似乎還差點什麼。

您猜對了,王實甫的《西廂記》怎麼可以不談呢?!關於王實甫的身世更是撲朔迷離戲曲史上的說法達四種之多,須我們還是避開不談的好。作家本人的生平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的這部天下奪魁的作品。

作為一箇中國人,如果不知道《西廂記》那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什麼?沒聽說過?沒關係,紅娘您總該聽說過了吧。許多人可能會恍然大悟。千百年來,作為月老民間形象代言人,紅娘已然超越了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成為我們心目中美好愛情的捍衛者。紅娘姐姐到底做了什麼,讓眾人如此追捧呢?這還要從作品說起。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西廂記》年畫

故事發生在唐代河中府的普救寺,陪母親護送父親靈柩回家的相國小姐崔鶯鶯暫居於此。某日,鶯鶯小姐在丫環紅娘的陪伴下在寺內閒逛,不想被進京趕考路過此地的書生張君瑞看到。二人四目交接,頓時火花四射,鶯鶯小姐臨走時的驚鴻一瞥,徹底勾走了這個至誠種的魂魄。張生藉故向廟裡和尚打探,聽說小姐住在寺裡於是趕緊搬來,住進了與小姐一牆之隔的西廂房,開始了艱辛的求愛旅程同住一處,自然製造了許多接觸的機會。鶯鶯花園燒香禱告,張生在太湖石畔的牆角大飽眼福,還不忘借詩一訴衷腸。聽紅娘說起作詩的是張生,鶯鶯欣然和詩一首。老相國的亡靈超度儀式,張君瑞大鬧道場,兩人第次互相觀察打量對方。孫飛虎搶親,賴得張生解圍,老夫人親口許婚,有情人終於迎來曙光,奈何夫人臨時變卦,兩下頓時無著落。這樣的打擊幾乎把張生摧毀,紅娘有心相助,張生月下彈琴,打動鶯鶯芳心。紅娘代二人傳簡,為兩人創造見面機會。鶯鶯臨陣脫逃,耍小姐脾氣,又是紅娘言語相勸,二人才得以西廂私會,把生米煮成熟飯。老夫人査房,不見鶯鶯,於是拷問紅娘。紅娘不懼威嚴,歷數老夫人種種不是,害苦相思之人,最終迫使老夫人接受這個白衣女婿,實現了作者“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宏偉理想。《西廂記》一經問世,就備受推崇,成為了中國戲曲史乃至文學史上經典愛情的範本。

提起元雜劇,您最先想到的是?

《西廂記》

元代中後期,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大批劇作家和演員也隨之南下。脫離了原來的生存環境,北雜劇在南方沒有找到落腳點。元代末年戰亂頻繁,老百姓流離失所,哪還顧得上看戲。再加上元雜劇自身的瓶頸,四折一模子的劇本結構太過侷限,一人主唱又限制了演員的發揮。因此, 元雜劇在經歷了曇花一現般的繁榮後,迅速衰亡。與它同期的南戲倒是不溫不火地在民間流傳,儲存實力,等待著屬於它的黃金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