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科協記憶】開啟動物科研世界的大門——記不斷髮展壯大的江蘇省動物學會

2021-12-05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畜牧業

河蟹顫抖病什麼病毒

【科協記憶】開啟動物科研世界的大門——記不斷髮展壯大的江蘇省動物學會

1957年,南京大學陳納遜、陳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鈺,南京農學院皺鍾林和南京師範學院尤大壽等教授致力推動江蘇省動物學的研究、教學和科學普及,發起成立中國動物學會南京分會。1961年,在中國動物學會南京分會的基礎上成立了江蘇省動物學會,活動日趨規範化和常態化。目前江蘇省動物學會的掛靠單位為南京師範大學,有理事75人,常務理事25名,會員700多人,在動物學科研、教學和科普、服務社會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科協記憶】開啟動物科研世界的大門——記不斷髮展壯大的江蘇省動物學會

▲江蘇省動物學會首屆理事長陳納遜教授

注重教材 建設潛心培養動物學人才

20世紀初,中國早期的高等學校沒有設立專門培養動物學人才的系科,僅在博物科(部)或農、林科裡開設動物學方面的課程。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設立了中國學者秉志教授創辦的第一個生物學系。

南京大學陳義教授編寫的《無脊椎動物學》(1954年)和南京師範學院生物系編寫的《動物學》(上)(1960年)曾受到好評,《動物學》(上)後經修訂作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無脊椎動物學》(1965年出版)。

1994年,南京醫科大學趙慰先教授主編的《人體寄生蟲學》第二版出版。1999年,南京醫科大學沈一平教授主編的《寄生蟲學與臨床》第二版出版。

近年來,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學團隊編寫了系列教材,如《海濱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圖冊》《生態學精要》《生態學野外實習指導手冊》《生態學實驗指導》《山地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圖冊》《南京地區常見鳥類圖鑑》《生物進化與分類原理》《進化論的產生與發展》等。

【科協記憶】開啟動物科研世界的大門——記不斷髮展壯大的江蘇省動物學會

▲學會第十一屆會員代表大會

立足江蘇地區 不斷深入動物學研究

1978年,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和淡水水產研究所建立。江蘇省農林廳於1991年組織了“江蘇省蛇類資源調查”,於1997年開始進行“江蘇陸生脊椎動物資源調查與監測”工作。

南京師範學院周開亞、錢偉娟、李悅民發表《白鱀豚的骨骼和分類位置》,建立白鱀豚科。

南京農學院的黃其林、田立新自1978年起,開展毛翅目昆蟲的系統學研究,後獲農業部頒發的技術改進一等獎。

南京農學院匡海源於1979年對癭蟎開始研究,並於1980年報道中國第一個新種。此後編著了《中國經濟昆蟲志——癭蟎總科》。

1985年,省農業科學院範必勤依靠其研究的新技術生產了大量純種安哥拉兔,獲得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1993年,南京大學生科院陳建秀教授開始進行中國跳蟲的研究,並逐漸形成規模和團隊,報道了大量我國種類,成為我國土壤動物研究的重要團隊。1995年,南京師範大學尤大壽和歸鴻研編的《中國經濟昆蟲志》(第48冊:蜉蝣目)、中國科學院湖泊與地理研究所朱松泉研編的《中國淡水魚類檢索》、南京農業大學洪曉月的《The EriophyoidMites of China》等專著出版。

1996年,南京農業大學田立新、楊蓮芳和李佑文教授研編的《中國經濟昆蟲志——毛翅目(一)》出版。

1987年,陳德牛、高家祥編著的《中國經濟動物志》(陸生軟體動物)一書出版,報道江蘇軟體動物有16種。

1991年,蘇州醫學院李允鶴教授主編的《寄生蟲病免疫學及免疫診斷》出版。

2000年以來,南京師範大學王文研究組開展河蟹“顫抖病”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制訂了水產養殖疾病測報技術規範,累計示範應用面積120萬畝,輻射推廣面積200萬畝。先後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科協記憶】開啟動物科研世界的大門——記不斷髮展壯大的江蘇省動物學會

積極建言獻策 開展動物保護與科普活動

1982年,南京師範學院周開亞分析了導致白鱀豚死亡的原因,並首次提出遷地養護的保護設想。

198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蘇省鹽城地區沿海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

1986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建立。當年8月14日,世界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贈送的39頭麋鹿到達自然保護區。

1998年9月28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對外開放,展出動物280餘種。

作者:周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