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2021-08-20由 八面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獲咎怎麼讀

劉伯溫做了朱元璋的軍師後,他向朱元璋推薦了奇才施耐庵。朱元璋很重視,特派劉伯溫前去召請。施耐庵聽到這個訊息後便躲避了起來,因為他厭惡官場的險惡。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施耐庵辭官歸隱 寫名篇

施耐庵回到了蘇州,繼續他的創作。施耐庵為了創作《水滸傳》,嘔心瀝血,可以說,他是為《水滸傳》而生,也是為《水滸傳》而死的。

1331年春,年已三十六歲的施耐庵上京應試。天遂人願,施耐庵中辛未榜進士。發榜後,他在拜謝師友中結識了同榜得中的劉伯溫。從此以後,兩人經常在一起談古論今,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錢塘擔任縣尹。

面對官場黑暗,施耐庵不想同流合汙,所以只幹了兩年,

他便憤然辭官歸隱

。他從錢塘棄官回來後,便在蘇州東南隅的施家橋開教授徒。施耐庵有匡濟天下救民之志,他便想用筆耕來施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那是在1367年9月,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劉伯溫帶著御旨專程登門召請施耐庵。劉伯溫費了很大的勁才找到施耐庵的新居。

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時,施耐庵忙出門恭迎。隨後,施耐庵立刻命家人擺上酒席。他殷勤勸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伏案睡著了。此時,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施耐庵還未寫完的《景陽岡武松打虎》墨跡未乾的一回書稿。頓時,劉伯溫已明白施耐庵其意甚堅,就未再多說,回去復旨了。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來召請,便到白駒場以西十八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格局建了房院遷來居住。

當《水滸傳》成書後,很快就被傳抄到社會上去了,人人爭相閱讀。朱元璋因為兩次派人請施耐庵出來做官都被拒絕了,所以一直有氣。看到此書後,朱元璋的氣就更大了,他隨即派人把施耐庵抓了來,並且關進了南京天牢,興師問罪。

劉伯溫知道此事後大為吃驚,他到天牢去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劉伯溫想個辦法救他出去。劉伯溫狡黠地說道:“這還需問我嗎?你是怎麼進來的,就應該能怎麼出去。”說完劉伯溫便一笑而去。

施耐庵反覆琢磨著劉伯溫這兩句話,終於明白了:“我是因為寫書坐牢的,還是要透過寫書才能出去呀———因我寫了宋江一夥人起義造反,犯了朱元璋忌諱。要是把宋江等人寫成像張士誠那樣接受元朝招安,那不就得了嗎?”他將創意向刑部闡明後,得到刑部的允許。於是他便在天牢裡,把《水滸傳》續下去,寫了宋江等受招安,歸順了朝廷。

施耐庵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把《水滸傳》後五十回續成。最後送呈朱元璋進行閱覽,再加上劉伯溫的從中幫忙,施耐庵才被釋放了。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劉伯溫

宋濂是浦江人,他尤其擅長文化方面。宋濂與劉伯溫是同時被召至應天的,他比劉伯溫大一歲。宋濂不僅充當著朱元璋的顧問,而且還太子的老師。朱元璋最為滿意的是他在教授太子過程中,使太子認識了孝友敬恭、進德修業的重要性。

宋濂在教授太子的十多年的時間裡,凡是一言一行,都以禮法勸,有關國之興亡大事,必拱手相告,太子也都認真照辦。宋濂的官並不高,主要是發揮了他的學術專長。

明朝建國後,詔修《元史》,宋濂被任命為總裁官。後來,朱元璋召四方儒士數十人為編修,入宮中文華堂研習受訓,任命宋濂為師。對於宮中之事,宋濂也是從不多言,因而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認為宋濂是最講實話的,

他從來都不會去評論群臣的好壞,處事也很公道

。宋濂被推為明朝開國的文臣之首,這主要是他在文化學術上的貢獻,四方學士也均稱其為太史令。朱元璋命宋濂撰修《元史》的同時修國史,讓他參與制定禮樂諸書。宋濂著有《宋學土全集》與《孝經新說》等,其著作、文章都被國內士大夫、外國貢使爭相收存。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宋濂

朱元璋重視人才 唯賢任用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確是一個網羅人才的高手,他遍撒人才網,不僅抓到小魚之才,大魚之才也紛紛落網。朱元璋無法按捺心中的喜悅,圖大業的野心也是與日俱增。

對於人才朱元璋曾形象地比喻說:“鋒利寶劍可以刺穿犀牛和大象,但用它砍石頭必會受損;騏驥可以奔跑千里,但讓它拉犁耕田必將摔倒。”

他強調人盡其才

。劉伯溫、宋濂、朱升等博通經史、長於謀略,朱元璋將他們留在了幕府,讓他們發揮智囊作用;胡深等是精通兵法、驍勇善戰的人,被任為將官,讓他們統兵征戰四方;汪廣洋、葉琛、章溢等善於辦事的人,則被派往各地擔任行政職務。這樣,大家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幹,朱元璋的事業自然也就蒸蒸日上了。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章溢

朱元璋對俘虜得到的人才,也能唯賢任用。他堅持“神武不殺”的寬大處理政策,這充分說明,朱元璋雖然布衣出身,

卻很重視人才

。正如學棋要拜高師一樣,求才也要求比自己更能的高才,這是成大事的人必須要有的認識。妒賢嫉能的人,是很難成大業的。

從朱元璋的舉動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高階人才的重視,只有覓得高才,留住高才,善用高才,才有可能得到天下。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對反元有利,只要有助他得到天下,他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地把人才招至麾下,這樣保證了事業的順利進行。

朱元璋召請施耐庵,施耐庵致力著書不斷躲避,書成為何獲牢獄之災

【書庫】千古人物中國曆代帝王傳記

¥

39。8

度小店

購買

雖說朱元璋重視人才,但是由於當時的地主、儒士大多都參與過鎮農民起義的活動,因而對朱元璋的招降心存疑慮。朱元璋考慮到這一因素,因而特地宣佈“吾當以投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

講明只要誠心歸附,一概既往不咎

。在朱元璋的感召下,不少曾經在元朝做官的地主、儒士和多年隱居的名賢,也都前來投奔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