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2021-08-12由 楚風說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鐵和鐵是多音字嗎

鐵帽子王是很鐵,但是戴鐵帽子的人並不是多鐵,因為傳承的是爵位,而承襲爵位的人是可以隨時換的。很多人覺得清朝的鐵帽子王很牛,就像周星馳演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裡面的僧格林沁一樣。

而事實上僧格林沁並不是鐵帽子王,但是由於僧格林沁對大清的功勞很大,所以允許他的蒙古親王爵位世襲罔替,就和鐵帽子王也差不多,只是十二大鐵帽子王裡面沒有僧格林沁而已。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它的王爵分封經歷了多個過程。清朝的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清朝初期,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後金時代,那時候的爵位規定沒有成型,只有比較有名的“四大貝勒”,是努爾哈赤稱大汗時封的,其實當時的四大貝勒就類似於後面的親王爵位。1636年,皇太極規定了王公以下十二等爵位,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而異姓功臣爵位分別是:公、侯、伯、子、男、雲都尉、輕車都尉。著名貪官和珅就承襲過三等輕車都尉,只是後來他一路高升,直接幹到了公爵。公爵以上的都可以稱為“超品”,所以不要覺得不入八分的國公好像很低階,其實品級並不低。“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分。

如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不入八分”不是指不入流,是指可以不在京城當差或者居住。清朝的爵位承襲和明朝的不一樣,明朝的爵位承襲採用的是“一子承襲,餘子降等”的制度,簡單的說就是親王的兒子有一人繼承親王爵位,其餘兒子無論嫡、庶都是郡王。

這就太厲害了,明朝的王爺經過明成祖之後,整天不能參與朝政,無所事事,就知道生孩子,最後導致了明朝的藩王太多,造成了可怕的經濟負擔。清朝吸取了明朝的藩王制度的弊病,採用了降襲制度,比如親王的兒子只有一個能承襲爵位,承襲了也只能是郡王,郡王再往下傳只有一個兒子是貝勒爵位,以此類推。當然降爵也是有底線的,親王爵位降到鎮國公就不再降了,郡王降到輔國公也不再降了。

這裡有人會問,親王的其他兒子呢?其他兒子是什麼爵位?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答案是其他兒子什麼爵位都沒有,但是又不能太寒酸,畢竟都是皇親國戚,所以其他兒子可以透過“考封”獲得爵位。所謂“考封”就類似於一種考試,內容主要有為翻譯、馬箭、步箭三項。三項考的都很好,也只能獲得一個“不入八分輔國公”,如果考的不好是要在“不入八分輔國公”的基準線上再降等,考的太差都可能沒有爵位,直接就是“閒散宗室”。

清朝這樣的承襲爵位制度將清代宗室裡有爵位的人的比例壓縮到了6。3%,其中入八分(親王到輔國公)的比例只佔6。3%內的1/4。也就是說大多數清朝宗親都是沒有爵位的,這樣就降低了清朝的經濟負擔。

並且清朝的皇子也不見得就能獲得比較高的爵位,這點和明朝也不一樣,明朝的皇子必然是親王,而清朝的皇子如果混的不好,得不到父皇的寵愛,可能都沒有爵位。

乾隆的十二阿哥永璂,因為母親(乾隆繼後那拉氏)的原因,很不討乾隆喜歡,所以這個嫡子直到死的時候都沒有爵位,還是個光頭阿哥。而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因為能文能武,很受乾隆器重,所以被乾隆皇帝封為親王。還有十五阿哥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因為母親(令妃)的原因,沒當皇帝時,就獲得親王的封號。

所以清朝皇子的爵位,完全憑皇帝的喜愛,來封爵位,這樣也導致清朝皇室親王爵位不是太多,就有數的那些人。

雖然清朝的爵位採用的是降爵世襲,那麼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少數宗親,因為深得皇帝寵信,並且在清朝建立初期立有大功,這些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傳給下一代嫡子繼承人不降級,這樣的被稱為“鐵帽子王”。

清朝一共有“十二大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開國功勳,他們為清朝的建立立有大功,所以賞賜鐵帽子王的待遇。這八位開國功勳,基本上是皇太極和順治帝在位時封的。

其中皇太極在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施行封爵制度,分封諸兄弟子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嶽託為和碩成親王(後坐事降為貝勒,崇德四年去世,追封克勤郡王),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餘貝勒。這次的分封有親王、郡王7人,貝勒2人。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基本上就是開國的八大鐵帽子王。另外還有代善的第三子薩哈廉原為貝勒,此前一直臥病,當時未能封王,但是薩哈廉在皇太極登基時立有大功,所以薩哈廉病逝後,皇太極很傷心,追封為親王。所以皇太極時期有親王、郡王8人(加上追封的),順治帝登基後,有封了一次,但是基本上就是皇太極時期的那些人,新加的有皇太極第五子碩塞為多羅承澤郡王,後來又因為軍功碩塞被封為親王,其爵位由子博果鐸承襲,改稱莊親王。

雖然清朝有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次封爵,但是當時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這些爵位有的降爵,有的被改,有的甚至被奪取爵位,比如多爾袞的睿親王。等到乾隆皇帝在位時候,乾隆是個喜歡搞事情的人,他藉著為多爾袞平反的時機,從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次封爵的這些人當中,選出了八個對清朝有功勞的宗親,世襲罔替,也就是我們說的“鐵帽子王”。

乾隆的原則就是:

第一,是凡有爵位名稱變遷者,以各王去世時的爵位名號為準。

第二,後世子孫偶有錯誤以致降爵者,仍恢復原來爵位。

第三,凡生前犯謀逆一類的嚴重錯誤而被削爵、降爵、處死者,或後人因嚴重錯誤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復。像阿濟格,是多爾袞的弟弟,被順治除掉宗籍,自然也就不再恢復了。

其實還是乾隆說了算,比如多爾袞,就恢復了睿親王名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說明乾隆很崇拜多爾袞。於是,皇太極封的8個親王、郡王爵位,再加上順治帝增加的碩塞,一共9位,除掉廢除宗籍的阿濟格,一共正好八位王公。

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薩哈廉的兒子),共八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這些王爺都是大清的開國功臣,他們戰功卓絕,理應受到如此殊榮。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除掉這些立有大功的王爺,還有恩封的幾位鐵帽子王,分別是:雍正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還有恭親王奕昕、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這幾位都是為皇上立過大功的,所以才會恩封鐵帽子王。既然鐵帽子王這樣牛,承襲爵位都不降級,那麼是不是犯什麼罪都沒事呢?

其實“鐵”的是爵位,而不是擁有爵位的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乾隆皇帝定下的這些鐵帽子王,他們的封號是不會降低的,也不會被除掉,只是承襲爵位的人如果犯了錯誤,肯定也是會被奪取爵位,然後換個人承襲爵位而已。簡單點說就是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這樣的例子比較多,比如怡親王胤祥,他是鐵帽子王,所以他的爵位一直傳到了載垣手裡,載垣是胤祥的五世孫。咸豐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等人發動辛酉政變,載垣是顧命八大臣之一,被慈禧賜死。所以載垣的爵位被奪去變成了不入八分輔國公,怡親王爵位改由弘曉的玄孫載泰承襲,這就可以看出鐵帽子王犯罪,一樣處治。換個人去繼續繼承爵位就可以了。

那麼有人會問鐵帽子王可以調動軍隊嗎?

這個得看什麼時候,清朝前期的鐵帽子王都是八旗旗主,而當時八旗旗主掌握著本旗的軍隊,可是說是相當有實力的。比如皇太極登基時,他也只能管理自己旗的軍政事務,不能插手別的旗裡事情,別的旗有旗主管理。並且很多事情,比如軍事行動,需要八旗旗主坐在一起商量,大汗不可以一意孤行。

所以皇太極為了改變這樣的不利局面,整死了阿敏和莽古爾泰,順利的一步步掌握了三旗到四旗的兵力,可以做到基本上說了算的地步。可是皇太極死後,豪格壓制不住多爾袞,八旗旗主又開始了爭奪皇位,所以皇太極時期根本沒有改變八旗旗主自己掌握權力的情況。直到清軍入關後,順治帝親政後,八旗旗才慢慢的退出舞臺,再加上八旗部隊戰鬥力下滑,到了康熙年間,八旗旗主影響力已經不如從前了。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康熙又設立了都統一職,八旗旗掌握的大權被都統分擔,算是徹底的沒有了權力。所以等到乾隆皇帝時期,鐵帽子王(基本上都是八旗旗主),一點軍權都沒有了,還調動什麼軍隊,能調到軍隊的只有皇帝一人。鐵帽子王的好處就是待遇好,如果不關心政事,基本上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愜意生活。

因為鐵帽子王不會降爵,而是俸祿不少,清朝規定鐵帽子王的歲俸白銀1萬兩,祿米1萬斛。這個已經很高了,正一品的官才幾百兩銀子。鐵帽子王還有朝廷賜予的世襲罔替的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日子別提多自在了。而如果鐵帽子王想參與政治,則要冒著很大的風險,萬一站錯隊,則可能被殺頭,奪取爵位,就像載垣一樣,即使你是鐵帽子王,一樣難逃一死。

鐵帽子王很“鐵”嗎?是不是犯了罪不用受處罰,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小結:不要覺得鐵帽子王就能隨便犯罪,即使不是謀反大罪,皇帝只要看你不順眼,一樣把你交給宗人府治罪,輕的罰俸祿,重的也可能削去爵位,再換人就可以了,反正又不缺後人。由此可見,要說鐵帽子王有多“鐵”,這個爵位是很鐵,基本上不會變,而戴鐵帽子的人並不保險,如果不能老實本分,一樣要被治罪。

鐵帽子王不是免死金牌,任何朝代都沒有“免死金牌”,就像朱元璋開國時賜給了功臣免死金牌,不一樣把開國功勳殺的差不多了嗎?所以,不管是鐵帽子王,還是免死金牌,最終解釋權都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