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贛事新說|“一粒米”的闖關

2022-12-30由 大江網 發表于 畜牧業

種植的是什麼意思

03:40

最近,江西南昌縣蔣巷鎮的種糧大戶鄒泰暉長舒一口氣,畝產1100斤,總產3000多噸,這是他剛拿到的6000多畝晚稻產量資料。老鄒說,今年是他從事農業以來最難的一次“大考”。江西遭遇極端罕見旱情,每粒走出糧田的稻米,都是闖過“三關”的優勝者。

贛事新說|“一粒米”的闖關

這第一關是“農時關”。俗話說“不栽八一禾”,意思是栽種晚稻要在八月前完成,否則會耽誤農時。但受高溫乾旱影響,鄒泰暉本該7月中旬收割的早稻,到7月底才成熟。幸好老鄒是種地的“老把式”,他提前研判今年可能出現氣象乾旱,不僅準備了晚稻抗旱種子,還提前透過育秧工廠備好了禾苗。此外,老鄒使用無人收割機和無人插秧機,透過“機器換人”幹農活,最終僅用10天,老鄒就完成了一萬多畝稻田的“雙搶”。

贛事新說|“一粒米”的闖關

蔣巷鎮位於贛江邊,隨著旱情發展,江河水位消退,提灌站取水困難。剛剛闖過“農時關”,抽水灌溉裝置不足的“取水關”又攔在老鄒面前。

這時水稻正處於分櫱拔節的關鍵期,一旦缺水,必然減產。老鄒一邊自己購置水泵抽水,一邊向當地農業部門反映。很快,政府調配了130多臺深水泵,分佈在蔣巷鎮沿江岸線,從江中取水抽入灌渠,為周邊的稻田“解渴”。

贛事新說|“一粒米”的闖關

然而,鄒泰暉的農田處於灌區末端,一個禮拜才能“喝飽”一次。為此,老鄒又請來兩隊專業人員打抗旱深水井,20米不出水就挖40米,水泵功率成倍增加……直到看著水流從管道汩汩冒出,加上老舊淺水井作為補充水源,老鄒才鬆了一口氣,總算闖過了第二關。

然而旱情仍在持續,9月下旬,江西啟動抗旱二級應急響應。老鄒的農田附近同樣是溝渠斷流、淺水井榦涸,新打的深水井出水量已難以覆蓋全部田塊。好不容易解決了抽水裝置難題,又面臨無水可抽的“用水關”。而此時,水稻逐漸成熟進入灌漿期,為此,老鄒晚上愁得睡不著覺。

不服輸的老鄒又利用田裡的37個智慧農情監測站採集的資料,把田塊劃分成3200多個網格,智慧化分析每個網格中晚稻所處的生長週期,以此確定灌溉優先順序和順序。依靠這張精細的“資料化供水地圖”,老鄒和同事們成為水管搬運工,每天動態調整,把水引到最被需要的田塊,換取了6000多畝晚稻的豐收,闖過了最後一關。

贛事新說|“一粒米”的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