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2022-12-29由 遙山書雁 發表于 畜牧業

李世民的下一個皇上是誰

秋天,黃葉飄落,鴻雁南飛,連大地也染上幾分凋零。皇宮後苑正中的一座高臺上,一個身穿龍袍的中年男子孤獨而立。他神色蒼茫,臉上寫滿了寥落,目光也一反往常的銳利而變得朦朧、溫柔。他就這樣痴痴地站著,定定地凝視著天的盡頭,彷彿要穿越時空去尋找失落的什麼……

“皇上又在想先後了。”站在臺下的侍衛們竊竊私語道。

這個皇上便是飲譽史冊的唐太宗,而他正在懷念的先後便是同樣光輝歷史的長孫文德皇后。

“是啊,我又在思念皇后了!”太宗喃喃自語。“我之所以建這座高臺,便是為了能常常在這裡看到她。她說,我可以看見她的! ……啊——我看到她了,確實看到了!”太宗的腦海裡頓時浮現出長孫氏窈窕秀麗的倩影,端莊大方的面容,安詳睿智的目光……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一、名閨秀喜出閣 秦王妃巧公關

公元613年,一個晴朗的日子。太原留守李淵的家中張燈結綵,吹吹打打,歡聲笑語不斷,許多顯赫的達官貴人也都攜妻帶子魚貫而來。原來,這天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和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的大喜之日。李世民儀表堂堂,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長孫氏端莊秀麗,

家政外事件件諳熟,這樣的聯姻真可謂郎才女貌,珠聯璧合。因而,前來道賀的人沒有誰不稱讚此樁美滿婚姻的。長孫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有“門外鐘鼎,家誓山河”之說。

長孫晟本人武藝超群,精於騎射;而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亦是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曾任隋朝的治禮郎。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長孫氏從小便養成了喜愛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對於那些揚善抑惡,內容豐富的歷史書籍,她尤為喜愛。讀多了,便在不自覺中常以古人的善惡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人前人後,總是彬彬有禮,極有教養,因而贏得親戚朋友、侍女僕臣的一致稱頌。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此時,她穿著大紅裙,披著紅蓋,正坐在一顛一顛的迎親花轎裡浮想聯翩。她想起了即將與其結為夫妻的李世民武將般雄偉的身材、文臣般得體的言行,不由得羞澀地笑了,心裡甜滋滋的。她想起了讀過的古書古訓中為人婦為人母的篇章,想起了歷代有名的賢妻良母為大事、理小節的書文,暗暗地下決心:“我以後一定要遵循古訓,安分守己,處理好內務,輔佐好夫君的大業。”想到“夫君”二字,她的臉不由得驀地一下又紅了起來……

果然,長孫氏很快便在李府贏得了她心中所想的美譽。

李淵建唐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也就被冊封為秦王妃。而從此,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的明爭暗鬥便展開了。李世民處心積慮,南征北戰,辦了不少令高祖滿意的事,打了幾場棘手的勝仗,成為高祖平定唐初叛亂的得力大將。並且,他在秦府中招納瞭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一批善於出謀劃策的有識之士來輔佐他。

因而,隨著勢力的日益壯大,李世民覬覦皇位的念頭也日益加強。李建成看到皇弟的強大,不禁如坐針氈,難得安寧。於是,他處處與李世民作對,處處貶低他、壓制他。並且,還在高祖面前進饞言,還勾結後宮的尹德妃、張婕妤,讓她們給高祖吹“枕邊風”。唐高祖對這場爭鬥採取了不制止的態度,還常以軍功論英雄,這使得爭鬥越演越烈,很快便到了如箭在弦之勢。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在這場爭鬥中,長孫氏始終堅定不渝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施展她通上容下的才能,在皇室中為李世民四處斡旋。她對高祖極盡孝道,連一些極其細微的小事都為高祖考慮到;對高祖的嬪妃們也極盡恭敬之事,人前人後總是稱讚她們的好處,因此博得高祖對李世民的好感。她還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極力彌合,使他們之間十分緊張的矛盾始終沒有公開化,為李世民的暗中準備創造了一個十分有利的環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李建成借出擊侵犯邊境的匈奴之機,向唐高祖提出要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和大將。李世民感到生死關頭已經到了,便決定採取最後的行動。他派人去請房玄齡、杜如晦來秦王府密謀。

哪知,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卻對來的人說:“皇上有旨,令我等不再結交秦王。如果隨你前往,必定死路一條啊!”其實,這只不過是他們二人用的激將之法而已。李世民聽了稟報以後果然怒不可遏,對右驍將軍尉遲敬德氣沖沖地說:“你再跑一趟,若這二人不來,就提他倆的人頭來見我!”

一旁的長孫氏見狀大吃一驚,心中暗暗地埋怨李世民的魯莽,轉頭朝李世民瞅去。李世民也知話說重了,但礙於面子不便收回,於是便轉身背對著長孫氏,避開了她隱含責備的目光。“尉遲將軍,請留步。”長孫氏得到李世民的默許以後,終於站了出來,對正要跨出大門的尉遲敬德喊道。“哦,夫人有何吩咐?”尉遲敬德一聽長孫氏出聲了,知道定然是她有更妥善的安排,便停住了腳步。

長孫氏把哥哥長孫無忌拉到一邊,二人如此這般地耳語了一番,然後對尉遲敬德說:“尉遲將軍,你們倆一塊去吧。有什麼事,也好有個照應。”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長孫、尉遲二人走後,李世民緩緩地迴轉身子,深深地凝視著長孫氏,眼中的讚許之情表露無遺。

見到房、孫二人後,長孫無忌誠懇而又嚴肅地說:“剛來時,王妃已經明言相告,說大王已決意仿效周公誅管、蔡。為了社稷大計,

請二位從速入府共謀。不然,大王真的動怒了。而且,王妃吩咐,我等四人不得一道回府。”房玄齡、杜如晦相視一笑,暗暗讚許王妃的機警。隨即,他們穿上了早就準備好的道士服,打扮成道士,於夜裡悄悄地潛入秦府。

長孫氏早就在府中等候了。她一見到房、杜二人便立刻迎上前去問候,對二人低聲說:“勞駕二位先生了,如今形勢緊急,我們當同心鼎力助大王,這其中的奇謀宏猷,還得仰仗二位,大王早已久候了,快快前去相見吧。”目送房、杜二人的背影,長孫氏站在若明若暗的天井中,看不清臉上的表情,只看得見她窈窕的身影如玉柱一般亭亭玉立。

六月四日清晨,秦府的大堂中勇卒猛將們正有條不紊地整裝待發,到玄武門伏擊要經過那裡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忽然,大堂中猛然寂靜下來,眾人都朝裡堂躬身行禮。只見長孫氏身著禮服,頭綰珠髻,手握酒杯,緩步而來,她的臉上帶著一種持重的笑容,柔和安詳的目光依次徐徐地從每一位將士身上掠過,宛如情人的鼓勵,又如母親的囑咐。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諸位將士,”長孫氏一字一頓地說,“今天的行動關係重大,我在這裡給大家餞行,願與大家同生共死,誓為秦王效忠。”眾將士聽罷,無不熱淚盈眶,把手中的酒杯高舉起,一仰頭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二、謙儉為德 慈悲為懷

玄武門政變,李世民除去了太子李建成,李淵就順水推舟地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功垂千秋的唐太宗自此便登基了,長孫氏也由秦王妃改封為皇后。

此時,大亂方平,社會動盪不安,創傷累累,滿目瘡痍,百業待興。長孫皇后雖然身處後宮,但她深知國困民貧、幹瘡百孔的艱難局面,便率先在宮中提倡節儉,平日的穿著打扮從不講華麗,日常的用品也是僅僅夠用就行,不鋪張浪費,不講排場。並且,她的這種節儉行為,並沒有隨著國家經濟狀況的好轉而改變,一直到死,她仍念念不忘告誡太宗要注意節儉。

一天,長孫皇后看到太宗處理完政事,便邀他到御花園散步。太宗暗暗發笑,知道她又有“怪事”要跟他商量了。果然,長孫皇后一邊陪太宗欣賞美景,一邊輕聲細語道:“皇上,你有沒有覺得我們的宮女太多了些?”

“太多,何謂太多?”

太宗不解地問。“我的意思是說,我想放還一部分宮女。”

“放還宮女? ……”太宗停下腳步,狐疑地看著長孫皇后,“為何? 多些宮女在宮中聽你調遣不好麼?”長孫皇后也平靜地凝視著太宗,緩慢地說:“放還宮女便可以減少宮中的開支……啊,請聽我說完。雖然現在經濟已有好轉,但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用節儉了。這部分宮女是多餘的編制,放還了沒有什麼不好。”

太宗聽罷,也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來了,只好姑且同意。於是,長孫皇后接連數次放還了一批又一批宮女,其中有一次放還了三千多人。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長孫皇后崇尚節儉,以儉為德。平日訓導諸子,也常常是以謙儉為先。一日,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告訴長孫皇后,說東宮器具用品實在太少,請再添置一些。長孫皇后一口回絕,對乳母嚴厲地說:“回去轉告太子,身為嗣君,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具用呢? 為太子而無德名,縱有器具也無益處,請他好自為之,把眼光放得遠大些。”遂安夫人受訓後,什麼也不敢多說,回去連忙稟告了太子。東宮的器具始終沒有新增一件。

長孫皇后不但節儉,而且對待宮中的侍從也很和善,從不在宮中耍威風,對手下的嬪妃宮人總是以禮相待。有時候,哪個妃子病了,她都要親自前來探視,詳細詢問病情,並囑咐有關人員好生照料。為了不破壞有關的制度規定,她還常把自己的藥膳停了,省下錢來給生病的妃子配新藥。她的這種做法,贏得了宮中上下的一致尊重。

有一次,一個嬪妃生下一個小公主不久,便身染重病。彌留之際,長孫皇后來看望她。那位嬪妃用那隻無力的手覆在長孫皇后的手上,雙淚長流,彷彿在請求什麼。長孫皇后看她不停地把眼光掃視到那初生的小公主身上,又收回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心中便明白了幾分。她慈善地握住那隻手,輕輕地說:“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小公主的。”

那嬪妃聞言,臉上隨即盪開了一種放心的微笑。這小公主便是豫章公主。長孫皇后以嫡母的身份將她收養在自己的身邊,並且加倍疼愛,其程度甚至超過了親生的子女。這件事,一時成為宮中的佳話,對長孫皇后的讚美之詞更是到處洋溢。

三、嚴守禮法 深明大義

古人云:“明法者強,慢法者弱。”精通史書的長孫皇后對此方面的論說可謂是諳熟無比。她崇尚禮法,推行禮法,決不允許超越禮法規範。她不僅身體力行,並且還教導公主皇子們行為舉止要謙遜循禮,不可做傷大體之事。

唐太宗知道長孫皇后通讀史書,對政事頗有見地,因此,在茶餘飯後,床前燈下,言談之間常常與她論及天下大事,尤其是朝廷中的賞罰和人事安排。但是,長孫皇后總是避而不談,要不就是臉色莊重,一本正經地說:“妾聞說,牝雞(老母雞)司晨,定是主家中不祥。妾只是一婦道人家,豈敢豫聞政事! 陛下還是說點別的吧。”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太宗看著她緊抿著的巧唇,緊繃著的臉,盯他的堅定的眼睛,知她是在遵循婦人不涉政的禮法,也常常奈何不得。不過,太宗的確是信得過她,也很想聽聽她的見解,因而依然還是常常問她。問急了,長孫皇后便乾脆來個問而不答,一言不發,讓太宗無計可施。

長孫皇后的女兒長樂公主深得唐太宗的寵愛。貞觀六年,長樂公主出嫁時,唐太宗命令有關司署給長樂公主的嫁妝的數目竟是當年長公主永喜公主的一倍。大臣魏徵覺得不妥,便規勸太宗說:“長公主是公主的長輩,雖然她們和皇上的關係不同,因此感情上有差異,但禮法本身並沒有差別。如果給公主的禮品超過長公主,這在禮法上講不通,只會讓人看出皇上感情方面的親疏。請皇上還是考慮一下。”

太宗聽後覺得有理,但不好改變主意,便回到後宮把魏徵的話告訴了長孫皇后,意思是讓皇后出面處理。長孫皇后感慨地說:“妾常聽陛下稱魏徵忠直,並不知為什麼,現在知道了他能用禮法來制約人主,防止發生越禮之事,真是難得的社稷忠臣。想想妾與陛下幾十年的結髮夫妻,又蒙陛下恩寵,言語之間還得先看陛下的臉色,不敢輕易冒犯龍顏神威。難得他以臣子對君父,尚能直言不諱。這件事照他說的去做就是了,沒有什麼可猶豫的。”

事後長孫皇后派內侍帶上錢400緡、絹400匹到魏徵家與魏徵,並說:“早就知道您正直不阿,今天我才真正看到,這些東西賞賜給您,希望常秉此心,中正為國,永無改移。”

由於長期為大小事情日夜操勞,長孫皇后的身體漸漸衰弱了下來。貞觀八年的秋天,她陪唐太宗去九成宮,因旅途疲勞,偶感風寒,到九成宮後便病倒了。儘管御醫多方治療,但病情還是沒有好轉。這可急壞了唐太宗和尊敬皇后的賢臣良僕。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一天,太子李承乾陪伴。他為母親出主意說:“母后,為了治你的病,已經用了許多種藥,但仍不見好轉,請向父皇啟奏,大赦天下,放免囚犯,並度人入寺為僧,或許可以得到福助,病很快就會好的。”

長孫皇后直了直虛弱的身體,鄭重地說:“死生有命,非人所及。若是行善無過可以延壽,我素日未嘗為惡行;若是行善無效,還何必徒勞? 咳、咳咳咳……”強烈的咳嗽,使得長孫皇后幾乎背了氣。

良久,她才緩過氣來,又接著說下去,雖然聲音更小了,但凝重的語調絲毫沒減:“大赦,乃是國家大事,怎可隨便而為? 釋佛之教,來自異域外國,興於國無補,盛而反禍於民。再說,你父皇也不會這樣做,怎能因為我一個婦道人家而亂了天下之法,使你父皇為難呢? 真要像你說的這樣——還不如我現在就死了的好。”

長孫皇后說完已精疲力盡了。但是,她的目光卻是那樣的沉靜,那樣的堅定,全然沒有病中慘淡兮兮的感覺。

太子不敢啟奏太宗,把皇后的話私下裡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便原原本本地啟奏了唐太宗。太宗和左右近臣聽後都十分感動,沒有一個不感到難受和悲傷的,群臣紛紛要求舉行大赦,太宗也同意了。但是長孫皇后知道後卻堅持反對,並且再三要求不要這樣做。

“陛下,陛下! 請你務必要把那道赦免令撤消了。這道詔令……這道詔令發不得呀! 這樣做,便是以國家的禮法殉私慾,這……這,這是天理不容的。妾的病絕不會因您的大赦而減輕的,相反妾會於心不安,而使病情加重的呀! 陛下——這詔令不能發呀!”長孫皇后在太宗跟前極力地、苦苦地阻止著。太宗終於被說服了,取消了那道赦免令。

四、悉心侍內 巧妙佐政

長孫皇后推崇禮法,安守本分,從不越禮的做法在當時的確很受稱道。但是,這並不說明她只僅僅“閉鎖”於後宮而對太宗為君之身不聞不問。相反,她極為關注太宗的言行及君臣僕之間的大小事情,並常常參與其中,只不過是用了一種比較隱晦的、巧妙的規勸方式而已。

唐太宗有一匹駿馬,非常愛惜,一直都放在宮中差專人餵養。可是有一天這匹馬突然死了。太宗得知後大發雷霆,說養馬人欺馬,欺馬就是欺君,要處死那個養馬人。

長孫皇后聽說此事後,馬上趕到盛怒的唐太宗身邊,明知故問道:“陛下緣何發如此大的火呢?”唐太宗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長孫皇后故意嘆了一口氣,說:“哎,陛下愛馬猶如往昔齊景公愛馬啊!”

唐太宗一驚,眉毛馬上往上挑了起來,豎起了耳朵,等待下文。長孫皇后隱隱地露出了笑容,接著說:“齊景公愛馬,因馬死而要殺人。丞相晏子數養馬人的罪狀說:‘你養馬而死,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由此,使我君因馬死而殺人,百姓知道,必然怨恨我君,這是第二條罪狀。’但是,齊景公聽了晏子的這番話後,卻不殺那個養馬的人了。陛下,您肯定聽得不耐煩了吧? 因為這個故事,陛下你一定知道的。”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太宗連連點頭稱是,怒氣也消了,臉上也恢復了往日的平和神態,再也沒有提殺養馬人的話。

無獨有偶,有名的諫臣魏徵也經歷了一次養馬人的遭遇。原來,有一次魏徵又當著群臣的面向太宗進過於逆耳的諫言,冒犯了太宗的尊嚴。太宗當著群臣的面發作不得,回到後宮後怒氣衝衝地說:“有朝一日我一定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見狀,忙問:“陛下和誰嘔氣呢?”

太宗道:“那魏糟老頭子當廷辱我,讓我下不了臺!”長孫皇后聽罷,一言不發地轉身回到內室,太宗不由得納悶萬分。不一會,長孫皇后穿著宮服走了出來,徑直走到正在愣神的太宗面前,施以大禮款款下拜,太宗摸不透她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不禁有點慌神,忙把她扶起來,問:“皇后這是做甚? 怎麼穿得如此鄭重,行此大禮?”

長孫皇后答道:“妾聞知,主明臣直。今魏徵犯龍顏而直諫,足見皇上是有道明君。這樣的事,我怎能不鄭重道賀呢?”唐太宗頓時化怒為喜,殺魏徵的想法也雲消霧散了。

長孫皇后懂得見機行事,隨事變通。有時,太宗因為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對宮人發怒,長孫皇后又不便直接勸解,表面上常常幫著太宗指責宮人,乘機向太宗提出先把那人關押起來,交由她處理。然後,她看準時機,慢慢地勸解太宗,讓他釋放被關押的宮人。因此,在長孫皇后的周旋之下,宮中很少有誰蒙冤受罰的。防犯外戚預政,是長孫皇后為後短短10年中一直堅持、到死不改變的信念。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長孫皇后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來又隨著唐太宗轉戰南北,戰功頗為卓著。在玄武門政變後,唐太宗曾幾次想任命他為宰相,執輔朝政,都遭到長孫皇后的堅決反對,說:“妾位在中宮,為天下母后,家族的貴寵已是無法比擬了,實在不願讓兄弟們再執掌國政。漢代呂后、霍光因外戚專權而弄得身敗名裂,國破民弱,這些陛下您是知道的呀! 應該引以為戒才是。”

但是,太宗任人以德才為標準,並不在乎親疏關係,所以最終仍任命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吏部尚書,武大將軍三職。對此,長孫皇后非常不安,她一面力勸太宗收回成命,另一方面又私下裡叫長孫無忌辭去宰相(右僕射)的職務。太宗在她們兄妹倆的堅持下,不得不把長孫無忌宰相的職務免去。長孫皇后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長孫皇后極力防犯外戚預政,既防止了外戚威脅李氏子孫,從而永保大唐江山的長治久安,又為長孫氏家庭的長存打下了“基礎”,是很有政見頭腦和歷史眼光的。當年,西漢明德馬皇后僅僅禁戒往返如流水、馬如游龍的這些細節小事,而沒有能真正的將外戚斥退朝廷,終釀大禍,育經讀史的長孫皇后定是從馬皇后教訓中吸取經驗而堅決付諸行動的。

長孫皇后不但在政治上是太宗的好幫手,在生活更是太宗的好伴侶。二人在生活中互相敬重,恩恩愛愛。有一段時間太宗患了病,一直不見好轉,長孫皇后便精心照料,常常日夜不離左右,衣不寬頻,還細聲細語地安慰病中的太宗,好讓他與御醫配合。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長孫皇后曾在腰上繫了一小袋毒藥,表示一旦皇上有三長兩短,她便不一個人活在世上。

後來,太宗病好了。長孫皇后自己卻病倒了。一天深夜,駙馬柴紹急火火地來相告,說外面發生事變。太宗連忙披鎧戴甲出去視察情況,長孫皇后得知後,也掙扎起來,要同皇上一起前往察看,左右侍者都勸她不要去了,身體要緊。但長孫皇后不肯,對侍者懇切而焦急地說:“現在外面出了事,皇上既已受驚前去,我怎能一個人獨處安逸呢?”左右侍者見執扭不過她,只好扶著重病的她跟了出來。

正是長孫皇后與唐太宗的這種志同道合,相敬相恤,使他們二人的感情日益深厚,長孫皇后在太宗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五、身化清風 魂駐君心裡

貞觀六年六月的這個夏天,天氣好像特別的悶熱。明晃晃的太陽烈烈地炙烤著長安的大街小巷,飛馬過後高高揚起塵土猶如炒烙過無數次的麵粉一樣焦黃焦黃的,鑽到人的鼻子裡有說不出的乾澀與難受;樹上的蟬也整天不停叫著,讓本已熱得無可奈何的人們更添心煩,心中就好像堵著一塊大烙鐵一樣令人透不過氣來。

皇宮,這個神聖的地方擺脫不了自然的干擾,溽熱難當。

立政殿中,長孫皇后靜靜地躺在床上,平日裡明慧的雙眼緊緊地閉著,臉上消盡了紅潤,蒼白而瘦削,就連雙唇也開始泛起了青紫色。御醫們一個個地進去,又一個個地出來,那無可奈何的神情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皇后已病入膏肓,縱使華佗再世也無力迴天了。太宗每每上朝回來總要呆在床前,無言地守候著長孫皇后,眼中那層瑩瑩的淚光和滿臉的寥落讓人找不到半點帝王的尊嚴。

六月十一日這天,皇后從昏迷中幽幽轉醒,臉微微地泛起了潮紅,雙眼也特別顯得清沏。她望著坐在床邊的太宗,一陣激動,又是一陣感傷。“陛下,聽說最近房玄齡因為一件小事,被陛下遣回府了?”

長孫皇后的聲音很弱,但卻十分清晰。唐太宗的心裡一陣抽痛:這都是什麼時候了啊,皇后念念不忘的仍是社稷之事! 太宗點點頭,說不出話來。

“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忠心耿耿,當年的許多機密謀劃,都是他的功勞,並且從未向外人洩露過半句,”

長孫皇后喘了一口氣,接著說:“像這樣的人,非因十惡不赦之罪,願陛下千萬不要輕易棄逐,不然,數十年來追隨你的勳舊大臣都會寒心的。請陛下三——思?”

望著她期待的目光,太宗又重重地點了點頭。“妾很不放心我的本家兄弟。他們因為妾的緣故位列朝廷,不因德而舉,極易敗之。為了保全他們的子孫,請求陛下看在我們夫妻一場的份上,千萬不要讓他們處權要之位,只要讓他們以外戚的身份常常奉朝參駕,瞻仰龍顏就是大幸了。陛下請務必不要忘了妾的這席話啊!”

交待完這兩件事後,長孫皇后安心地吁了一口氣,彷彿已無所牽掛了。唐太宗透過淚光,又看到了她仁慈的、安詳的笑容,不禁稍感寬慰。

“自古聖賢都崇尚節儉,只有無道之君才大興土木,勞費百姓。”

長孫皇后終於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了。她說得如此平靜,彷彿只不過是要到一個嚮往已久的極樂之地出遊而已。“妾這一生無益於人,死後也不必留害於世,但求入土為安。請陛下依山而葬,不必起墳,也無須棺槨,所需之物,都用木瓦,儉薄送終,就是陛下對妾的一片心意。陛下會時常看見妾的。至於女兒們,也不必讓他們來奔喪,免得見到他們悲哀,倒讓人心裡不舒坦。”

至此,方有兩行淚水緩緩地從她的眼中流出。是啊,無論多麼不看重死,無論把後事安排得多麼周全,早逝的長孫皇后對這人世間還是充滿著留戀的。一旁的唐太宗的悲哀則難以名狀了。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一陣寒氣襲來,使得長孫皇后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太宗見狀,忙要叫太醫。皇后無力地招了招手,制止了太宗的行動。她明白自己是沒有拖延的時間了,不想讓太醫來打擾與太宗的這一寶貴的獨處。

“妾已別無他求了。唯願陛下能、能一如既往……親君子,遠小、小人……納忠諫,棄讒言——啊……啊……免、免作役,止遊畋,使……使大唐江山長——治——久安。”長孫皇后困難地、斷斷續續地說著。

“果能如此……啊——妾雖、雖九泉之——下、……也、也再——無——所——憾……”

長孫皇后的離去,使唐太宗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閒靜時,常常流連於和皇后秉燭夜讀的書房,並肩散步的花園,聽歌賞舞的亭臺尋找她的蹤影,左右見狀,紛紛勸太宗說人死不復生,要節哀順變,皇上的龍體要緊,要以國家的大計為重。

太宗每每此時總是說:“朕豈不知人死不能復生,天命難違? 皇后生前,對朕為君施政,常常能規諫,減小朕的過失。如今她撒手歸西,再也不能聽她說一句良言,道一聲善語,朕從此失一良佐,少一賢德內助,怎不讓人悲哀難抑呢”? 左右聽罷,無不為太宗與皇后的情深意篤而動容。

這年的十一月,太宗把長孫皇后安葬在醴泉縣的九峻山上,稱為昭陵。太宗還親自寫了祭文,記敘了修建山陵的始末,表彰了皇后的克己奉公和嚴於律己,讓人刻在石碑上,立於昭陵前面。

長孫皇后雖然為後短短十年,但她以克己奉公,陰柔明哲的品性,默默地影響著壯年天子唐太宗,在背後發揮著她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遵循法度,從不超越現實的界限,從太宗的長治久安出發,處處為太宗著想,並且絕無僭越之舉,甘當配角,功助貞觀。長孫氏死後,太宗身邊沒有了這樣的賢助,逐漸陷於驕傲自滿和個人陶醉之中,兼聽納諫的作風也日益淡漠,發民力、興作役也不像從前那樣謹慎了……

賢德助貞觀,美名留人間——千古賢后長孫氏,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她出現在險惡的朝廷紛爭之時,或者出現在國家有大的鬥爭之際,她還會不會成為一個流芳千古的皇后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說不定她真的做不到。但既然她存在於太宗時代,我們倒不必非得去較這個真兒,也不必非要去研究她並沒有顯露的能力特徵。

長孫氏就是長孫氏,命運既然讓她出現在了這個時代,便是給了她機遇,而她也正是把握了屬於自己的機遇,才成為了一代聖明的皇后。

后妃是封建時代的特殊群體,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國的封建歷史才會顯得那麼活色生香,有有滋有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