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企業管理的七大效應(馬太效應、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

2021-08-07由 吾小姐的狂想 發表于 畜牧業

馬太效應是什麼意思蝴蝶效應

頭條粉們,大家好!乖乖的本人,剛剛燃起做自媒體的熱情,還不知和各位粉們分享什麼。拍拍腦袋,不能違背從商大忌“不熟不做”,那就先信手拈來本人在工商管理和日常工作實踐中學習和應用的管理常識,供與各位親粉們共同探討的素材吧。拋磚引玉如下。

1。馬太效應(英文Matthew Effect):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贏家通吃的現象。“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道德經》曾提出類似的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是減損有餘的,用來補給不足的。但人之道卻不是這樣,總是減損不足的,用來供給有餘的。

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所以,從積極的方面來說,一個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強,就會在變強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從消極的方面來說,這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具有足以變強的毅力,馬太效應就會成為逃避現實拒絕努力的藉口。既然作為管理素材,當然要更傾向於對其積極方面的解讀。婚姻上的門當戶對、強強聯合;賭場上、商界講究的贏家通吃;管理上推崇的的搭班子、建團隊,都源於對馬太效應的認可。

2。鰷魚效應(羊群效應):

又稱為“頭魚理論”。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然而,如果將一隻較為強健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是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這就是我們在企業管理中經常提到的“鰷魚效應”。這與工作中,我們常提到的羊群效應如出一轍。羊群效應也是指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3。蝴蝶效應:

頭條粉 看過《蝴蝶效應》系列電影?在小編還不知到蝴蝶效應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看上”的《蝴蝶效應》的男主角……的顏了,就是阿仕頓庫徹,也就是主演了喬幫主自傳電影《喬布斯》裡的喬布斯,哈哈。

回正題了,蝴蝶效應是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週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指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在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靈活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下屬或人才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

4。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再比如: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該效應和近些年被爆出的一些暴發戶國人遊客出境遊,所到之地,垃圾成山的新聞舊聞聯絡起來,是不是更有畫面感了?)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也許,華夏民族的偉大智慧“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才是對了“破窗效應”的症狀,下的一劑良藥呢。

5、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舉個栗子“”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當普希金每次把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總是捂著耳朵說:“不要聽!不要聽!”相反,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遊樂,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臺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使一顆文學巨星過早地隕落。在普希金看來,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其錯誤在於: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

第二,它把並無內在聯絡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絡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

第三,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總之,暈輪效應是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的認知障礙,我們在交往中要儘量地避免和克服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6、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管理上被廣泛借鑑的原理。霍桑效應源於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激勵機制”的對培養企業人才,激發人才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壞的企業將管理,好的企業將激勵。說的也是這麼個理

7、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該效應也是依託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小編認為,該實驗是對霍桑實驗的此致敬禮~

實驗者到了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後,再次智慧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透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歸納歸納著,在頭腦中就理好了下一篇文章的思緒。總結總結著,就發現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聯想聯絡著,就突發奇想,想把《蝴蝶效應》和《監獄實驗》這兩部在被頻頻搬上管理學和心理學教學課堂的電影推送給大家,有興趣的頭條粉們,耐心等著還,坐著等,站著等,躺著等,總會等到的~

小女子才疏學淺,歡迎各位大牛指正,歡迎各位大咖不吝賜教。相信我們各自都給各自留一個包容的環境和成長進步的空間,因為空氣新鮮,世界必定美好。下篇文章見嘞您吶

企業管理的七大效應(馬太效應、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

企業管理的七大效應(馬太效應、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

企業管理的七大效應(馬太效應、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

狀元班 明星團隊需要強強聯合

企業管理的七大效應(馬太效應、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