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夯實基礎強保障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

2022-12-02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畜牧業

弗萊維赫牛適合繁育嗎

人才是助推產業發展最強大的引擎。近年來,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技術服務質量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畜牧業和獸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臨洮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

夯實基礎強保障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

放大專案帶動效應 全面提升畜牧產業人才素質

將重點人才專案實施作為推進畜牧產業人才開發的重要載體,連續三年實施省級重點人才專案《臨洮縣弗萊維赫乳肉兼用牛改良推廣及人才培養專案》,爭取專案資金150萬元,探索形成了“333”人才培養開發模式和“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的典型做法。

突出專業技術、農村實用和帶動型人才“三類人才”抓開發。一是採取“理論講授+模擬演練”的培訓模式,集中培訓牛產業專業技術人才120人次,有效解決了凍配改良人員知識更新不及時、技術服務不專業的問題,形成了“人才+專案”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二是邀請牛產業領域高階人才、組織縣內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良種肉牛養殖農村實用人才3052名,使3000餘戶養牛專業戶從以前的簡單粗放型飼養向科學管理方式轉變。三是組織91名帶動型人才外出考察,學習先進養殖理念、產業發展理念、養殖技術、精深加工技術,進一步開拓思維和眼界,逐步打造一支懂經營管理、精深加工、現代資訊科技的牛產業帶動型人才隊伍。

採取請進來講、走出去學、下基層送“三種方式”強培訓。一是“請”進來講。從省牧研所、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畜牧技術推廣站“請”進來高階人才4名, 組成牛產業技術服務專家組,舉辦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3期、培訓120人次,肉牛養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58期、培訓3052人次。二是走出去學。先後分7次組織91名專業技術人才和養殖大戶到寧夏和省內的平涼市、武威市等地外出學習,將國內高新的養殖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產業發展理念融入到我縣牛產業發展之中。三是下基層幫。牛產業技術服務專家組專家和縣內專業技術人才深入養殖戶之中,透過“點對點、一結一”的培訓模式,解決養殖戶實際困難,把養殖戶培養成科學養殖“明白人”,共舉辦培訓班554期,培訓4。6萬人次。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效益”最大化。一是從經濟效益上看,創新形成了“一帶二”的收入倍增模式,6月齡出欄犢牛每頭利潤比同月齡的其它犢牛多收入2500元以上;由於奶水充足,良種母牛同時可餵養2頭犢牛,養殖戶可購買1頭初生公牛犢同時餵養,實現收入倍增,撬動實現2700萬元以上直接收益,帶動5400萬元社會資金注入發展牛產業。二是從社會效益上看,圍繞迴圈發展,創新形成了“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保險”的“六位一體”牛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全縣牛產業向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轉變,實現買牛有資金、養牛有保障、賣牛有通道。三是從生態效益上看,圍繞綠色發展,創新形成了“種植+養殖+牛肉加工”的產業發展模式,探索“中藥材預防肉牛疫病,糞便還田生產有機中藥材”的種養融合綠色發展模式。

夯實基礎強保障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

健全人才服務網路 開展便捷精準高效技術服務

立足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畜牧人才服務體系,完善技術服務標準,充分發揮畜草產業服務團隊和科技特派員作用,

健全畜牧人才服務體系。依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18個鄉鎮畜牧獸醫站、11個鄉鎮畜牧獸醫分站的228名專業技術人員和326名村級防疫員,建成縣有技術中心、鄉有技術站、村有技術員的三級畜牧服務網路,發揮縣畜牧養殖協會的優勢,在畜種引進改良、防疫、飼料、技術服務等方面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服務體系。

完善技術服務標準體系。精心編制了《臨洮縣畜禽養殖五良技術指南》,從品種引進、飼草製作、養殖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對養殖場、養殖戶從畜禽產前、產中和產後進行全程指導。組織人員常態化深入養殖戶、養殖圈舍,對養殖中的問題及時“把脈問診”,開展“面對面”、“一對一”、“零距離”的精準指導服務。成立畜草產業服務團隊,常態化深入重點養殖村、養殖大戶開展技術服務,充分依託各類新媒體開展線上服務、影片線上交流,及時解決養殖戶面臨的疑難問題和養殖畜禽突發疾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創新科技人才服務模式。探索推出“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科技特派員+農業專業協會+農戶”等服務模式建成平長、洮美、東牧、東源等良種牛羊純繁場15個,提升肉牛凍配改良點25個,新建種豬站1個,豬常溫人工授精點7個;引進推廣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萊肉牛凍精2。5萬支,引進長白、約克、杜洛克種豬200頭;引進基礎母牛0。34萬頭、基礎母羊3。04萬隻、仔豬4。7萬頭、能繁母豬0。48萬頭,改良肉牛3。5萬頭、奶牛5840頭、肉羊11萬隻,生產優質仔豬23。5萬頭,推廣良種禽178。5萬羽。全縣生豬、肉牛、肉羊、雞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90%、80%和100%,養殖效益顯著提高,有力推動了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基礎強保障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

促進人才作用有效發揮 築牢鄉村振興富民產業根基

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堅持“育、繁、推、改”的工作思路,促進外來品種本地化、地方品種優質化、雜交改良商品化,大力發展特色畜牧養殖業。

推動養殖技術全面革新。肉羊產業方面,主推“20+1”養殖模式及以薩寒、杜湖為主的雜交改良技術;肉牛產業方面,主推3頭基礎母牛養殖模式及以西門塔爾為主的凍配改良技術;生豬產業方面,主推500頭以上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及美系、丹系杜長大為主的三元雜交商品仔豬繁育技術。透過技術培訓,年推廣種植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2萬畝,以燕麥、小黑麥為主的一年生牧草6萬畝,種植飼用玉米19萬畝。推廣土地耕整、播種、收穫、加工等先進適用飼草生產裝置1808臺(套)。在全縣改造升級2個飼草料配送中心和24個飼草配送點,年加工各類飼草70萬噸以上。極大的改善了養殖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夯實了基礎。

綜合施策最佳化產業佈局。依託世行貸款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範、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等專案,累計籌集資金1。1億元,透過“六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向全縣18個鄉鎮187個村的貧困戶投放良種肉牛13270頭,帶動20082戶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按照全縣產業扶貧“一戶一策”獎補政策,投入產業獎補資金8583。69萬元,向貧困戶投放良種母牛8608頭、肉羊35751只,仔豬3030頭、能繁母豬1264頭、良種雞59627只、蜜蜂4248箱,種植牧草26065。6畝,新建標準化暖棚1183座。為增強貧困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對貧困戶投放和飼養的畜禽實行保險全覆蓋,建立了養殖、補欄和理賠監管臺賬,保障貧困戶產業的穩定發展和持續增收,貧困戶人均牧業收入由2017年的2160元增加到2021年的3200元。形成了“一鄉一品、連片成帶”的產業格局發展新格局。

夯實基礎強保障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

強化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爭取中央補助資金270萬元,為全縣18個鄉鎮畜牧獸醫站、11個分站配置動物診療裝置、冷鏈裝置、資訊網路裝置等設施裝置,建成PCR標準化獸醫實驗室,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畜產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落實應急基金和救援物資儲備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疫病預防和快速撲滅機制。嚴格落實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對生豬養殖場戶進行日排查和“一對一”網格化監管。同時,加大對販運戶、村級防疫員的培訓力度,強化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格落實凡調運必檢的原則,加大對獸藥、飼料、新增劑等畜禽投入品及肉蛋奶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嚴格杜絕不合格畜產品上市流通,切實保障了畜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供稿|縣畜牧中心

原標題:《夯實基礎強保障 創新方式優服務—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人才工作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