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2022-11-30由 晚點LatePost 發表于 畜牧業

汽車開車晚點如何維權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像所有新技術一樣,自動駕駛的到來,比人們想象得更慢,也比人們想象得更快。

科技公司和車企借憧憬無人駕駛的未來時,通常會去掉車裡的方向盤——它是人類駕駛員最顯眼的標誌。

百度也用這樣的方式展示了他們的無人車計劃。7 月 21 日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釋出第六代無人車 “Apollo RT6”,宣佈明年可以量產、上路。

RT6 外形跟普通 SUV 沒太大區別——這算是它的一大進步。此前百度無人車頂上安裝的巨大鐳射雷達等感測器,融到了車身中。

百度這款車可以沒有方向盤。後視鏡自然也被去掉了。至於司機的位置,可以用來放行李或者辦公用的小桌板。我們都知道,車上辦公是新勢力對中國人未來的一個重要想象。另一個是在後排兩座之間加一塊螢幕。

在釋出會上展示的 Apollo RT6 有方向盤。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慧駕駛事業群組負責人李震宇說,如果上市的時候中國法律允許,可以提供去掉方向盤的選項。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圖:百度世界大會上展示 Apollo RT6。

百度公佈了它的生產成本——25 萬元——比上一代百度無人車便宜一半。

百度 CEO 李彥宏說,Apollo RT6 成本下降,百度可以在全國各地部署上萬輛無人車,“未來打無人車要比現在打車便宜一半”。

時間表也劃了出來,在今天來看很樂觀——預計明年下半年小規模試運營,預計 2025 年在 65 個城市運營,2030 年覆蓋 100 個城市。

但僅僅九年前,中國的科技、網際網路公司們剛開始啟動無人車計劃的時候,2025 甚至算不上激進。

2013 年,百度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裡最懂技術的公司,第一個招人研究無人車。之後九年,資本、從業者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慢慢把技術進展和商業化結合起來,一次次調轉方向,尋找普及無人車的方式。

一切的開始:大力出奇跡,直達無人 Robotaxi

無人車的源頭都是 2004 年,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舉辦的無人車挑戰賽。其中的一些勝利者加入了 Google,從 2009 年開始秘密研發無人車駕駛專案(現在稱為 Waymo),次年被美國媒體披露。

百度開始研發無人車是 2013 年,用寶馬提供的資料介面,自己開發軟體、安裝 Velodyne 的鐳射雷達,花了兩年多時間,把一輛寶馬 3 系 GT 改造成一輛可以無人駕駛的汽車,從百度大廈駛上北京五環,然後原路返回,期間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最高時速 100 公里。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圖:百度基於寶馬 3 系轎車改裝的第一代無人車。

測試沒出問題,百度借勢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像 Google 一樣,百度也有樂觀的預期:幾年時間開發出完全不需要人類干預的無人車(行業內一般稱為 L4),然後到街頭載客(稱為 Robotaxi),顛覆計程車、網約車行業,重塑人們出行方式。

兩個搜尋巨頭研發無人駕駛取得進展後,走出了一批自動駕駛創業者。不論兩個大公司還是離開他們創業的人,幾乎都堅信,人和演算法誰來控制汽車,不應該有模糊地帶。

行業裡有個廣泛流傳的故事,Google 在 2013 年推出半自動駕駛的系統 AutoPilot (L2),交給幾位長途通勤的員工測試。按照要求,這些員工應該在半自動駕駛系統工作時,緊盯道路、保持警惕,在意外發生時作出反應。但他們很快忘了路況,在時速近 90 公里的車上用電腦、睡覺、化妝。Google 擔心安全,這次測試只持續了幾周就停下了,之後沒再恢復。

半自動駕駛看上去也已經是汽車自己在開,人們很難持續保持專注。因此很多研究人員認為,無人駕駛技術應該等真正的自動駕駛完善後,再交給使用者使用。

資本對此深信不疑。2018 年,摩根士丹利給拆分出來的 Waymo 估值 1750 億美元,是 Uber 的兩倍多,逼近當時全球最大汽車廠商豐田的市值。據億歐統計,中國的自動駕駛公司這一年融資 162 億,是兩年前的 20 多倍。當時百度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釋出無人車,許多記者現場找不到座位,坐在地上觀看。

樂觀者相信,無人車量產普及隔年就會變成現實,就算過程曲折,要不了五年也會滿街跑。但它們終究是高估了無人車行業的發展速度。

終點遙遠,無人駕駛要解決的不只是技術問題,也是成本問題

無人車靠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 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收集車輛周圍環境資訊(行人、其他車輛或障礙物等),然後與提前預存在系統中、記錄道路資訊(車道線、人行道、紅綠燈等)的高精地圖配合,確定自身的位置,再把這些資料輸入到人工智慧模型中,讓它藉助算力強大的晶片快速作出判斷,規劃好行駛路線,再控制車輛行動。

開發一個能在簡單、封閉的道路上跑起來的無人車不是最難的,百度從零開始,組建 20 人團隊,兩年就做出來了。更難的是無人車如何在各種極端環境下,快速安全應對。

比如,暴雨、大霧天氣下,感測器精度受損,如何讓車輛感知到周圍環境資訊,保證車輛安全行駛?車輛高速行駛時,忽然有行人衝到車前,如何快速作出反應?

這些極端問題,正在被解決。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曾和團隊成員發表過論文,嘗試用計算機視覺系統判斷路邊行人的意圖。

但無人車的研發不只是技術問題,也要解決成本問題。

無人車技術迭代,需要大量的路測資料,讓系統學會應對各種各樣無法提前設想的極端情況,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早期的無人車單輛僅硬體成本就超過 10 萬美元。只靠一輛車採集資料遠遠不夠。隨著研究進展緩慢,行業普遍認為,研發大規模可用的無人車,至少需要百億公里路測資料。這意味著 1 萬輛裝著鐳射雷達、計算晶片的車每天以 40~50 公里的時速開 10 個小時,連續開 10 年。

讓上萬輛車空跑自然不划算,並且這些公司還需要僱專人坐在駕駛座監視車輛,在意外發生時干預——每輛車搭配的安全員薪資成本最後會比車還貴。

為了儘可能削減成本,無人車公司引入模擬技術,在計算機中構造虛擬道路環境來訓練無人車系統。同時,百度在 2018 年提出自動 “調參” 技術,無人車模型能根據路測資料反饋自動最佳化系統,不再靠人憑感覺摸索著調整。

但路測依然必須,依然成本高昂。再加上 Uber 無人車撞死人,行業樂觀情緒轉成悲觀,資本的耐心逐步被消磨。2019 年,Waymo 的估值削減 40% 到 1050 億美元,中國自動駕駛領域融資額同比少了三分之一。2020 年,Waymo 引入 Google 外的投資者時,被傳估值只剩 300 億美元,只有高峰期的六分之一。

有資源的大公司們,已提前部署了多個方向,試圖在遙遠的路途中獲得收入。2017 年,Waymo 免費測試 Robotaxi,並在同一年啟動無人卡車測試。

中國無人車公司沒有落下太多。

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組負責人李震宇此前接受《晚點 LatePost》採訪說,2017 年 3 月,李彥宏內部建議百度牽頭做無人車開放平臺,引入更多公司分頭創新。

一個月後,百度推出 Apollo 計劃,吸引有研究能力的高校或機構、有應用場景的公司,一起開發各型別的無人載具。

之後幾年,百度繼續研發 Robotaxi,把它們送到各個城市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上測試,並與其他公司合作,做起無人小巴、無人貨車、無人礦車 / 港口車、無人快遞車、無人環衛車等。無人車創業公司的選擇類似,多數會選一個或兩個方向重點做。

技術公司希望這些嘗試更接近使用者當下的需求,獲得一部分收入,支援後續研發。與行駛在城市道路上的無人車相比,上述各種車行駛環境相對簡單、可控,技術要求較低,更容易把無人駕駛變成現實。但這些領域的競爭對手也多,短期內可能也無法賺到太多錢。

參與造車成了無人駕駛的必經之路

特斯拉趕了上來。每天有上百萬輛特斯拉在路上行駛、車上本來也有車主免費充當測試安全員,這家造車的公司不需要多少額外成本,就能比自動駕駛公司更快更多地收集資料。

2013 年,特斯拉開始研究 Autopilot,當時馬斯克還說它是 “輔助駕駛系統”,業內稱為 L2 級自動駕駛,只在特定條件下輔助人類完成一些駕駛任務。

等到 Google 路線的無人車引發關注後,特斯拉的 Autopilot 迭代到 2。0 版,馬斯克宣傳更激進,將仍有嚴重缺陷的輔助駕駛系統稱為 “全自動駕駛”。

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更依賴攝像頭獲取的資料,堅持不用鐳射雷達,成本更低,走上了隨車賣的 “量產路線”,自 2017 年,每一輛出廠的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3 都搭載了支援輔助駕駛系統的硬體。

兩年間,就有 30 多萬輛特斯拉汽車上路行駛,為特斯拉蒐集資料。並且使用者還需要為特斯拉不成熟的輔助駕駛功能付錢——一輛車最高 6。4 萬元人民幣(現在的標價)。

截至 2018 年 11 月,特斯拉就獲取了超過 16 億公里的 Autopilot 行駛資料。儘管質量比不上路測收集的資料,單算里程數,已經遠遠甩開任何專門研發自動駕駛的公司。

不算成熟的輔助駕駛開放給普通車主,並刻意宣傳這套系統的能力,的確出現了很多無人車公司極力避免的情況,據 Tesla Deaths 網站統計,已經有 15 人在開著 Autopilot 的時候遭遇車禍身亡。

這些事故並不影響特斯拉測試者的增加。2021 年,特斯拉賣出 93 萬輛汽車,靠 Autopilot 軟體系統收入 38 億美元。

國內的新勢力造車公司小鵬、理想、蔚來等,同樣將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汽車賣點,甚至還把特斯拉的宣傳話術照單全收。直到去年 8 月,一起蔚來的車禍發生,才引起行業反思。

但行業反思的更多是營銷,將自動系統塞進車裡的趨勢還在繼續。蔚來事件同期,剛宣佈造車不到半年的小米,宣佈收購一家自動駕駛公司。

汽車廠商先從輔助駕駛起步再迭代到無人駕駛的漸進式路線,有效地解決了困住無人車技術公司發展的難題——路測收集資料的硬體和人工成本,都可以由消費者代勞。

不少汽車廠商已經在賣給消費者的量產車上裝鐳射雷達——曾經無人駕駛系統才用得上的感測器。

一些無人車從業者開始感覺到,行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已經不再是同行,或者網約車公司,而是汽車廠商。

百度從 2019 年釋出不依賴鐳射雷達的無人駕駛系統 Apollo Lite,像特斯拉那樣用攝像頭獲取的資訊判斷路況、操控汽車。百度基於這項技術開發的 “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將裝載到威馬、比亞迪、東風嵐圖等車廠的部分新車上。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圖:Apollo Lite 系統並行分析 10 路攝像頭、200 幀 / 秒的資料量。

今年 5 月,文遠知行宣佈拿了汽車業一級供應商博世投資,提供軟體開發與技術支援,開發低級別(L2-L3)的輔助駕駛技術賣給車廠。

更激進的公司選擇下場造車。百度拿出兩個方案,一是去年 3 月與吉利合資組建集度汽車,從頭招聘工程師設計車輛,計劃自主生產,搭載百度自動駕駛功能和車載系統,上個月釋出了概念車,量產車預計明年釋出。

二是同步籌備的 Apollo RT 6 專案。百度稱,造車是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必然,改裝汽車已經無法提升無人車能力,想保證更多的安全冗餘,只有向上遊更進一步,進入汽車設計環節。

而無人駕駛技術也在提升車輛的駕駛體驗。雖然人工智慧自動開車接你下班還被當成科幻故事,但已經有一些無人駕駛技術被拆出來融入到人們生活中。

近兩年釋出的新車,大部分都有“自動泊車”功能,一些車已經可以自動把車停進車位,不用人干預。百度自主泊車系統(AVP),已經進入多客戶放量期,用到了威馬 W6,廣汽埃安全系車型,長城哈弗神獸量產等量產車上。

最難的,永遠是信任

2004 年,DARPA 舉辦的第一屆無人車挑戰賽上,最厲害的無人車只能在開闊的沙漠地形中行駛 12 公里。現在的無人車已進入城市道路,主駕無人的車,已經出現在美國鳳凰城、北京亦莊等地的街頭(安全員在副駕駛和雲端),任何人都可以下載應用,點螢幕喊來一輛無人車。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圖:第一屆 DARPA 無人車挑戰賽中的最強者,卡耐基梅隆大學團隊改裝的一輛悍馬,在沙漠中行駛了 12 公里。

李彥宏的新車,中國自動駕駛過去這九年

圖:百度第五代量產無人車 Apollo Moon,行駛時無人駕駛,安全員坐在副駕駛。

生產一輛無人車的成本持續下降。Google、百度剛開始研發無人車時,僅僅一個核心感測器 64 線鐳射雷達售價就要 80 萬,現在國產鐳射雷達公司已經將價格削減到萬元級別。百度稱, Apollo RT 6 的成本控制在 25 萬是整個產業鏈發展的結果,他們正在與多個車廠談代工合作,已經到後期階段。

現在中國道路上可以載客的無人車接近 1000 輛,其中百度有近 600 輛,免費接送乘客上百萬次,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收費出行服務。

從 Google 秘密造無人車開始算起,全球的科技公司、車廠、創業公司已經燒了約 500 億美元研發無人車。無人車最終上路,最難的還不是技術或者成本。

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經理徐寶強說,他們除了為 Apollo RT 6 設計了電源、通訊、制動、轉向、感測器等七重冗餘,儘可能保證不出事故,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逐條研究國家和地方的交規,保證符合所有要求。

“比發射火箭,(把人)送入環地軌道更難,”Waymo 前 CEO John Krafcik 去年接受採訪時稱,載人航天只需要一次安全,無人車要一遍又一遍地保證乘客安全,一次都不能出錯。

Krafcik 出身於傳統汽車業,負責 Waymo 5 年多,完整經歷行業從樂觀到悲觀,是無人車行業最冷靜的從業者之一,他仍 “100%” 相信,“今天出生的孩子沒理由再考駕照”。

人們天然更信任同類,哪怕不時有人開車犯下低階錯誤,甚至酒駕、飆車,每年讓 130 萬人死於交通事故,也沒人提議禁止人類開車上路。但人工智慧開車上路,哪怕一起致命事故,都會引起反覆討論。

無人駕駛必須安全性遠遠超過普通人,才有可能被大眾接受、獲得法律允許。

雖然進展沒有一開始期望地那般快,但今天行業裡很少有人懷疑無人駕駛終將到來。像所有新技術一樣,自動駕駛的到來,比人們想象得更慢,也比人們想象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