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被多地要求下架背後,檳榔究竟危害在哪|九派時評

2022-11-29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畜牧業

人得了絛蟲病能治好嗎

1初識檳榔

檳榔到底致癌威力有多大?又是如何致癌的?

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公佈的1類致癌物(代表對人類有明確致癌性)中,檳榔赫然在列,處於致癌物中的最高級別,與甲醛、石棉同一評級。到了2012年,與檳榔相關的致癌物被更新到了3種。

2020年,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了對檳榔鹼致癌性的評估結論。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檳榔鹼具有致癌物的多種關鍵特性,檳榔鹼可在人原代和培養細胞中誘導DNA鏈斷裂、形成微核(異常結構,是染色體畸變的一種現象)、染色體畸變和姐妹染色單體交換。檳榔鹼和檳榔鹼的代謝產物都具有遺傳毒性。

在IARC進行的兩項小鼠飼養研究中,檳榔鹼增加了總的腫瘤發生率。在多項致癌性研究中,檳榔鹼在小鼠中誘發惡性食道腫瘤,在大鼠中誘發良性食道和舌頭腫瘤。

如果針對小白鼠進行的實驗還不足以說服,海量人類病例所呈現出的態勢也必然能夠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被多地要求下架背後,檳榔究竟危害在哪|九派時評

湘雅醫院主任醫師翦新春曾在論文中指出:雖然要把口腔癌的發生與咀嚼檳榔的流行結合起來是困難的,但是在有些國家,咀嚼檳榔與口咽癌發生之間呈現出密切相關的趨勢: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咀嚼檳榔的居民在該國為 57。7%,幾十年來,口腔癌一直都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女性第二常見的癌症;印度是世界上檳榔消耗的最大國。在印度孟買的一個大規模的調查中,有 33。0% 的人咀嚼不同品牌的檳榔,印度口腔癌的發病率居世界第一位。

而在上個世紀末檳榔產業開始興盛的湖南,長期嚼食檳榔導致的積弊已經在本世紀開始顯現。專家調研團曾統計湖南省湘雅醫院病房中45位口腔癌患者,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對長沙 5 家醫院檳榔相關口腔癌資料進行分析的論文指出:在 2005~2016 年間,檳榔誘發的口腔癌在湖南已連續 12 年逐年上升,2016 年口腔癌發病例數是 2005 年的 7 倍。

如果對殘酷冰冷的資料仍沒有直觀感知,那麼一張張口腔癌病人破碎的臉孔也該足夠引起警惕。

被多地要求下架背後,檳榔究竟危害在哪|九派時評

圖片來源:中國臺灣衛生署釋出的戒檳榔海報

長時間咀嚼檳榔的人往往口腔黏膜區域性外傷和黏膜損傷,引起口腔粘膜下纖維化以及口腔白斑,漸漸惡化為口腔癌,最終導向嚴重的面部畸形,甚至失去生命。

2知否?選擇應在瞭解之後

儘管檳榔有著上述種種危害,但它似乎依然在部分群體中流行。

售賣檳榔的店主曾告訴九派新聞記者,因為檳榔嚼了會起到發熱的功效,很多外賣員會在冬天送外賣時口嚼檳榔取暖。“在我們當地,有的時候結婚回禮都是一包煙、一包檳榔、一盒喜糖。”一位長期嚼檳榔的湖南居民對媒體表示,在他看來雖然嚼檳榔會危害健康,但是並不覺得會因此患上口腔癌。

然而,會不會患上口腔癌,並不是個人一廂情願能夠說了算的。是什麼讓人們對健康風險視若無睹,心存僥倖呢?

對於口腔科的醫生而言,口腔癌發病率連年攀升這一事實是可以透過一個又一個病例的出現來切實體會的。但就非醫療從業者的個體而言,口腔癌的發病率翻上好幾倍,也不過是身邊數十上百個人中多出幾個而已,直觀認知這方面是極度匱乏的。因此,普通人往往不能及時感知到檳榔致癌問題的嚴重性,等到不幸竟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悔之晚矣。

正因為缺乏瞭解,才更應當加強科普和警示。“吸菸有害健康”這句話已經伴隨著種種公益廣告以及菸草包裝盒上醒目的提示資訊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儘管一句話不能抵消傷害,但人們通常預設吸菸者已經接受過這句警告,做出了自主選擇。然而,“檳榔有害健康”這句話卻始終是缺位的,不但如此,它還在以“健康養生”的面目積極活動。

被多地要求下架背後,檳榔究竟危害在哪|九派時評

在宣傳中,不少檳榔產品已經披上了“養生”的新裝。據媒體報道,品牌“口味王”稱採用首創技術進一步軟化檳榔纖維;品牌“湘潭鋪子”在檳榔中加入枸杞並以“有枸杞更好一點”作為宣傳;品牌“問道食品”曾推出一款石斛檳榔,號稱將石斛融入檳榔中,使消費者在享用檳榔口感的同時,還能夠起到保證身體健康的作用。檳榔還是那個檳榔,但以枸杞、石斛為伴的檳榔,似乎能減輕人們心中的顧慮。

無論是枸杞還是石斛,都無法挽救一旦患癌的生命。

3藥耶?毒耶?

“食用檳榔”這一類別,早在兩年之前修訂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就已被取締了。檳榔已經失去了獲批《食品生產許可證》的資格。

那麼,以前獲批生產檳榔的企業繼續生產的檳榔就是合規的嗎?據報道,佔據市場銷售大頭份額的檳榔大都由湖南企業生產出品,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一度為檳榔企業失效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延期,但這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此後,湖南已經不再延長檳榔生產許可證的期限。

當用於生產檳榔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紛紛過期,而檳榔又暫時還沒有取得一個新的“身份”時,檳榔已然接近於一種脫離監管的“三無”產品。

檳榔已經不再是食品了,那麼它是什麼?該以什麼類別來界定它的管理標準?相關產業人士正在積極推進檳榔的藥用研究,一些地方也已經提請建議國家衛健委將檳榔列入“藥食同源”目錄。那麼,檳榔可以被視為藥物嗎?它的藥效如何呢?不曾罹患相關疾病的普通人可以盲目服用嗎?

被多地要求下架背後,檳榔究竟危害在哪|九派時評

剛剛提過的具有強烈致癌性的檳榔鹼,它也在醫療上用於治療青光眼,能使絛蟲癱瘓,所以也用作驅絛蟲藥。也就是說,檳榔的確可以入藥,但它發揮作用也有著種種前提,或是需要配合甘草等其他藥材一同構成藥方,或是需要提取特定成分,並沒有有力證據證明僅僅透過咀嚼檳榔外殼就能保持健康。

不僅如此,在一定的“藥效”之外,檳榔成癮帶來的危害比用途還要大得多。曾經被用於鎮痛的嗎啡和可卡因,顯然也具有醫療用途,也一度在世界上作為“合法”藥物流通,但這一切無法改變也不能掩飾它們危險的成癮性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的巨大傷害。

對於嗎啡等“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而言,“藥品”與“毒品”這一身份是並存的。那麼,同樣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檳榔呢?

在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檳榔已經作為毒品受到管制,2021年,多名中國公民就因為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而被捕。在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檳榔的銷售、進口被全面禁止。檳榔消費大國印度則要求檳榔果外包裝要新增口腔癌圖片,以起到警示作用。

是藥品,還是毒品?又或者兩者並不矛盾?截止目前,檳榔尚未在我國被列入毒品行列也未被限制流通。無論如何,是時候該給檳榔一個清晰的定位了。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