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文化大隊代購代銷店

2022-11-28由 雲看歷史 發表于 畜牧業

文昌宮酒五斤多少錢一瓶

農村代銷店,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那個年代,國家還很貧窮,物質緊缺,市場由國家管控,不允許個人私自買賣。因此農村代銷店成為了農村經濟的視窗,也是農村最熱鬧的場所。能成為代銷員當然是非常風光和驕傲的,而我父親就是這個人。

文化大隊(村)代銷店,聽父親說成立於一九六二年,掛牌上的全稱是‘’黃許區供銷社,文化大隊代購代銷店‘’白底紅字。代銷店一個大隊一個,大一點的大隊有二個,代銷員一至二個。我們大隊原來也是兩個,另外一個是我一個伯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只剩我父親一個人了。

我們的代銷店是在文昌宮大門前用紅磚修的,櫃檯也是用紅磚砌的,有一米二高,四米長,上面有一個同樣大的空框,用於售貨的空間,四周用厚五公分的木板做框,下面那塊有二十公分寬,上下兩塊有開槽,用於鑲木板。每塊木板都有三公分厚,十公分左右寬,還編有號,因為搞錯了會關不上,關不嚴。

代購代銷店、顧名思義就是代購農村的廢品,雞鴨鵝豬的毛,兔狗皮,牙膏皮,爛塑膠,破銅爛鐵等等。代銷就是賣雜貨,什麼都有,主要的還是銷售計劃內的商品,憑人頭,憑票購買。那時的白酒,白(紅)糖,煤油,布,棉花等等都是計劃類商品,分配了多少買多少,腳踏車屬於高檔商品,一般人不說沒錢,就是有錢沒關係也買不到,一般的商品敞開供應。代銷員表面風光,其實很辛苦。白天要把收來的廢品,各種票,清點清楚,然後拉去鎮上供銷社,生資站交了,再去各倉庫把該進的貨清點了拉上,笨重的東西如鹽,醬油,醋,煤油。每次拉一車都幾百斤,那時只有木頭做的架子車,空車拉久了都吃力。而且那時候的路還是泥路,雨天一團糟,晴天一把刀。離鎮上有六里路。去的時候比較輕鬆,回來很惱火。因為拉的東西多,還有一個四十多度坡的銅車樑子,每次走到哪裡,只能坐下來等,等到有趕場的人經過了叫人幫忙推。回來一樣一樣的清理,放上貨架,新進的貨還要標上價格。每到下午,社員收工以後,代銷店是最熱鬧也是最忙的時候。我那時候還小,還沒有櫃檯高,每天晚上都會去給老爸送晚飯,我家離代銷店不遠,也就幾百米,總會看到我兩個伯伯在幫忙。一個是大隊會計,我叫他成名爸,一個是大隊電工,我叫他三爸。他們倆一直要幫忙到沒什麼人了才回去。

來買東西的人很多,因為一個村的人集中在一起,雖然不是都會每天來也是很多的。他們都會自覺的排好隊(像現在做核酸一樣)。賣其它東西還是很快的,如果要買糖,鹽,就很慢,糖是憑票的,幾斤幾兩。由其是紅糖,一整塊,別人有多少票,只能稱多少。用一個鐵。撬一點一點的弄,很麻煩。光賣東西還很單純,村民很多都會帶一些廢品來換錢,你還得兩頭跑。弄得一會兒又洗手,冬天洗手水很冰,我老爸冬天雙手就會長凍瘡。那時的煙和鹽最怕過夏天,因為陰雨天鹽是用一個木黃桶散裝的,要化水,那時的煙沒有塑封,到陰雨天就會發黴。我父親就用土烤箱(一個煙箱),把煙放兩邊,中間掛一個一百瓦的燈泡烤,但還是有發黴的。發黴了沒辦法賣整包的,他就拆開了一支一支賣,因為還是有煙癮大又沒錢買整包的人,只能買一支或幾支也不嫌棄發不發黴。

每年五六月農村叫大戰紅五月icon,也叫雙搶icon(搶收小麥icon油菜,搶種水稻),代銷員都會用籮筐挑著生活必須品去每個生產隊轉賣,這叫支援雙搶。這也是政治任務,必須完成。每年供銷社會根據各大隊證明給先進分子評獎,一般是獎勵草帽或者毛巾,有時是個暖水瓶,還有一張獎狀。

那時我才幾歲,每天晚上人少了我就拿著手電筒,去外面櫃檯下找有沒有人掉的東西,我主要是找錢,幾分的,幾毛的,運氣好還會撿到一塊二塊的,撿到錢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但我最愛做的事是一個人偷偷去廢品房,在廢銅裡面找不同字的銅錢,當時是覺得很好玩,找到了就偷偷藏起來,沒想到,這種奇心成了我長大後的一種愛好,直到現在,痴心不改。

文化大隊代購代銷店

文化大隊代購代銷店

文化大隊代購代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