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白羽肉雞:煙臺又一百億級特色產業叢集

2022-11-28由 證券時報 發表于 畜牧業

白羽雞養殖企業有哪幾家

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 黃翔

“煙臺蘋果萊陽梨、張裕葡萄酒白羽雞”,這是煙臺當地流傳的“煙臺味道”,也被稱為“煙臺四寶”。但煙臺外的人對前三味頗為熟悉,對白羽肉雞則有些許陌生。

攤開煙臺產業地圖,白羽肉雞早已成為煙臺的特色產業叢集:去年煙臺雞肉產量65。99萬噸,佔煙臺肉類總產量的比重超過50%;全國5家白羽肉雞上市公司,煙臺佔據4家;存養祖代肉種雞4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1105萬套,分別佔全國的25%和20%……

今年煙臺兩會上,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1+6”特色產業叢集培育工程,做強煙臺蘋果千億級產業叢集,做優白羽肉雞、海參、花生和食用油等6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叢集。白羽肉雞產業被寫進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成為該產業被重視的印跡之一。

一座旅遊城市,為何會形成白羽肉雞的產業叢集?未來煙臺又將如何打造白羽肉雞這一特色產業叢集?證券時報記者日前走訪煙臺白羽肉雞產業主管部門以及多家上市公司,全方位展現煙臺白羽肉雞產業的發展現狀,探究該產業在煙臺集聚的原因,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煙臺白羽肉雞產業:

擁有完整產業鏈

佔地4000多畝的民和生態園,位於著名的旅遊景區蓬萊,儼然一座綠色公園,許多初來乍到的人以為是觀光區,然而這裡卻是民和肉雞養殖基地。

在經過防疫通道、乘坐班車後,記者一行得以進入這座生態園。在這裡,白羽肉雞們住著環境優美且近乎恆溫的房子,按時休息準點吃飯,被小心翼翼地呵護著。

民和股份董事長孫希民早在1985年即開始養雞,他告訴記者,1986年,他將散養雞改為籠養,自此改變了中國的養雞方式,“民和生態園從2001年開始建設,歷經20年,總投資近7億元建成,包括父母代種雞場和商品雞養殖場等”。

目前,民和股份商品雞養殖年出欄3000餘萬隻,計劃新增2000萬隻養殖場建設,後續將繼續擴大以匹配屠宰規模;屠宰業務目前擁有年宰殺3000萬隻規模,計劃新增4500萬隻宰殺規模,未來合計宰殺規模7500萬隻。

相比民和股份的基地化養殖,仙壇股份採取的則是“九統一”管理下的“公司+自養場+農場”合作養殖模式,將合作養殖場統一納入公司的流程化管理,使之成為公司一體化經營產業鏈中的養殖基地。在仙壇股份一家屠宰廠門口,一輛輛載滿白羽肉雞的卡車正等著卸貨,而屠宰廠內,近千名工人正在忙碌著。

仙壇股份前身是一家鄉鎮企業,在董事長王壽純承包後,2001年成立公司,從開啟“公司+農戶”肉雞養殖模式升級到“公司+自養場+農場”合作養殖模式,仙壇股份為農場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市場、風險承擔能力的支援。

“農場主既是‘老闆’又是‘工人’,雙重身份疊加,提高了養殖環節的責任心和產出率,促使養殖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增加了養殖場的收入,同時也減少了養殖場的風險。”王壽純向記者表示,20多年來,“仙壇模式”已成為白羽肉雞養殖的模式之一。

農戶養殖的雞苗,可能就來自煙臺另一家上市公司益生股份。1990年9月,第一批4000套AA+祖代肉種雞從美國愛拔益加公司進口到煙臺,1993年獲批祖代雞種畜禽生產合格證,益生股份由此開啟了飼養祖代白羽肉種雞的征程。目前,益生股份合計擁有種畜禽生產繁育基地100餘處,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祖代、父母代肉種雞養殖企業。

益生股份副總裁鞏新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祖代白羽肉雞存欄量40萬套,飼養規模連續十多年雄居全國第一,父母代肉種雞存欄600萬套,年產商品肉雛雞5億餘只,約佔國內市場1/10的份額,“發展過程中需要魄力,200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暴發,養雞週期陷入前所未有的波折,而益生股份恰在此時逆勢擴張,實現了多年年均20%~30%的增長”。

如果說益生股份處於煙臺白羽肉雞產業鏈的上游,那麼春雪食品則位於產業鏈的下游。5月6日,春雪食品推出包括烤雞、生炒雞在內的12款預製菜新品。

春雪食品董事長鄭維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10年前,公司就在考慮未來發展方向,當時規模不佔優勢,但存在比較優勢,1993年對日本出口冰鮮和冷凍產品,2004年後,又成為首批對日本出口熟食的企業之一,“因此公司10年前重新定位,即從農牧企業到食品企業,加大雞肉深加工和熟食行業佈局。”

作為白羽肉雞行業中少數以雞肉調理品生產、銷售為主的企業,春雪食品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同時出口日本、韓國、歐洲、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4家A股白羽肉雞上市公司的帶動下,肉雞產業已成為煙臺第一大畜牧產業。來自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煙臺出欄商品肉雞3。41億隻,雞肉產量65。99萬噸,佔煙臺肉類總產量的58。74%,連續6年超過豬肉產量。截至2021年底,煙臺已建成肉種雞場78個,存養曾祖代肉種雞1萬套、祖代肉種雞4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1105萬套,分別佔全國的100%、25%和20%。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二級調研員孫明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肉雞產業已發展成為煙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促進煙臺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年,煙臺肉雞產業共吸納農村勞動力4萬多人,年增加農民收入20多億元;煙臺肉雞第一、第二產業年產值達到200多億元”。

“中國肉雞看山東,山東肉雞看煙臺,煙臺白羽肉雞無論是量上還是質上,在全國都佔有較大的話語權,可以這樣說,全國沒有一個地市像煙臺這樣擁有白羽肉雞的完整產業鏈。”孫明川說。

一座旅遊城市為何形成

白羽肉雞產業叢集?

煙臺,作為一座旅遊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為何會形成白羽肉雞的產業叢集?

作為煙臺白羽肉雞產業幾十年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和推動者,孫明川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娓娓道來:“煙臺白羽肉雞產業的發展,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是全國起步較早的地市,發展壯大於80、90年代,進入21世紀以來發展迅猛”。

改革開放初期,煙臺立足於國家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的優勢,組織外貿、糧食、畜牧等部門積極扶持發展肉雞產業,擴大肉雞產品出口創匯。

孫希民回憶,煙臺白羽肉雞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即已開始,日本當時有養雞技術但沒地,煙臺距離日本近,於是日本到煙臺養雞,然後出口到日本,當年,肉雞產業是外貿出口拉動型產業,“雞肉出口企業在包括煙臺在內的山東東部一帶遍地開花”。

之所以會形成白羽肉雞產業的集聚效應,孫明川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煙臺地理環境好。煙臺自然條件優越,北臨渤海,南鄰黃海,屬於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形為低山丘陵區,通風性強,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宜於肉雞的生長髮育。

二是防疫條件好。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部,具有天然的動物防疫屏障,是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早在自上世紀90年代起,煙臺就確立了“嚴格限制水禽生產”的工作思路,嚴格限制肉鴨等水禽生產,有效避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播蔓延,保障了肉雞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997年,煙臺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在此次座談會上明確了‘限制水禽發展’的思路,當時還沒有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由於教科書上提及‘雞鴨不能混養’,有些傳染病在水禽身上是帶毒不發病,但在家禽上是發病的,於是煙臺明確限制水禽發展。”孫明川回憶稱,這一防疫模式的成功,被業內專家推崇為“煙臺模式”。

三是政策支援。多年來,煙臺在產業規劃、產業用地、專案資金、上市融資等各方面,給予白羽肉雞產業全方位支援。比如,2012年以來,考慮到白羽肉雞養殖飼料轉化率較高、佔用土地較少、環境汙染較輕等因素,煙臺規劃將肉雞產業作為第一大優勢產業來打造,加快調整畜禽養殖結構,整合有限資源,做大做強肉雞產業,著力培育全省乃至全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和樣板。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業管理科科長劉玉華透露,煙臺多年來始終把產業化經營作為破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根本出路,透過培強壯大加工龍頭、圍繞龍頭建配套基地、建立完善產銷連線機制等措施落實,縱深推進產業化經營,目前,煙臺有肉雞加工龍頭企業13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

在一系列措施下,煙臺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高階肉雞產品加工基地。資料顯示,2001年、2011年和2021年,煙臺出欄商品肉雞分別為0。98億隻、2。36億隻和3。41億隻,雞肉產量分別為18。92萬噸、50。93萬噸和65。99萬噸。

養殖方式也發生重大轉變。2000年前,煙臺商品肉雞養殖方式全部為地面平養;2002年,煙臺開始推行網上養殖;2007年,民和股份自主研發肉種雞、商品雞立體籠養技術,並在煙臺全市、山東全省乃至全國進行推廣;2021年,煙臺商品肉雞養殖方式全部為三層、四層立體籠養,實現了供料供水通風除糞等全自動化,特別是民和股份八層立體養殖模式,實現了每平方米年可產1噸雞肉。2001年、2011年和2021年,煙臺白羽肉雞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從幾乎為零到60%再到100%。

始於白羽肉雞養殖

但已不限於肉雞養殖

始於白羽肉雞養殖的煙臺白羽肉雞產業,早已不限於肉雞養殖。近年來,向終端發展已成為煙臺白羽肉雞產業的共識,昔日的白羽肉雞養殖企業,紛紛開展肉雞深加工、生產熟製品、調理食品等,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民和股份第一次直播賣貨,不到3分鐘就賣出6噸貨,這一戰績讓民和股份見識到了直播電商的魅力。於是,民和股份在杭州設立直播電商團隊,與多位知名主播及達人合作,在抖音等平臺進行推廣銷售。

“白羽肉雞產業發展幾十年,目前養殖技術可以說已經成熟了,未來要突破的是產業鏈升級。”孫希民向記者表示,“就目前來看,應往雞肉食品方向延伸,民和定位已不是養雞企業,而是雞肉食品加工企業,養雞是為了食品加工行業服務的。”

2015年,民和股份已籌劃向熟食品加工縱深行業發展。目前,民和股份已擁有兩個產能3萬噸的熟食專案。據透露,民和股份後續熟食銷售將依託現有生食銷售渠道和客戶進行拓展和開發,初期以快餐類連鎖企業和供應商為主,同時推動出口。

仙壇股份也已涉足肉雞深加工等預製菜品領域。王壽純表示,仙壇股份已涉足2C業務,深耕白羽肉雞深加工產業鏈,“目前已擁有兩大預製菜車間,未來要加大預製菜的轉化率”。

據透露,仙壇股份目前年加工“仙壇”牌冷凍分割和冰鮮系列雞肉產品35萬噸、預製菜品產能2萬噸,產品直供大型食品加工廠、快餐企業、透過經銷商或直接銷往終端客戶,銷售渠道涵蓋團膳菜品、中西式快餐連鎖、終端零售家庭預製菜品、新零售、品牌便利店、批發市場以及“沃爾瑪”、“京東”等大型超市、電商平臺等。

“在諸城專案2024年建成投產後,仙壇股份的肉食加工能力達60萬噸、預製菜產能15萬噸,公司產能將翻倍,相當於在諸城市再造一個‘仙壇股份’。”王壽純說。

較早涉足雞肉調理品領域的春雪食品,去年悄然發現公司被冠上“預製菜”概念。鄭維新告訴記者,熟食價格相對穩定,浮動較小,預計越來越多企業會進入這一產業,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目前,春雪食品在國內熟食和雞肉深加工領域處於行業前列。”鄭維新透露,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春雪食品也在考慮拓展功能食品、健康食品,打大食品概念,甚至不排除涉足豬肉和牛肉的深加工行業。據悉,春雪食品新建的年處理5000萬隻肉雞智慧工廠已經竣工,計劃8月份投產;新建的年產4萬噸雞肉調理品智慧工廠已開工建設,預計年末竣工投產。

白羽肉雞產業上游的益生股份,同樣在拓展產業鏈,只不過是反其道而行之。鞏新民向記者透露,益生股份將白羽肉雞產業鏈向上延伸,率先引入了曾祖代白羽肉種雞,繁育祖代白羽肉種雞,改變了國內祖代白羽肉雞種源供應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繼續深耕白羽肉雞種源同時,益生股份還大力發展種豬產業,力爭實現雞豬種源並駕齊驅。據透露,目前,益生股份已有4個種豬場投入使用,未來將大力發展山西的原種豬場、威海的原種豬場和在黑龍江的祖代種豬場以及種雞、孵化場等專案。

未來做優白羽肉雞

百億級特色產業叢集

隨著煙臺白羽肉雞養殖規模的擴大,每年產生巨量糞便,帶來環境汙染。對此,煙臺白羽肉雞企業嘗試自己投資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將畜禽糞便轉化成生物有機肥等產品,迴圈利用。

接受記者採訪時,多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此類產品製造成本較高,產品售價高於其它型別肥料,導致推廣應用緩慢,無法產生足夠效益來維持運轉。”

企業普遍擔憂,如果雞糞不能妥善處理,可能會制約肉雞產業發展,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更多扶持政策,支援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環保產業發展,有效消解畜禽糞便及養殖廢棄物帶來的環保隱患。

制約白羽肉雞產業發展的這一隱患,已引起煙臺市政府的關注。今年煙臺兩會期間,煙臺市相關領導召集白羽肉雞產業的代表們,聽取產業發展壯大的建議。

今年的煙臺政府工作報告,將白羽肉雞納入煙臺特色產業叢集培育工程,重申做優白羽肉雞等6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叢集。目前,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已在儲備白羽肉雞這一特色產業叢集專案。

孫明川向記者透露,煙臺下一步將全面最佳化白羽肉雞產業佈局和產品結構,著力打造具有區域優勢、地方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白羽肉雞產業基地。

一是做強做優良種產業。依託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良種企業,肉種雞養殖場、智慧化雞苗孵化廠、商品肉雞養殖示範場建設,不斷提高肉雞良種養殖規模,提高良種繁育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聯合育種,加快培育自主肉雞品種,逐步由引進為主向引進、培育並重方向轉變。到“十四五”末,煙臺力爭存養祖代肉種雞5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1300萬套,分別佔全國的30%和25%。

“在全國率先培育出具有我國智慧財產權的白羽肉雞新品系,持續鞏固白羽肉雞全國優勢地位。”孫明川說。

二是做強做專精深加工業。依託仙壇股份、春雪食品等肉雞加工龍頭企業,面向國際市場和國內大中城市市場,做大做強肉雞產品加工企業叢集。加快引進先進技術、包裝、裝置、工藝等,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產業鏈條長、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強、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不斷提高肉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到“十四五”末,建立省級以上標準化畜禽屠宰企業8家。

鞏新民向記者表示,雞肉憑藉一高三低(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價格低廉等優勢,持續受到消費者喜愛,對比歐美等市場,未來我國雞肉消費仍有巨大的上漲空間。

三是大力實施數字化管理。鼓勵肉雞養殖加工龍頭企業在引進先進技術和高階裝備的同時,加快培育精準牧業、智慧牧業、遠端牧業等畜牧業新業態。到“十四五”末,煙臺肉雞“一體化”龍頭企業全部實現精準化數字化管理。

“力爭到‘十四五’末,煙臺商品肉雞出欄達到4。5億隻,較2021年底再增三成。”孫明川向記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