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召開:融匯中西打造“海派科普”新名片

2022-11-21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畜牧業

融匯科技靠譜嗎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科學家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科學家該如何引領科技傳播風尚,找準角色定位,助力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並推動構建公眾理解支援科技創新的話語體系和文化生態?8月20日,由科技部指導、上海市科委主辦的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在世界會客廳舉辦,這是上海科技節舉辦三十一週年來首次舉辦的科技傳播會議。來自海內外的諾獎得主、科學家、科普明星和理論學者等,分享開展科技傳播的經驗與預見,引領科技傳播的風尚。

科技部副部長、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李萌在影片致辭中表示,要持續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增強科學性、針對性和感染力、凝聚力。一是築牢科技創新與科技傳播的接駁“碼頭”,夯實科普工作陣地,在科普資源建設、內容創制供給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夯實基礎。二是啟用科技傳播的“源頭”,深入重視開展理論研究,研究新需求,提煉新問題,找準發力點,探索網路時代科普工作的正規化,加大科普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專業化能力,發揮好網路科普力量的作用,為新時代科技傳播發展提供新視角。三是勇立科技傳播的“潮頭”,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促進優質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特別是讓科學家講故事,講科學家的故事,大家共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的科學普及與科技傳播事業是開放的事業,有一批致力於對華友好、熱心此項事業的外國專家加入進來,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外國科學家參與到中國的科技傳播事業中來,這既是中國的事業,也是世界的事業。要加大科技傳播國際合作交流力度,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傳播國際影響力。

2022上海科技節是《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在今年3月1日正式實施後的首次科技節。除了創新創業的產業發展之外,科學傳播也成為同樣重要的議題。

上海市科委表示,創辦科技傳播大會是上海貫徹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一體兩翼”重要論述的有力舉措,也是在科創中心建設中搭建傳播交流新平臺的積極探索。

據悉,國外的科技傳播大會由來已久,知名的國際科技傳播會議如歐洲公眾科技傳播會議(PCST)迄今已經舉辦十五屆。國內目前常態化舉辦的科技傳播會議有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中國科技傳播論壇等,但迄今為止,國內一直缺乏

該領域由政府主導、以科技傳播為主題的國際高階會議。

面臨數字化、氣候變化等全球發展新趨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開展跨學科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會圓桌會議特別邀請布魯斯·盧恩斯坦、迪特拉姆·施斐樂兩位蜚聲國際的科學傳播學者做主旨演講,兩位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分享了國際科學傳播研究的前沿動態。

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召開:融匯中西打造“海派科普”新名片

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虛擬參會。上海科技節組委會供圖

在科技傳播領域,上海正在不斷嘗試新手段,拓展新邊界。主旨大會現場,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虛擬參會並發表演講。“這頗具難度,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傳播溝通的範例。”邁克爾·萊維特帶來了一個全新構想:建一座 “虛擬全球實驗室”,讓身處不同時區、隸屬於不同機構的科研人員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合作,最大程度地發揮全球多樣性優勢,儘可能擴大科研成果的全球影響力,從而打造科學合作新正規化。

虛擬全球實驗室的初步設想是在上海確定一個關鍵的物理地址,關注的重點無疑是青年科學家。“年輕的科學家必須獨立,而非僅圍繞資深科學家的想法開展科研。我們希望他們能獨立發表研究論文,無須將為其提供指導的資深科學家作為共同作者。”他說。

8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也同場參會,大會上多次利用全息投影虛擬參會的技術手段,令他深感好奇。汪品先院士說,“上海是一座具有科學傳統的城市,東西方科學與文化在這裡交融,創新始終鐫刻在這座城市的基因裡。”汪品先認為,融匯中西、敢於創新,正是 “海派科普”的應有之義。上海要做排頭兵,為建設一座海派科普城市而奮鬥。

上海是中國工業科技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西學東漸在中國的必經之地。從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到中國科學社落戶上海,從青黴素量產到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誕生,可以說,在現代化程序中,科技始終鐫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裡。上海市副市長劉多認為,上海的科普工作將在搭建社會化平臺、突出專業化支撐、堅持國際化視野等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召開:融匯中西打造“海派科普”新名片

專家學者同臺共話新科普新生態。上海科技節組委會供圖

構建豐富的科技傳播生態,更離不開各類科技傳播主體的積極探索。大會上,丁奎嶺院士從合成化學科普實踐入手,分享對科技傳播專業化能力提升的思考。王紅陽院士基於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的科普實踐,探討科學共同體開展科普的意義與前景,呼籲更多的科學社團加入科技傳播工作。科普網紅唐騁認為,科技需要用公眾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傳播,增強與公眾的互動,也應該讓專業的人才來做科普,傳播科學準確的知識。科普人獲得公眾的認可會非常有獲得感。精彩紛呈的科學家演講、觀點碰撞的圓桌會議、風趣幽默的科普網紅大V,讓首次舉行的上海科技傳播大會“含科量”爆棚。

勇做科技傳播的排頭兵,打造海派科普科技名片,上海正在透過舉辦首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探索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