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2022-10-08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畜牧業

類風溼需要長期服藥嗎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7日訊(記者黃明  張越  劉越  餘丹夏  通訊員陳依  劉鈺涵)

初秋時節,山如翠屏,簇擁著大巴山腹地的七里坪長堰塘村。記者一行驅車從恩施城區出發,經過長堰塘村委會,再向西北沿著崎嶇的山路,盤旋而上攀爬到海拔千米的山頭。覃家老宅,就在大山深處。

這是一個四千多人的村落。得知記者前來採訪,剛停好車,一群村民就迎了出來。

“覃家醫生的醫術好,醫德好,會為病人考慮”“病人不用開口,先給號脈,再說病情,與病人想說的八九不離十……”

話匣子一開,覃家在當地紮根鄉野百年服務鄉鄰的故事,像一顆顆散落泥土中的珍珠,在人們的講述中串了起來。

七代人初心不改:“中醫是老祖宗的寶貴遺產,我們要傳下去”

覃家老宅是一幢土坯磚房。堂屋正中的土牆上,掛著覃雨琦的爺爺覃文華的肖像;供桌上堆放著數十本泛黃的醫書古籍《傷寒記》《溫熱經緯》《胎產秘書》《醫宗金籤》等,角落一側擺放著一排排盛裝過草藥的藥箱。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覃家家傳醫書。記者張越 攝

覃雨琦的父親覃章金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覃氏中醫始於高祖覃慶貴,他從跟隨父親挖草根開始,用小小單方給村民治病。曾祖覃遠儀、祖父覃長全,憑祖傳的中醫秘方,治好了流行一時的瘟疫“雞窩寒”。

覃章金的父親覃文華是第四代傳人,他從小隨父親覃長全學醫,上過軍醫院校,後在西南軍區醫院工作,退伍回鄉後留在了鄉衛生院,一干就是70年。

2017年,覃氏中醫的“醫四代”95歲高壽的覃文華去世。這位老中醫給子孫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每一代都有子孫繼承他對醫學的熱愛,投身到中醫藥事業中。

覃文華共有八個子女,在他的影響下,“醫五代”覃章金和兩個姐姐、堂哥都當了醫生。二姐衛校畢業後,曾在生產隊衛生院做過幾年村醫;三姐、堂哥在鴨子塘村當過“赤腳醫生”;六姐拿了藥師證後,在鴨子塘村開了一家藥房……

“醫六代”楊昌廷是覃章金六姐的兒子,現在恩施宣恩縣高羅鎮衛生院任內科主任。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外公傳授給我的不但是中醫技術,還教會了我如何做人。”特別是那句“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的教誨讓他受用至今。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覃家家傳醫書。記者張越 攝

“這都是老祖宗的寶貴遺產,我們要傳下去……”覃雨琦總忘不了爺爺一邊整理藥箱一邊嘮叨的這句話。

“爺爺和父親在我們當地很受人尊敬,我們村裡的人生了病都是第一個先找他。我要做像他們一樣的人。”今年高考填志願,“醫六代”覃雨琦毫不猶豫將第一志願填為中醫學專業。

覃家第七代學醫、從醫的也很多:大姐孫女在恩施州中心醫院腫瘤科,二姐兩個孫子在讀醫學專業,三姐孫子學針灸推拿……

據不完全統計,覃家七代有40餘人從醫,其中絕大多數都從事中醫藥工作。

免費救治貧困患者,“該花的錢儘量少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要花”

長堰塘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勝祥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幾十年前長堰塘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靠肩挑、背扛、馬拉。很多村民一輩子看病,都找覃文華。

村民們都知道,到覃氏中醫看病“不用擔心花冤枉錢”。覃文華診治有這樣的原則:常見小毛病,直接把方子寫在紙上,所開中藥也多是當地常見的中草藥,並會詢問村民是否願意自己採。如果自己採,就分文不取。

在很長一段時間,長堰塘村包括周邊的映馬池村、後山村兩千多人,村醫覃文華擔起3個村莊健康“守門人”的工作。他對眼病、傷科、婦科的治療均有心得,還包攬村民的肝病、眼病、不孕症等。村民們都不寬裕,遇到常見病,他就教村民就地取材來診治。他把處方寫下後,會詳細交代村民在山頭哪裡可以挖到這些草藥,同時反覆叮囑村民,“不要全株挖,留下根莖,日後還能發芽成長”。

為什麼這樣做?覃文華告訴覃章金:“中草藥生長在山林田野間,自己只是動動手,為鄉親們提供一個方便而已。”

雖然老人已經故去,但是吳勝祥依舊清晰地記得覃家老爺子在鄉衛生院經常出診,到田間地頭給人看病的場景。

“老爺子總喜歡外出採藥,再花上幾周時間製藥,遇到家裡條件不好的鄉親就免費送藥。”吳勝祥說:“這是覃家的家風,我們這裡的人都曉得。他們家從清代到現在100多年,一直是這樣的好家風。”

“覃醫生,我這兩天喉嚨疼,你看給我想個麼辦法治下?”在採訪時,覃章金帶記者一起去看他老屋後山上的“百草園”,正巧遇到一位村民向他求診。

“你這是扁桃體炎”,覃章金就把隨身藥箱裡的一塊地苦膽給他,叫他回家磨汁吞服,並囑咐每日兩次,連用三天。

在覃章金隨身的藥箱裡,不僅有常見藥材,還有銀針、毫針等。他牢記父親教過針灸的治療方法和口訣“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面尋到缺,面口合谷收”。

以前農村遇上開大會、家中過紅白喜事人多,村民容易出現暈厥、頭痛、牙痛、噁心、嘔吐。他常常用掐“人中”“合谷”穴的方法進行治療。遇到村民腹痛、胃痛,他就掏出這套銀針扎“足三里”穴。

“我們從小就被家裡的老人告誡,對貧困、孤殘病人,該花的錢儘量少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要花。”覃章金說:“爹也經常給我講,祖祖輩輩行醫,要講醫德。他總說千家人吃藥,百家人收錢,君子受財取之有道,草藥治病、推拿、簡單的扎針,用這些方法治病都不要收病人的費用。”

守正創新“接力”,將家傳簡便驗廉中醫技法發揚光大

“中醫藥博大精深,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整體觀’、養生防病的‘治未病觀’。”採訪中,覃章金給記者手寫了十幾服中藥處方箋,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字裡行間是對中醫事業的熱愛。

20歲前,覃章金跟著父親學習中醫脈診、看病抓藥、針灸療法,高中畢業考上湖北省江陵職工中等專業學校中醫班,開始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

在一卷卷厚重的中醫藥典籍裡,他認識了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孫思邈、李時珍等輝映中華史冊的醫學宗師,也對當年父親的言傳身教有了全新的感悟:“簡便驗廉是中醫特色。‘簡’是因時制宜,選擇操作簡便的方式;‘便’是因地制宜,隨地取材;‘廉’則因人制宜,不浪費人力和物力;‘驗’是有效,世家代代相傳的經方、驗方、秘方留下很多治療方法。”

“溯本求源、平脈辨證、能中不西”,行醫40年來,覃章金始終堅持臨床中醫藥使用率、治療率在90%以上。

他把父親留下的《藥性賦》等古籍背得滾瓜爛熟,而自己多年來也寫下了數百本筆記,記錄著從醫經歷、用藥體會、草藥效用等。

中醫脈法診斷抽象、晦澀,往往需要醫者的悟性和終生總結摸索。雖然受業於家學和科班雙重教育,但覃金章多年來依然不斷尋找學習機會,2011年取得主治中醫師資格證後,還拿到全科醫師證,在《中國實用醫藥》《北京醫學》等醫學刊物多次發表學術論文。“我們要在傳統診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救治更多的病人。”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覃章金在治療婚久不孕症、肝病、風溼、小兒疳積病小有名氣,高齡老人求治腰痛病、腎病、中風等均見顯著療效。周邊地市區比如荊州、宜昌一些有肩頸、腰、頸椎、手、腳、腿痛麻等病症的患者慕名而來,最遠還有來自香港的病人。此外,還有高齡老人求治腰痛、腎炎等,均見顯著療效。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覃雨琦隨父親覃章金診治病人。記者張越 攝

七里坪長堰塘村前山組80歲的李先丙,中風後口眼歪斜,接受了覃章金的“新灸療法”,經幾個療程的治療患者已能自由行動了;七里坪村沖天洞組78歲的楊秀祥,患風溼病和乳腺腫塊,經針灸、熨療、草藥粉配方外敷加食療綜合調治,幾個月後患者腫塊消除康復了;恩施官坡社群一個叫歡歡(化名)的男孩發育遲緩,3歲不會說話,被多家醫院診斷為輕微智障,患者家長慕名找到覃章金,用兒科推拿按摩醫術配合草藥石菖蒲、藿香、荊芥等治了大半年,如今歡歡和正常孩子一樣,可以說話、交流了……

今年填寫高考志願前,覃章金得知女兒準備填報中醫專業,既欣慰又充滿期待。他將家傳泛黃的古籍《醫宗金籤》作為開學禮送給女兒:“希望你能夠守正創新,將我們家傳的簡便驗廉是中醫技法發揚傳承。”

“醫六代”選擇農村定向生,決心接過“接力棒”紮根鄉村 

“這是九里光,別名千里光、一掃光,可治咽喉腫痛、風火眼,用水煎服;還可以治面板瘙癢、慢性潰瘍,煎水外洗或熬膏外擦……”18歲的覃雨琦,對自己家後山的百草如數家珍,這是跟隨爺爺和父親耳濡目染的結果。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藥房內,覃章金為女兒覃雨琦講解中藥材。記者張越 攝

覃雨琦從記事起,就跟著父親跑遍周邊大大小小山頭,採集草藥,翻越一個個山頭“尋寶”草藥。小雨琦覺得,父親好似有超能力,手裡隨意搗搗、拌拌、塗塗、貼貼,就藥到病除。“很多次看到有人被蛇咬,或膿腫發炎,爸爸用草藥敷和包紮,第二天那些症狀就消了。這些草藥,很多都是就地取材,既便宜又方便。”

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七代人中醫傳家紮根恩施大山懸壺濟世

山村林間,覃章金為女兒覃雨琦講解草藥。記者張越 攝

在覃雨琦眼中,爺爺和父親是村民都非常尊重的人。隨著自己漸漸長大,覃雨琦也逐漸明白,為什麼鄉親們這麼尊重他們。

因為工作原因,如今在七里坪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覃章金,從長堰塘村搬到了鎮上居住。但是他手機裡存著上千位村民們的電話號碼。從七里坪鎮到長堰塘村,要開車走三、四十分鐘的崎嶇山路,村民出行依舊不方便。只要村民一個求診電話,不管多晚,老覃都要開車出診。

“我不僅要學中醫,還要像父輩們一樣留在鄉村去救治更多人。”祖輩們紮根深山行醫百年,鄉親們的認可成為這個家族最大的榮耀。這一切像一顆“種子”在覃雨琦的心中生根發芽。

今年,她高考分數542分,本可以選擇湖北中醫藥大學非定向中醫學專業,畢業後自主留在城市工作。但她仍然堅定地選擇填報提前批中醫學專業,成為一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這意味著,她畢業後自願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至少6年。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