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大範圍強降水來襲,小龍蝦極易發病死亡,什麼原因呢?

2022-09-19由 可為漁業 發表于 畜牧業

小龍蝦黑鰓是怎麼回事

中央氣象臺預計,5月24日夜間起,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將遭遇大範圍的大雨或暴雨天氣,

安徽中部、江蘇南部、湖北東北部、湖南西部等局地要警惕大暴雨

,這也是本月江淮、江漢等地遭遇的第三場大範圍強降雨。

下雨後特別是暴雨天氣或者長時間連綿陰雨,養殖水體會發生很大變化,小龍蝦極易發病,如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疫病蔓延而死亡。下面就雨天小龍蝦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一個分析與分享:

一、雨天發病原因

1、水溫

對蝦屬於變溫低等無脊椎動物,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降雨後溫度降低,小龍蝦攝食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率降低),生長減慢;同時免疫功能降低,易發病

2、pH值

雨水通常為酸性,加之藻類光合作用降低,池塘pH值下降,鹽度降低,溫度變化幅度大。這些因素都會使小龍蝦不能立即適應,容易發病,出現應激現象,導致死亡。

3、溶解氧

雨水進入養殖水域導致養殖水體上下層交換,溶解氧含量低的底層水交換到表層水面,甚至淤泥被翻入水體中,容易引起水體溶解氧迅速降低而不能滿足小龍蝦生長的需要,也易引起小龍蝦發病。

大範圍強降水來襲,小龍蝦極易發病死亡,什麼原因呢?

4、氨態氮與亞硝酸鹽

由於雨後養殖水體的溶解氧含量較低,且藻相菌相發生變化,養殖水體中的有機質無法正常進行氧化分解,會產生更多的氨態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當其含量超標也會引起小龍蝦發病。

5、藻類與微生物

水體理化因子的變化易引起藻類及微生物的死亡,淨水能力降低,底質變臭,蝦易發病。

6、毒素與有害菌

很多蝦農對前期死亡的青苔撈起後仍在塘邊,降雨發生時,死亡青苔腐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毒素及附在池塘堤基上的細菌隨雨水進入蝦池,這些細菌碰上合適的位置,就會大量繁殖,迅速感染小龍蝦,此時小龍蝦容易出現黃鰓、黑鰓、水腫、充血現象。

大範圍強降水來襲,小龍蝦極易發病死亡,什麼原因呢?

二、如何減小降雨對養蝦的危害

1。平時儘量培養池塘水環境生物的多樣性,即維持一定的肥度。這樣,即使出現暴雨或連續陰雨,池塘水質也能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減少小龍蝦應激現象。

2。暴雨或連續陰雨過後,迅速調整水質。具體措施包括:

(1)排出部分上層水,由於水比重的關係,雨水一般分佈在池塘上層。因此,應儘快排去該部分水,減少池塘水質變化。

(2)加入適量微生物肥水產品,防止pH值大幅下降。

(3)採取增氧措施,一方面增加水題含氧量,減少氨氣;另一方面加快池塘水質混合,避免出現塘水分層現象。

3。雨後適當投放複合微生物菌劑,不僅可以及時殺滅水中細菌病毒,還能有效維護水色,將黃鰓、黑鰓、腸炎等現象降至最低限度。

4。適當減少投飼,避免浪費,同時抑制氨氣的增加。一般暴雨後,由於水質變化,小龍蝦大量蛻殼,食量驟減,適當少投飼料也是正確的措施。

三、蝦是“餓”死的

雨後死蝦除了以上原因外,筆者經過這幾年的跟蹤發現,雨季容易死蝦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蝦被“餓”死的。當然也有少部分是“撐”死的,這裡主要談談講大部分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就詳細分析一下蝦是怎麼被“餓”死的:

下雨天,大部分養殖戶都會減少投餵量。下雨天減少投餵本沒有錯,但是錯就錯在減少的量過大了。很多人直接減少50%,甚至乾脆雨天不投。要是雨多下幾天,就因為減少了那些投餵量導致以下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致使蝦出現問題。

大範圍強降水來襲,小龍蝦極易發病死亡,什麼原因呢?

一、蝦吃不飽,體質差,抗應激能力差,潑應激藥作用也小,有些蝦蛻殼不遂。

二、蝦吃不飽,去吃池底的有機碎屑及藻類。吃池底的有機碎屑及藻類,如有觀察臺,此時可見蝦便顏色是黑色及綠色。這種情況的結果是蝦容易得腸炎。

三、下雨溫度較低,光照弱,藻類繁殖慢。特別是遇到蝦蛻殼時候要消耗大量的微量元素,藻類沒有營養提供更長不起來,蝦又在吃藻類,最終導致水變清或者渾濁甚至倒藻。藻類少了水體溶氧低了,致病菌多起來了,亞硝酸也高了。

歸納起來雨季死蝦的原因是應激、蛻殼不遂、細菌感染、亞硝酸鹽中毒、投餵不科學。

建議大家要科學投餵,雨前改底增氧,既可以增加底部溶氧防止亞硝酸升高,又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還應該補充水體的微量元素,維持水體藻類生長需要,同時也是滿足蝦蛻殼的需要。這樣水好蝦壯,蝦就可以安全渡過雨季。

△內容源自龍蝦養殖,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