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科達自控付國軍:特種機器人技術拐點來臨商業拐點未現 不必一味追求“類人”形態

2022-09-09由 央廣資本眼 發表于 畜牧業

民諺語什麼意思

央廣網北京9月8日訊息(記者 嶽玥)

近日,全球科技巨頭都紛紛釋出機器人重磅產品與戰略,機器人產業大熱,是否拐點將至?“特種機器人目前處在技術拐點的階段。”對此,山西科達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軍做客新一期《中上協會客廳》時發表如是觀點。

付國軍稱目前一些特種機器人成本相對較高,產品應用還較少,“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成本和價格降下來,客戶的需求才會向上升,特種機器人產品和市場的拐點才會到來。”

此外,付國軍就公司機器人相關業務願景、“人形”機器人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市場分割的預期等話題都分享自己的見解。

科達自控自動化主要應用於工業場景,尤其是服務於智慧礦山的建設。付國軍稱科達自控追求的是機器人怎樣能更好的替代人幹活,真正把煤礦工人從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

而對於機器人“人形”熱潮是否會對現有市場造成衝擊,付國軍認為“類人”形態產品壟斷市場不太現實。

付國軍認為,企業的經營目標是順應市場需求,客戶的首選一定是價效比高的產品。因此,對於特種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大上,“類人”代價過高時,市場也難以接受。

科達自控付國軍:特種機器人技術拐點來臨商業拐點未現 不必一味追求“類人”形態

科達自控董事長 付國軍 (圖片來源:央廣資本眼)

特種機器人處在技術拐點階段

8月11日,小米釋出第一款人形機器人;此前6天,亞馬遜宣佈收購I Robot;更早前的6月23日,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稱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將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動上面世……幾乎全球的科技巨頭都在全面釋出機器人重磅產品與戰略,機器人產業的拐點到了?

對此,科達自控董事長付國軍表示:“普通重複勞動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普遍,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因個性化需求,現在應該可以說進入了技術拐點,可能還沒到產品或者是需求的商業拐點。”

公開資訊顯示,科達自控主營業務是應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體系,提供礦山資料監測與自動控制系統、市政資料遠端監測系統等服務,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智慧化改造和自動化控制的需求,主要應用於智慧礦山等領域。

“在智慧礦山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複雜危險的場景,人不能去或者人不願意去的情況,自動化便是剛需。”付國軍介紹稱,科達自控一直做工業自動化,尤其是服務於智慧礦山的建設。

而從和公司業務息息相關的機器人市場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付國軍表示目前機器人的概念較多,大部分應用場景還是在服務領域,或者是普通工業領域,一些特殊環境的機器人發展相對落後。

“特種機器人目前處在一個技術拐點的階段。”付國軍稱特種機器人許多技術接近成熟,但因成本價格相對較高,產品應用還比較少,市場上需求還沒有真正起來。

“企業或是科研院所不斷投入到機器人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技術拐點會逐漸衍生出產品的拐點,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成本和價格下降,客戶的需求才會上升,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品和市場的拐點很快就會到來。”付國軍表示。

專為煤礦打造機器人解放礦工

對於如何最大化抓住產業紅利,著眼於未來具體的目標,付國軍稱科達自控追求的是機器人怎麼樣更好的替代人幹活。

“我們在做智慧礦山的過程中,發現好多地面上的技術無法應用到礦山,但煤礦是危險性非常高的行業,發展到以後一定是無人採掘,這就需要大量的機器人去工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追求的是機器該怎樣替人幹活。”付國軍解釋道。

談及自身優勢,付國軍稱科達自控首先是對特種行業非常熟悉,且具備一定的智慧終端的開發能力。

“我們煤礦井下的機器人和普通工業場景的有很大的區別,普通工業場景有很多重複勞動,但煤礦採掘過程中基本沒有,都是個性化的工作,需要機器人的智慧化更高。”付國軍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特種機器人的研發,專門為煤礦打造替代人的機器人。

據瞭解,早前,國家煤礦安監局制定公佈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重點研發應用掘進、採煤、運輸、安控和救援5類、38種煤礦機器人,對每種機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

“我們現在同時研發的機器人有12種,其中3種機器人已經進入市場,都是做一些相對重複簡單的工作,真正適應複雜環境工作的機器人還在研發中。”付國軍稱,公司最熟悉行業應用重點以及特殊需求,像防爆、防止有害氣體危害環境等,在做機器人的時候要解決這些問題。

而在研發機器人的過程中,科達自控坦陳自身亦有弱項。

“我們在高階智慧化的演算法方面相對較弱,由於特種機器人是個性化需求較高的一類產品,這就要求智慧化程度高於普通工業機器人,再加上煤礦這種特殊環境,研發難度相對大一些。”付國軍表示,樂於和同行一起共同合作、深入研究。

付國軍舉例證明特種機器人研發的不易:“比如說做一個機械手,在地面工廠用的大多是電動關節,相對來說能輕巧就輕巧,但煤礦井下得做防爆的電動關節,加防爆殼後重量就提升了,在地面上運動自如的機械手,在井下就動不了了。”

“特種機器人當前需求旺盛,市場前景應該非常大,但現在因價格高,客戶還暫時承受不了。”付國軍稱,目前高價格的研發產品還屬於試用階段,科達自控等同類公司,以及一些院校也都在開展這方面研究。

付國軍表示,科達自控的目標就是想真正把煤礦工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提供切實的福利。

工業機器人不必一味追求“類人”

除了從實用性角度不斷探索研發,機器人未來是否都需要“人形”形態也備受熱議。

馬斯克最近在中央網信辦主辦的《中國網信》雜誌上刊發《相信科技創造美好未來》一文,提及“為何需要‘人形’機器人”,他指出現有的社會環境都是以人類的形態存在的,“人形”機器人具備更好的通用性。

“對於服務機器人來說,‘人形化’可能很有必要,但對於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我感覺暫時需求還不高。”付國軍認為不應一味追求“類人”形態,對於不同型別的機器人應根據其功能做形態選擇。

“機器人總的大概分三類——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對於服務機器人來說,有些場景形象已經具備‘人形’了,儘管雖然是弱智慧化,但語音處理等方面都可以,而且未來也一定會從弱人工向強人工發展過渡。”付國軍進一步解釋,但是對於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如果一味追求“人形化”,研發的複雜程度和成本會大大提高,客戶接受度則會降低。

結合科達自控目前的業務,付國軍談到做智慧礦山首要解決的是把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用機器人替代人去處理採礦中的疑難雜症。

“至於機器人是兩條腿還是4條腿,是用輪子驅動還是用履帶,我們實際上並不關心,它跟人互動的機會也不多,長得像不像人關係並不大。”付國軍表示。

付國軍認為機器人有戰鬥力就行,尤其是在特種機器人領域。

“對企業來說追求的目標是客戶需要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客戶的第一需求一定是既能完成任務又造價便宜的產品。所以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類人’當然是最好了,但如果代價過高,市場也難以接受。”付國軍表示。

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是大勢所趨,未來工業場景或是服務場景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來替代,“但是‘人形’機器人成為通用形態代替其他機器人,我感覺暫時沒這個可能性。”

對於“人形”熱潮是否會對現有機器人市場造成衝擊,引發格局變化,付國軍認為“類人”形態產品壟斷市場不太現實,對特種機器人或工業機器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衝擊。

“即使‘人形’機器人演算法智慧化水平提高了,但工業機器人或特種機器人也會同步升級,而且對於煤礦來說,在採礦這個環節,‘人形’機器人兩隻手也不夠用,好多動作要同時完成,做成和人一樣也不實用了。”付國軍表示。

“但是對服務機器人還是應該是追求‘人形化’,追求溫度,追求情感。”付國軍補充道。

(央廣資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