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智慧化一役,小牛、九號各有憂愁

2022-09-01由 韭菜財經v 發表于 畜牧業

四花牛是什麼牌型四小牛

在造車界,一提智慧化必定離不開“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誠然,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化有著極高的適配度,但在小牛高調推出智慧兩輪電動車之後,玩家們也看到了智慧兩輪電動車背後的市場潛力,紛紛開始征戰智慧化。

除了雅迪、愛瑪等傳統巨頭開始推出子品牌,佈局智慧化電動車市場之外,小牛、九號等新勢力也繼續加大研發,領跑行業智慧化,與眾多玩家們一同探索智慧電動車市場,顯然關於兩輪車的智慧化競賽已然展開。

智慧化一役,小牛、九號各有憂愁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兩輪電動掀起智慧化浪潮

兩輪電動車不僅是城市短交通的有效補充,也符合綠色出行的要求,在新國標政策的助推下,我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的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然而,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兩輪電動車已經開始轉向智慧化升級。

從行業發展來看,兩輪電動車同質化嚴重,產業急需智慧化升級。

一直以來,傳統電動車大多是功能上的簡單疊加,不同品牌在續航、電池等配置上相差不大,為了掩蓋缺乏創新的真相,企業往往透過更換外殼來矇混過關。在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企業們想要搶佔市場就只能拼價格。

事實上,價格戰對大多數企業來說,無疑是作繭自縛。

拿雅迪來說,2017年雅迪憑藉低價狙擊愛瑪,銷量一躍成為行業第一,其他玩家也隨之降價。然而,這場價格戰不僅讓愛瑪元氣大傷,也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就此出局,而雅迪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同質化帶來的價格戰讓玩家們苦不堪言,企業們想要跳出價格戰的內耗,就只能透過智慧化升級來完成產業轉型。

從使用者群體來看,年輕消費者對智慧電動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智慧化已成標配。

年輕消費者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高,尤其偏愛科技屬性的產品,這也延續到電動車選購上。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智慧化已經成為使用者們選購電動車的重要因素。有調查結果顯示,有70%以上的使用者願意為智慧電動車花更多的錢。

從技術角度來看,5G、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基礎技術已成熟,足以為兩輪電動車智慧化提供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小牛電動、九號公司等網際網路公司自帶技術基因入局,推出各類智慧控制系統或解決方案,進一步助推了兩輪電動車的智慧化程序。

顯然,兩輪電動車智慧化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小牛電動、九號公司等網際網路公司,還是雅迪、愛瑪等傳統車企,都在堅定不移地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狂奔。儘管行業前景很好,但小牛等行業新貴們的發展依然不如意。

小牛喜憂參半

小牛算得上是兩輪電動車行業的變革者,一出場就主打高階,頗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然而,縱使小牛表面光鮮亮麗,但銷量卻很難與雅迪、愛瑪等傳統玩家相媲美。在此背景下,小牛也開始想方設法地搶佔市場份額。

首先,小牛不斷擴充中低端產品矩陣來搶佔下沉市場。

從產品線來看,小牛擁有N、M、U、G等八條產品線,其中GOVA系列是面向中低端市場推出的,而2021年小牛推出十餘款新品,其中半數都歸屬於GOVA系列,可見小牛對下沉市場的看重。

其次,小牛透過降價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

據財報披露,小牛電動第四季度平均售價下降了7。3%。其中,中國市場每輛電動摩托車的價格下降0。9%,海外市場每輛車的收入下降了36%。這場由小牛主導的“價格戰”也直接體現在其近日釋出的財報上:一是營收和銷量大增;二是淨利潤和毛利率直線下滑。

在營收上,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電動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46。7%;2021年全年收入37。05億元,同比增長51。6%;在銷量上,2021年全年,小牛電動

的總銷量為103。79萬輛,同比增長72。5%。營收和銷量雙增,可見小牛的低價策略已奏效。

在淨利潤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僅有4760萬元,同比減少18。21%;在毛利率方面,小牛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為22。6%,而去年同期為25。2%,下降近三個百分點。對比財報可知,2020年第四季度小牛的毛利率為25。2%,而2021年小牛四個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23。8%、22。7%、19。98%、22。6%。可以說,小牛的毛利率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已呈下滑態勢。

綜上可知,低價策略雖然討好了消費者,換來了銷量,但也讓小牛的賺錢能力持續下滑,對於小牛低價換銷量的做法,股價大跌便成了資本市場給出的迴應。在財報釋出後,小牛電動3月7日盤中的股價一度跌至8。51美元/股,收報8。68美元/股,單日跌幅達到16。86%。對比來看,小牛年初至今已累計下跌46。12%,不僅接近“腰斬”,且再次跌破了發行價。

九號公司兩輪電動“崴腳”

不同於小牛財報的喜憂參半,九號公司的財報可是一片大好,唯有電動車業務不太明朗。據九號公司近期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1。27億元,同比增長52。04%;歸母淨利潤4。15億元,同比增長464。68%。然而,業績報告並不能直觀地表現出九號公司在電動車業務上的進展。倘若綜合過往資料,我們可以看出2021年九號公司在該業務上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一是渠道力不足。

雖然玩家們堅持線上線下雙渠道佈局,但是仍然透過線下渠道來交付電動車。有資料表明電動車品牌的銷量與其線下門店的數量成正相關,對電動車品牌們來說,渠道決定銷量,線下門店的數量也是決定它們輸贏的關鍵。然而,九號公司線上下渠道建設遠不如同行們,甚至可以說,在電動兩輪車賽道上,九號公司的渠道力是最弱的。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九號電動車車線下門店約為1700餘家,小牛的特許經營店數量已有3108家,而雅迪、愛瑪等傳統玩家門店數量早已破萬。

九號公司渠道力不足,也直接反映在銷量上。根據九號公司和小牛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九號公司實現兩輪電動車的銷量為17。61萬臺,銷售收入為5。13億元,小牛則實現了超過40萬輛的銷量,銷售收入為9。45億元。

二是產品力不足。

九號公司將智慧化作為核心賣點,可見其技術自信,而在一眾玩家裡,九號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比重也較高,2019年至今推出多款產品,足以證明其技術實力。然而,網友們關於九號電動車跳票、延遲發售、無貨銷售等吐槽比比皆是,可見九號公司在產品力上仍有不少欠缺。

智慧兩輪車依舊道阻且長

電動車智慧化雖然已是大勢所趨,但仍有重重阻力。

從消費心理來看,智慧電動車客單價較高,難討消費者歡心。

據天風證券的相關資料統計,近七年內,兩輪電動車的平均客單價一直維持在2000元左右。而智慧兩輪電動車的客單價浮動較大,約為2600-15000元之間。對於消費者來說,智慧化並非剛需,電動車也僅僅是為了便利出行。在價效比的指引下,絕大多數消費者仍舊會選擇傳統電動車。

除此之外,小牛、九號等智慧車企推出的智慧服務續費模式,也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一方面,智慧電動車的客單價本就偏高,使用者們並不願意為智慧化付費模式買單;另一方面,在購買前,商家並未告知消費者智慧功能需要後續付費。

據悉,小牛年費為68元/年,九號年費為119。9元/兩年。雖然收費並不算高,但是使用者們的抵制情緒較為明顯,在黑貓平臺上也有不少關於續費模式的投訴。

從消費市場來看,技術內卷、抄襲等問題會拉低行業的智慧化程度。

智慧化已經成為電動車品牌們的新賣點,賽道上的玩家也一擁而上,在技術上率先捲了起來,有的推出智慧照明功能,有的推出車速巡航功能……這些技術內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但部分功能華而不實,也讓電動車陷入“過度智慧化”的質疑裡,反而很難提高行業的智慧化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電動車行業的技術抄襲,也成為阻礙行業智慧化的重要因素。傳統電動車的技術壁壘較低,而智慧電動車的立身之本就是技術創新,企業們勢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不斷推出新品。市面上一旦出現專利侵權、技術抄襲等情況,對企業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最終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迴圈。

寫在最後

智慧化電動車帶來的高溢價,雖然讓新興企業們吃到了甜頭,傳統廠商們也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邁進,但行業變革帶來的問題仍舊困擾著消費者和廠商們。

或許研發實力與使用者需求並重,才能真正將智慧化落在實處。此外,企業們想要高銷量並非只能是減配降價,更多的是需要玩家們一同完成對消費者市場的培育。畢竟,一味地降價只會掀起新一輪價格戰,阻礙智慧化程序。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這場以“價值”為主導的行業智慧化變革中,電動車企業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