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雲南豐收勝景背後的“科技範兒”

2022-08-05由 陝西大小事兒 發表于 畜牧業

婆羅門牛一頭多少錢

又是一個豐收節,又是一年豐收季。9月23日,農曆秋分,迎來了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雲嶺大地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重大決策部署,全省上下銳意探索、大膽實踐,鎖定“世界一流、中國最優”工作目標,推動了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在農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程序中,必然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援。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雲南豐收勝景背後的“科技範兒”。

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多年來,從院士到專業技術人員、“土專家”“田秀才”和致富能人等,他們把足跡留在了雲嶺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解決農業問題,為廣大群眾帶去了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袁隆平院士生前曾多次到過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蒙自市考察指導,與紅河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9年3月,箇舊市政府向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引進超級雜交水稻Y兩優1號等4個良種組合,在當時的大屯鎮進行四百畝連片試驗示範種植。今年4月,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箇舊示範基地,超級雜交水稻移栽大田工作順利進行,共移栽200萬棵超級雜交水稻秧苗,預計畝產達到1200公斤。袁隆平院士與蒙自及蒙自農業的緣分開始於2017年,當年,蒙自市引進超級雜交水稻新組合“超優1000”進行高產攻關試驗示範。從2017年至今,蒙自市實施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超優1000”高產攻關專案捷報頻傳,已連續4年畝產超11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對很多人講過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另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如今,袁老走了,他帶著夢想的“種子”走了,卻把奮鬥的“種子”留在了紅河大地。

2015年,已經60歲的朱有勇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到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扶貧。普通土豆不過鴨蛋大小,而他指導村民種的土豆比鴕鳥蛋還大,重的一顆就有5斤。靠種冬季土豆,邊陲村寨裡村民的冬閒田變成了高產田、脫貧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了技術,搞了產業扶貧,才能不返貧。2017年,朱有勇牽頭在瀾滄做起了院士專家扶貧培訓班,招收農民學員,找來雲南農大的教授和老師,一起教農民種土豆、種林下三七、養豬、養雞、養牛。這些學員回鄉以後為脫貧致富發揮了帶頭作用,變成一顆顆脫貧致富的“種子”灑遍瀾滄大地,形成脫貧攻堅的“星火燎原”之勢。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45。85%,降至2019年底的1。61%。2020年11月瀾滄縣正式實現“脫貧摘帽”。

兩位院士的故事,只是萬千將科學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的技術人員的一個縮影,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為雲南的農業發展帶來了一股“科技風”,是雲南鄉村振興、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985年,87頭莫累灰牛與99頭雲南黃牛的“跨國婚姻”,誕生了被稱為“莫雲雜”的第一代混血牛。雖然“莫雲雜”生長速度快、產肉效能高,但對雲南本地的多種疫病沒有抵抗力,比如焦蟲病。1993年初,24頭婆羅門牛踏上了雲嶺大地,成為我國從澳大利亞引進的第二個品種。

從二元雜交到三元雜交,經過不斷篩選、嘗試及改良,歷經三代科學家、28家科研單位的近千名科技人員參與研究培育,2014年,以雲南本地黃牛為母本,選用婆羅門牛、莫累灰牛為父本,透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5個世代選育,最終培育出具備生長速度快、育肥效能好、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等特點的“雲嶺牛”。這是我省自主培育並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第一個肉牛新品種。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品種推廣路子,大力推廣“雲嶺牛”“雲上黑山羊”等具有云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畜禽新品種,截至2020年末,“雲嶺牛”養殖覆蓋31個貧困縣,存欄達25萬頭,帶動近2萬戶貧困戶增收脫貧;“雲上黑山羊”養殖覆蓋63個貧困縣,存欄達200萬隻,帶動1。5萬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花卉新品種引進及自主研發數量居全國第一

雲南是全球主要花卉分佈中心之一,野生花卉觀賞植物超過5000種,全球約1/3的商業觀賞花卉來源於雲南。據業內專家估算,假如沒有云南花卉基因資源,全球花卉將失去1/2的產值。

目前,雲南已擁有代表我國行業科技創新最高平臺的國家觀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花卉育種技術傑出人才團隊、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以雲南省農科院花卉所為重點的花卉科研機構在全國實力領先。

截至2020年,我省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400餘個、引進推廣新品種600餘個,推廣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新品種引進及自主研發數量居全國第一。

昆明斗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流水線,質檢員忙碌著對進場交易的鮮切花進行查驗。

“十四五”期間,雲南將圍繞“品種、品質、品牌”三個關鍵環節,在新的起點上培育世界一流花卉產業,努力打造高品質的“世界花園”。

8年科研“開花結果” 一朵牛肝菌賣出千萬元

美味營養的牛肝菌,因獨特的生長環境以及地下菌絲神秘的萌發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工繁育的難題。在美麗的雲南西雙版納,一群執著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不僅成功繁育出一種風靡生鮮網購平臺、讓市民嘖嘖稱讚的暗褐網柄牛肝菌,取得了多項專利,還把一系列的成果賣出了大價錢,企業也因此有了壯大發展的“獨門絕技”,也為雲南正大力發展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範本。

“從2005年到2013年的8年間,我們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終於研發出優良菌株選育方法、液體菌種培養方法以及菇房人工栽培暗褐網柄牛肝菌的方法。”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倪書邦研究員說。該系列研究在2010年、2011年、2013年分別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件。

2020年3月,宏臻生物科技集團日栽培20萬瓶、日產20噸鮮牛肝菌的工廠化栽培基地在景洪市大勐龍鎮開工建設,並將於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預計2023年初,每天將有26噸鮮牛肝菌供應到老百姓的餐桌上。未來幾年,將達到日產100噸的產能。

雲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董保同介紹,近年來,雲南省全面落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技術交易、服務機構、新創辦企業補助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採取政府採購、研究開發資助、研發後補助、釋出產業技術指導目錄、示範推廣等方式予以財政資金支援。2020年,全省已對13個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的專案安排財政獎補資金2830萬元;對11個建有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的高校、科研院所安排財政資金620萬元。

來看雲南農業交出怎樣一份答卷:第一產業增加值從十二五末的全國第14位進到9位,進了5位。特別是2018年以來,全省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8個“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綜合產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長,走出了一條發展雲南特色的農業發展之路,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換擋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四年來,雲南農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20年,全省一產增加值達到3598。91億元,首次進入全國十強。農產品遠銷國內150個大中城市、110個國家和地區。全省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等8個“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綜合產值保持年均16%的高速增長,為促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持續推進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雲南農業未來可期。

【來源:雲南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