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尋找“零碳路徑”新路子 碳捕集是門好生意嗎

2022-07-21由 中青線上 發表于 畜牧業

做門的生意現在的市場怎麼樣

尋找“零碳路徑”新路子 碳捕集是門好生意嗎

有分析認為,中國要在30年內實現從約1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淨零排放的跨越,僅靠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很難實現,還需要透過碳捕集與封存等手段積極實施碳移除。視覺中國供圖

隨著全球主要製造大國、汽車消費市場確定“碳中和”時間表,除了在製造、消費環節中推進減碳工作,還需要一名特殊的二氧化碳“捕手”和專屬的“封存罐”。

近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國海油、殼牌、埃克森美孚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合作建設大亞灣區海上規模化碳捕集與封存叢集研究專案。

據瞭解,該專案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其儲存規模可高達1000萬噸/年,有望成為中國首個海上規模化碳捕集與封存叢集。該專案建成後,將幫助大亞灣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滿足該地區企業的減碳需求。

“中國的脫碳路徑極具雄心——需要在30年內實現從約1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淨零排放的跨越。”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黃志昌認為,僅靠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很難實現上述目標,還需要積極實施碳移除。

“近年來,一些行業找到了自己的零碳路徑,但還有不少行業很難只靠自己實現零碳排放,必須藉助外力實現碳中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藉助外力實現碳中和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森林碳匯,透過森林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但這樣能處理的碳排放量十分有限;另一種則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簡稱“CCUS”)。

馬軍介紹說,近年來,由於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各國擔心能源安全等因素,不少主要經濟體不得不重啟煤炭等傳統能源,這讓“減碳”工作面臨更大壓力,也讓碳捕集與封存得到了更多關注。

挪威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的研究表明,未來3年,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累計將超過500億美元。還有諮詢公司預測稱,到2040年,碳捕集與利用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500億美元。有趣的是,無論是世界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還是長期關心氣候問題的“前首富”比爾·蓋茨,均投入了大量資金到碳捕集技術中。

事實上,繼CCUS重大示範專案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後,內蒙古、廣東、重慶等地出臺了多個支援政策,對CCUS在當地的發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在碳封存方面,中國擁有顯著的地質潛力,地下碳封存量預計可達2。4萬億噸,僅次於美國。目前,中國有40多個CCUS試點專案,總封存量達300萬噸,其中許多專案是與提高石油採收率相關的小型開發專案。

“在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解決方案中,碳捕集與封存將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黃志昌表示,殼牌期待攜手合作夥伴推動中國碳捕集與封存產業的發展,共同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

“近年來,中國對碳捕集與封存的需求激增,這為殼牌行業脫碳相關業務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殼牌新興能源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Anna Mascolo表示,透過合作建設大亞灣海上規模化碳捕集與封存叢集研究專案,不僅能滿足不斷擴建的南海石化專案和該地區其他工業企業的減排需求,還將助力殼牌整合和擴大在中國不斷增長的低碳能源業務。

Anna Mascolo介紹說,為實現到2050年成為淨零排放的能源企業的目標,殼牌已將發展碳捕集與封存作為重要戰略方向,力爭到2035年達到2500萬噸/年的碳捕集與封存能力。

“對於一些難以脫碳的行業來說,碳捕集與封存是一種‘託底’的技術方案。”馬軍舉例說,透過將大型發電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並妥善封存或加以利用,就能在極大程度上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碳中和”程序。

《中國能源體系2060碳中和報告》預測稱,到2060年,在淨零排放能源體系中,每年將需要捕集並永久封存13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未來40年,CCUS的封存量需要提高400倍以上。

儘管這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但高昂的成本仍然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有業內人士提醒說,許多CCUS技術即將或者已經實現商業化,但其主要挑戰在於,如何創造條件來支援利益相關方進行投資。

“長期來看,實現‘碳中和’要靠兩條腿走路,降低碳排放、碳捕集與封存缺一不可。但眼下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降碳工作上。”馬軍坦言,現階段CCUS專案普遍存在建設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難點,同時也要考慮到,一旦地質條件鉅變,可能導致封存效果存在不確定性。“CCUS應該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工程,現階段不宜匆忙地大範圍推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