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滄浪時評」反思“熟蛋返生”

2022-07-13由 中國銀行保險報 發表于 畜牧業

熟蛋真的可以反生嗎

「滄浪時評」反思“熟蛋返生”

□西坡竹

近日,一篇發表在《寫真地理》上題為“熟雞蛋返生”的論文引發輿論關注。該文提出,煮熟的雞蛋經過特殊催化能還原成生雞蛋,並稱未來會去中科院授牌,也會在鄭州大學開設。不少評論將其批駁得體無完膚,網友也嗤之以鼻。可見對於反常識的言論,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凡事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作為學術論文,甚至其他的文章,都要有經世致用的初心和責任,無論什麼文體,都要本著科學的精神去討論,在實踐的經驗上提出觀點和設想。然則,如果脫離了實踐,單純為了理論而寫作,甚至是為了虛榮、評職稱而敷衍了事地寫文章、找關係刊登,則不僅違背了作為現代科學工作者的初心,也會因為奇葩的言論讓學界蒙羞,擾亂了正常的學術、理論工作秩序,危害甚大。

“熟蛋返生”的論調固然是無稽之談,也並不多見。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包括金融行業,目前產生的各種論文、分析、總結等汗牛充棟,報刊也好,新媒體也好,每天都會湧現出無數的文章來。在這些文章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真知灼見的分析,也有濫竽充數的篇目,還有荒謬不羈的言論。對有的業內資深人士來說,可能會輕易分辨出來;對於業外的人或者普通大眾,則不免混淆不清,將錯的當做對的,或者在平淡無奇的文章上浪費時間閱讀,卻毫無收穫。

文章貴在經世致用。我們看到的經典論著,無不是對人類社會有巨大貢獻的思想寶庫;流傳下來的名人名作,也大多非泛泛空談。例如《齊民要術》《徐霞客遊記》至今仍是經典,是建立在作者深思篤行的基礎上;魯迅的雜文流傳至今,當下看來仍然有警醒人心之作用,是源自對國民性的深刻洞察。“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對於讀書人而言,它意味著自己對時代的一種關注,對現實社會的一種關切,對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和使命。

在輿論壓力下,“熟蛋返生”的作者已出面道歉,其順風順水的人生之路也遭遇巨大的棒喝和挫折。作為旁觀者,我們其實並不應該嘲弄或者落井下石,而是應該深刻自省。既不做“熟蛋返生”的生產者,也不做堆砌無用文章的逐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