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我國最近15年始終處於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 科學補碘從正確食用碘鹽開始

2022-07-11由 中國安全食品網 發表于 畜牧業

碘鹽的正確存放方法是什麼

今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9個“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主題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學補碘第一步”。什麼是碘缺乏病?碘的生理功能及代謝的奧秘是什麼?碘的補充方式與全球補碘策略是什麼?不同人群及特殊地區人群應該怎樣補碘?甲狀腺疾病患者補碘分寸如何把握?碘的參考攝入量有哪幾個指標?食鹽加碘與甲狀腺癌高發是否密切關聯?全球碘營養聯盟委員會理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劉鵬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處處長蘇曉輝就這些話題進行了科普解讀。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在維持機體健康的過程中意義重大。蘇曉輝介紹,碘的功能包括促進生長髮育、參與腦發育、調節新陳代謝和對其他器官、系統功能有重要作用。甲狀腺是富集碘能力最強的器官,血碘被甲狀腺攝取後,在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內生成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可刺激骨化中心的發育成熟,使軟骨骨化,促進長骨和牙齒生長。在腦發育的關鍵期,神經系統的發育依賴甲狀腺激素。在此時期攝入碘不足或碘缺乏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腦發育遲滯,以後即使再補充碘或甲狀腺激素也無法逆轉。甲狀腺激素還能促進對蛋白質、脂肪、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謝,透過增加耗氧量、產生能量影響基礎代謝率,得以增強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維持新陳代謝和保持體溫。

劉鵬介紹,作為自然環境碘缺乏所致人體碘營養不良而誘發的一組危害性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釀成的流產、早產、死產、先天畸形等。其中,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分別是最常見、最嚴重的表現形式,而“呆、小、聾、啞、癱”則是地方性克汀病最顯著的特點。出生並生活在碘缺乏地區的學齡兒童,是有不同程度智力損害的,智商水平明顯低於碘充足地區的兒童智商;且由於胎兒和嬰幼兒缺碘干擾腦發育,致使智力嚴重“滑坡”,表現為“一代甲、二代傻、三代四代斷根芽”的漸進式發展特徵。

我國是外環境嚴重缺碘的國家之一,歷史上碘缺乏病分佈範圍十分廣泛,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因此被我國列為重點地方病之一。劉鵬談到,一直以來,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我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呈明顯下降趨勢,觸診甲腫率從1995年的20。4%下降至2005年的5。0%;B超甲腫率從1997年的9。6%下降至2020年的1。5%。根據2018年我國開展的地方病現症病人個案調查,結果顯示,全國31個省份和兵團共查出II度甲腫現症病人約5。5萬人,克汀病現症病人約0。8萬人,與20世紀90年代(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776萬,典型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人18。8萬)相比,降幅巨大。

與此同時,2020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在國家水平上處於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全國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為221。0微克/升、尿碘小於50微克/升的比例為2。7%,兒童甲腫率為1。5%,碘鹽覆蓋率為95。9%,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2。0%,各項指標滿足國家層面上碘缺乏病消除標準的要求。結合2005—2020年的監測結果,我國最近15年始終處於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

目前,常用的補碘方法以食鹽加碘為主,其他手段包括口服碘油丸、含碘藥物及營養素補充劑、食用富碘食物等。蘇曉輝強調,食鹽加碘是一種安全、有效、持續、方便、經濟、生活化的補碘措施。為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碘營養聯盟等國際組織在全球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策略。現如今,全世界有145個國家和地區實行食鹽加碘政策,124個國家和地區強制食鹽加碘;全球的碘鹽覆蓋率達到88%,其中中國所在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為92%。除食鹽加碘外,還可透過富碘食物補碘。不同食物含碘量不同,部分海產品含碘量較高,如海帶、紫菜、帶魚、乾貝等;其他食品中,蛋類含碘量較高,不同奶類含碘量差別較大,植物類含碘量最低,特別是水果和蔬菜。

研究顯示,在我國預包裝食品中,魚禽肉蛋類製品、醃製類和動物性食物的含碘量較高,所有預包裝食品近90%使用碘鹽,說明我國預包裝食品碘鹽使用率較高。此外,一些調味品中也含有碘,但因種類、品牌不同,含碘量差別較大,含碘量較高的是魚露、香辛料、雞精和醬類等。

蘇曉輝特別強調,應根據碘缺乏的程度選擇補碘的劑量。在碘缺乏重病區,當碘鹽防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實時,可給予育齡婦女、妊娠婦女和哺乳婦女服用碘油丸。口服碘油丸和服用含碘藥物屬於群體補碘措施。

不同人群應遵循相對應的補碘法則

不同人群如何補碘?劉鵬建議,一般人群每天從食物和飲水中獲取的碘不能滿足正常需求,需要額外補碘。因此,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區人群,或者患有某種甲狀腺疾病按醫囑不吃碘鹽的居民外,其他人都應食用加碘食鹽。目前,我國居民的攝鹽量呈下降趨勢,健康中國戰略也提出了減鹽目標。同時,外出就餐、外賣等就餐形式增多,食物種類也較以前更為豐富多樣,使傳統的依賴家中食用鹽補碘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國也在積極調整食鹽中的碘含量,以保證人群的碘營養適宜。

對於特需人群,劉鵬提示,妊娠婦女、哺乳婦女、嬰幼兒(出生後至36月齡內)等群體都是碘的特需人群,兒童青少年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這部分人群尤應注意充分補碘。以妊娠婦女為例,在備孕階段,為達到良好的碘營養狀態,應食用加碘食鹽;懷孕後應選用孕婦碘鹽或碘含量較高的加碘食鹽,並鼓勵攝入含碘豐富的海產食物,如海帶、紫菜等。再如嬰幼兒,從生後至36月齡內,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期,需要足夠的甲狀腺激素促進體格生長和神經系統發育。對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當母親碘攝入充足時,能滿足0—6月齡嬰兒的需要;7—12月齡嬰兒可從輔食中獲得部分碘;13—24月齡幼兒開始嘗試成人食物,也會攝入少量的碘鹽,能獲得一定量的碘;嬰幼兒的輔食中應有含碘的海產品。非母乳餵養的嬰幼兒飲食主要是乳製品,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必須加碘。

特殊地區補碘也有講究。蘇曉輝說,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從飲水中已經攝入足量甚至過量的碘,因此這部分居民應食用未加碘食鹽;而在水源性高碘地區改水後,如水中碘含量下降至碘缺乏水平,居民無法從飲水中攝入足夠的碘時,這就需要食用碘鹽。蘇曉輝還提出,如果沿海地區居民食用未加碘食鹽,其大部分居民碘攝入量就將低於國際組織和我國推薦攝入量,碘缺乏的風險很大。蘇曉輝解釋,雖然沿海地區盛產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但當地居民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較低,且海帶等富碘食物如在上餐桌前被長時間浸泡,碘損失較快,5分鐘後75%以上的碘就已“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誤以為食鹽加碘與甲狀腺癌有關。蘇曉輝表示,從臨床和學術角度,碘與甲狀腺癌並不相關。人群甲狀腺癌逐年攀升的幕後因素是什麼?蘇曉輝分析認為,一方面,人們罹患甲狀腺癌是與電離輻射、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精神壓力等多種環節脫不了干係;另一方面,群眾就診率和健康體檢率明顯提高,特別是高解析度B超和細針抽吸細胞學診斷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大幅增強了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能力。蘇曉輝指出,現階段,雖然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現“水漲船高”的趨勢,但國人食鹽中碘的含量則表現為下降態勢,人群的攝鹽量也在穩中有降,兩者並不一致;在地理分佈上,甲狀腺癌發病率較高的地區與碘鹽攝入較多、碘鹽覆蓋較好的地區也不一致,因此,尚無證據表明食鹽加碘與甲狀腺癌高發的現象有關聯。

針對甲狀腺疾病患者,劉鵬告誡,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應限制碘的攝入,忌用富碘食物和藥物。如果需用放射性碘治療甲亢,含碘多的食物如海藻類應該禁食至少7天。而如果甲狀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壞所致甲減者,患者需要接受甲狀腺激素的替代療法,因此食用加碘食鹽或未加碘食鹽對甲狀腺無明顯影響。如果為甲狀腺腺葉切除或甲狀腺組織尚有殘留,可以正常食用碘鹽。甲狀腺結節患者,碘攝入量過多或不足都能使結節的患病率升高,所以要適量補碘。

同時,劉鵬還提出,為了保證母體和胎兒的需要,妊娠期患有甲狀腺疾病的婦女也要攝取足夠的碘,食用碘鹽是最好的方法,妊娠前有甲亢並低碘飲食的患者,在擬妊娠前至少3個月食用碘鹽,以保證妊娠期充足的碘儲備。妊娠期甲亢患者也要攝取足夠的碘,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調整抗甲狀腺藥物劑量。

碘的參考攝入量

膳食碘的攝入主要來源於食物、飲用水及碘鹽。膳食碘攝入量按照個體或群體平均每人每日的碘攝入量進行評價。18歲以上成人碘的推薦攝入量為120微克/天,孕婦碘的推薦攝入量為230微克/天,哺乳婦女碘的推薦攝入量為240微克/天。成人、孕婦和哺乳婦女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均為600微克/天。

 購買和食用碘鹽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購買、儲存和食用碘鹽時應注意,一是購買小包裝和印有指定標識的碘鹽,一次購買的碘鹽不宜過多,存放時間不宜太長;二是存放在陰涼、乾燥、遠離爐火的地方,最好避光儲存;三是為減少碘損失,宜在菜品出鍋時放鹽。

(衣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