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河灘地上繪就“莓”好“藍”圖——探訪洋縣東聯村藍莓種植基地

2022-06-26由 陝西大小事兒 發表于 畜牧業

烏骨羊苗多少錢一隻

眼下正值藍莓的採摘季節,走進洋縣東聯村藍莓種植基地,一股酸甜可口的水果香氣撲鼻而來,串串藍莓掛滿枝頭,粉藍色的漿果透出淡淡珠光。

穿梭在果林間,基地負責人劉管朝一邊採摘藍莓,一邊向記者講述起河灘地變身有機藍莓種植基地的故事。

改良河灘地 促進有機產業再提升

藍莓號稱“水果皇后”,經濟價值較高。在大城市打拼的劉管朝發現藍莓廣闊的市場後,決定向農業產業上轉型發展,並且確立了走有機種植的發展思路。

種植藍莓雖能出奇制勝,但也有一定的風險與侷限性。藍莓對土壤、水質、溫度有一定的要求,要想種好它,選好地理位置很重要。

“能讓朱䴉棲息的地方,環境又會差到哪裡去呢?”劉管朝笑著道出了選擇在洋縣種植藍莓的原因。早在2013年,洋縣就是西部唯一的有機農業大縣,有豐富的有機種植經驗,加之他前期特地聘請專家在省內多地考察,最終發現洋縣年內無極端天氣,溫度適宜,且土壤偏酸性,是種植藍莓的優生區。

喜出望外之餘,問題也接踵而來。流轉的洋州街道辦事處東聯村的300餘畝的河灘地雖然沒有普通農田的農藥殘留,但土壤營養成分極低。為讓藍莓更好存活,他慢工出細活,用一年時間來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還從東北運回500多車黑土,將其與當地土混合回填,增加土壤養分。

藍莓品種繁多,哪些適合在洋縣紮根?只有時間能告訴答案。3年裡,40餘個品種在基地相繼試驗,最終選定了樹勢好、結果好、賣相好、果霜好的“綠寶石”和“珠寶”,並且開始大規模種植。同時,透過大田、冷棚、暖棚3種種植方式,延長藍莓供貨期。

相比普通產品,有機食品對生產過程的控制非常嚴格。基地每年要用1500多噸有機肥,全部都是用油菜籽渣、黃豆、羊糞、鋸末自己發酵。考慮到從青海、內蒙古運回羊糞作有機肥料成本過高,劉管朝在基地裡建起高標準羊棚,養了1000多隻烏骨羊,實現了真正的有機。

種出新品種 打造精品藍莓再升級

“幹農業不能只把頭埋在地裡,要不斷走出去、請進來。”這是劉管朝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些年,他也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從土地上學、書本上學、外出參觀學,偶然間品嚐到優瑞卡藍莓,只吃了一顆,他就下定決心要把它種植出來,作為下一步拓寬藍莓市場的新渠道。

15公分、60塊錢的苗買了幾萬株,用長達5年的時間培育。“比起其它品種的藍莓,優瑞卡的生長環境更嬌氣,得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照顧它,絲毫不能大意。夏天要注重通風,冬天要注意保溫,我和工人基本每天都紮在大棚裡。”在今年,他終於把吃過的藍莓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復刻到基地裡。一株株果樹迎來了掛果期,個個圓潤飽滿比大拇指還大,咬一口脆甜多汁,產品上市後供不應求。

目前,該藍莓基地已經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藍莓標準化種植基地,也是農業部的小漿果研究基地。

依靠小漿果 帶動鄉村振興再發展

農業發展一頭連著農作物,一頭繫著群眾。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劉管朝和他的團隊已經掌握了藍莓本土化栽種的關鍵技術,同時在土壤培植及品種選育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除洋縣的300多畝,2016年他們又在城固發展了600多畝藍莓。不僅為規模化、基地化發展產業提供示範,也讓當地群眾透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在基地務工“掙薪金”、委託管護藍莓生產“得酬金”三金扶持,提高自身收入。

在藍莓豐產期,基地每天約有500名用工需求,還透過承包返租的方式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0歲的劉芝彥是該村8組村民,基地建立之初,她就來園務工,如今她也是承包返租的第一批受益人。“目前,我共承包了27畝地、4個大棚,我們只負責修剪、施肥、鋤草,沒有成本投入,沒有風險承擔,最終根據藍莓的產量、品質判定收入,平均日工資要比單純務工高3倍左右。”她笑著說,一個人有點忙不過來,她準備把縣城裡打零工的丈夫叫回來一起幹。

昔日的河灘地成了如今的綠色財富,一顆小漿果托起了大產業。“接下來我們將在產品深加工上繼續發力,力爭建成‘上規模、高起點、高效益、大市場’的藍莓產業新興基地,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實現持續增收。”劉管朝信心滿滿地說,河灘地上“莓”好“藍”圖正徐徐繪就。

漢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媛媛 見習記者 李揚

【來源:漢中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