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北魏洛陽時期陶俑首服的分期

2022-06-25由 寒香文史 發表于 畜牧業

俟的正確讀音是什麼

根據各個俑類首服的型、式變化,可將北魏洛陽時代陶俑首服分為兩期。第一期為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

至孝明帝孝昌元年

(525

。這一時期出土首服陶俑的墓葬共

10

座,大部分集中在洛陽中心區,平城中心區、鄴城中心區只

1

座,西部地區

2

座,出土首服陶俑至少

68

件,約佔陶俑總數的

46%

這一時期的首服種類主要有兜鍪、風帽、小帽、小冠及巾。鎮墓武士俑首服有盔式兜鍪

Aa

型、

B

型、

C

型。

Aa

型小圓柱頂為;

B

型為圓頂中部起稜盔式兜鍪,

C

型為尖頂盔式兜鍪,其中

Ca

型為一體尖頂盔式兜鍪,

Cb

型、

Cc

型為頂飾尖狀飾物盔式兜鍪。還有半盔式穿甲短兜鍪

D

型。

北魏洛陽時期陶俑首服的分期

甲騎具裝俑首服均為圓頂扎裙風帽。甲冑武士俑首服均為盔式兜鍪

Aa

型,面闊方形,只到下頜。這一時期無儀仗騎俑出土。儀仗立俑著風帽或扎軟巾,也帶胡帽。

Aa

型Ⅰ式為圓頂扎裙風帽,帽冠呈橢圓形,帽裙向後扎系,與甲騎具裝俑

A

型基本一致。

Ba

型、

Bb

型Ⅰ式為束髮軟巾,陶俑皆梳圓髻,

Ba

型軟巾全部束於頭頂,

Bb

型Ⅰ式於帽後垂下兩角,型式皆較簡單;

Ca

型、

Cb

型為胡帽,

Ca

型圓頂起兩稜,

Cb

型Ⅰ式圓頂,於頜下固定;

D

型Ⅰ式為小冠。女侍俑皆著小冠,

Aa

型後部為盾型直壁,

Ab

型冠徑很小。伎樂舞樂傭Ⅰ式為小冠,與儀仗立俑

D

型Ⅰ式基本一致,庖廚操作俑也著此種首服。思維胡俑著四稜平頂胡帽。

首服種類方面,比之北魏平城時期,用於保暖及束髮的實用性首服除了兜鍪、帽、小冠之外,還出現了束髮軟巾,且形態豐富。材質上,兜鍪還是以金屬材質的盔式兜鍪為主,風帽及軟巾、小帽等材質都較輕薄。

北魏洛陽時期陶俑首服的分期

這一時期的陶俑首服漢化特徵明顯增強,小冠這一漢族特色首服在各個地區均有出土,且數量較多,受眾較廣。儀仗立俑中的文吏俑、武官俑、男侍俑、女侍俑及庖廚操作俑皆著小冠。軟巾的出現也表示鮮卑族學習漢族束髮的比例有所增加。

出土首服陶俑數量及所佔比例對比平城大幅度下降,也與衣飾漢化改革推行,大量束髮免冠陶俑的出現有關,如這一時期出土了大量的庖廚操作俑與女侍俑,卻大多束髮免冠。這一時期的陶俑首服依舊帶有一定程度的鮮卑特徵。風帽的數量及型式比之平城時期雖大幅減少,但出現了甲騎具裝俑

A

型、儀仗立俑

Aa

2

式等扎裙的型式,表示風帽在這一時期還有發展。除此之外,新型式胡帽的出現,表示這一時期陶俑首服還受西域胡族影響。

第二期為孝明帝孝昌二年

(526

至孝武帝永熙三年

(534

。出土首服陶俑的墓葬共

12

座;墓葬分佈的集中區為洛陽中心區,鄴城中心區與青齊地區只

1

座,西部地區

2

座。出土首服陶俑數量增多,至少

588

件,約佔陶俑總數的

84%

,其中

203

件為小冠及籠冠。

這一時期的首服種類主要包括兜鍪、風帽、小帽、冠及巾。器型方面,上一期已有的大部分器型皆已不見,包括鎮墓武士俑

Aa

型、

B

型、

Cb

型、

Cd

型、

D

型;甲騎具裝俑

A

型;甲冑武士俑

Aa

型;儀仗立俑

Aa

型Ⅰ式、

Ba

型、

Ca

型、

Cb

型Ⅰ式、

D

型Ⅰ式;女侍俑

Aa

型、

Ab

型;伎樂舞樂俑Ⅰ式;思維胡俑Ⅰ式。這一時期無著首服庖廚操作俑。

北魏洛陽時期陶俑首服的分期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新器型。鎮墓武士俑

Ab

型為大圓柱頂盔式長兜鍪;

E

型為頓項風帽,圓頂中部起稜,皮革頓項、有耳護;

F

型為十字短裙風帽,是北魏以來鎮墓武士俑中首次出現風帽。甲騎具裝俑

Ba

型為圓管狀頂盔式兜鍪;

Bb

型與鎮墓武士俑

Ab

型基本一致;

C

型為尖頂頓項風帽,頂部飾圓形飾物,皮革頓項,有耳護,

Ca

型為心形面闊,

Cb

型為方形面闊。甲冑武士俑

Ab

型為盔式長兜鍪;

B

型為尖頂穿甲頓項兜鍪;

C

型為圓頂中部起稜頓項兜鍪;

D

型為護額式兜鍪。

這一時期出現了儀仗騎俑,著

A

型短裙風帽、

B

型披緣小帽、

C

型籠冠。儀仗立俑有著風帽,

Ab

型與

F

型為新出現的圓頂短裙風帽,

Ab

型帽冠為橢圓形,

F

型帽冠為圓形;有著胡帽,圓頂類風帽

Cc

型,較之平城時代帽簷上移,露出額頭;有著籠冠,與儀仗騎俑

C

型基本一致;有著巾式披肩軟帽

G

型;有著披巾,束髮於腦後;有著圓頂披緣小帽

I

型,與儀仗騎俑

B

型基本一致。女侍俑著小冠及籠冠,小冠

Ac

型與儀仗立俑

D

型Ⅱ式基本一致;籠冠

B

型與儀仗騎俑

C

型基本一致。

除鎮墓武士俑

Ca

型及儀仗立俑

B

型Ⅰ式延續至這一時期,其餘從上一期延續下來的器型也有式別上的演變。儀仗立俑

Aa

型Ⅱ式帽冠較Ⅰ式低平,露出雙耳。

B

型Ⅱ式比之延續下來的

B

型Ⅰ式,腦後披垂的部分也被扎系起來。

Cd

型Ⅱ式簡化為半球形小帽。

D

型Ⅱ式與伎樂舞樂俑Ⅱ式一致,小冠後部較兩者Ⅰ式都更寬,笄導更長。

北魏洛陽時期陶俑首服的分期

首服種類上出現了裝飾性的籠冠,儀仗騎俑、儀仗立俑及女侍俑皆有著籠冠。小冠也逐漸成熟,漸成定式,出現了後部較寬,笄導更長的新型式。軟巾的型式也更加豐富,扎系方式更加複雜。盔式兜鍪已基本不見,頓項兜鍪出現了皮質的頓項和耳護。風帽材質依舊輕薄,且已經出現了短裙的型式。胡帽也出現了新的型式。這一時期陶俑首服的漢化程序較前一期更完善。籠冠的出現及小冠的成熟,二者數量的大幅增加,軟巾和兜鍪的發展,都是這一現象的表現。

總體來說,北魏洛陽時期出土的陶俑首服均帶有明顯的漢化特徵,且逐漸增強,鮮卑族特徵反而逐漸減弱。胡帽的型式雖有所變革,但不見新增,數量也沒有明顯增加,表示這一時期首服受西域胡族影響有限。首服種類除實用類首服外出現了裝飾性的冠。首服材質普遍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