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2022-06-22由 Darwish2 發表于 畜牧業

浙江小型機械加工多少起訂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一戰之後,德意志陸續進入了魏瑪和第三帝國引領的一個發展期內。

在這個臥薪嚐膽式的復興階段中,區別於前個系列步槍設計密集性的革新,德國在手槍上的大部分需求都可以被戰前設計所滿足,且與潛在和後來的直接對手蘇聯並沒有展開手槍方面的設計競賽。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源於此,德國在一戰後對於手槍體系的重塑,便主要是圍繞對戰前手槍的生產復辟,以及對手槍額外功能、職能的設計開發而展開的,期間也包含有基於佔領整個歐洲而獲取各國手槍庫存,為大規模擴軍而進行的國外手槍補充,這三者結合後,便一同構成了德意志在一戰後形成的新興德系手槍體系。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德國最早的新興手槍設計便是知名的007特工配槍“瓦爾特PP系列”,這款手槍的面世,代表了德系手槍體系的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一戰後德國手槍體系的復興

大概是在1918年之後,源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戰前的毛瑟和盧格手槍均被做了一些截短的限制,不過這對於手槍本身的能力並不起到致命的消弱作用。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簡單來說,德意志仍保留有戰前完善的軍事手槍體系。

然而,作為戰後德意志規避條約限制的手段之一,戰後德國組建的大量警察部隊和特殊職能部隊,仍然缺乏條約下的有效武器。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種條件下,伴隨手槍從戰鬥主流的脫離,以及車組和機組等需求自衛武器的人員大量湧現,呈輔助作用且具備有效能力和足夠便攜性的手槍理念,便成為德意志新的裝備思路,這一理念引導了一戰後德國對於行動式手槍這種非傳統手槍的追求,正對應了上述我描寫對“額外功能和職能手槍”的開發,這一思路對應的結果便是瓦爾特PP系列手槍的誕生。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PP系列手槍,全稱為Walther pp系列,主要可分為PP型和PPK型兩款,命名含義分別為警用和刑事警用之意,由戰後中央軍工被肢解後扶植的區域軍工代表瓦爾特所設計,是早期小尺寸手槍的代表。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其中的前者PP型手槍,是在1929年時成型的設計,其設計理念簡單來理解,便是“整合市面上現有成熟技術進行融合,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也儘可能壓縮尺寸,提供主要追求便攜性和可靠性”的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最終成型的PP手槍,採用了反衝式自動、套筒撥動式保險、套筒尾部凸起空膛有彈示警、待擊解脫杆設計、雙動觸發扳機力值區別設計、扳機圈快拆和內建空倉掛機散熱,這些都屬於並非首創但在PP手槍上發揚光大的設計理念,正對應了上述我對“整合現有技術進行融合化”的說法。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些PP手槍融入的設計理念,具象化後也很容易理解。

其中的反衝式自動,便指的是在槍械採用單筒固定槍管和外附反衝彈簧的條件下,由彈藥出膛的後座力推動套筒後座扳倒外擊錘,再執行至套筒阻擋塊時,由被壓縮的反衝簧積蓄簧力恢復套筒至原位,實現再次待擊狀態的一種原理。

而其中的三重安全設計,則分別指的是依靠套筒後方以內部圓柱異形機構鎖定擊針組、套筒和扳機的撥動式保險,以及平移式擊針組上方呈斜線造型在彈膛有彈時尾部會被突出套筒後方的彈藥限位杆,以及在擊錘被扳倒後可對擊錘待擊發狀態進行解除的待擊解脫杆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至於扳機觸發的差異和快拆、散熱設計,則分別指的是在現代已經普及的不同觸發機制下扳機扣力的區別設計,以及依靠下拉扳機圈解除套筒鎖定的槍械快速拆裝設計,以及在彈藥射盡後讓套筒自動後掛鎖定實現空倉的散熱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具備這些融合條件的PP手槍,擁有了足夠簡單的核心設計來縮小槍械尺寸和將槍械簡化,最終整槍只有41枚零件,且遠小於一般手槍的尺寸,並具備相當不錯的安全性、快速反應、精度(單動模式觸發僅6.1Lbs/6Rds)、散熱和維護能力(快拆設計),所以被許多人評為了同時代綜合性能最好的袖珍手槍。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不過,因為設計經驗和技術的不成熟,這些設計和小型化的理念也存在有相當不少的缺陷。

例如因槍械極致的簡化縮小,槍身的海狸尾和握把就被設計得過小了,雖然後續瓦爾特提供了彈匣指託,但這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槍械仍操持困難且容易被握把底硌手。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外,槍械採用的7.65mm小威力彈和下拉式快拆設計也存在有劣勢的一面,前者的停止能力不足,配合僅有八發的彈容,大大降低了槍械的作戰和自衛能力。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後者則會易造成安全隱患,其沒有任何限制且單一的常用性質下拉式扳機圈結構,很容易產生壽命鬆動和使用時的脫離,這可能造成使用事故。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基於這些問題,瓦爾特的後續版本PPK型很快被推出,這款武器一定程度上是補全前者缺陷和完善PP手槍生產體系的一款型號。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在它身上,PP的快拆設計、待擊解脫設計、彈藥設計和槍型設計都被進行了最佳化,整體的尺寸和構造也再次進行了縮小和簡化。

在它身上,PP的快拆設計、待擊解脫設計、彈藥設計和槍型設計都被進行了最佳化,整體的尺寸和構造也再次進行了縮小和簡化。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最終面世的PPK型手槍,原先的扳機圈下拉式快拆設計增加了回縮彈簧,在拆卸時扳機圈本身始終會提供一個回覆的力,這規避了套筒因鎖定失誤而被解除的風險,以及因鎖定壽損而鬆動造成射擊事故的問題。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原先的待擊解脫杆也從單一的設計轉移到了套筒的撥動式安全保險上進行了統合,改動後,槍械的整體運作變得更加簡單了。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外,PP手槍身上採用的7.65mm彈和外覆左右雙握把片的彈藥和槍型設計,也被替換為9mm的Kurz彈和由握把背部U型握把片加入組成的半包圍式握把型制,這兩種設計對於槍械作戰能力達成了完善,也對槍械的使用性做到了提高。

這加之槍械改進主要追求的縮小化調整,槍械在提高了安全性、使用性和戰鬥力的同時,也具備了更簡易(41至39個零件)和便攜的特性。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種種條件使然,這款PPK型手槍成為了德國小型手槍的代表之作。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兩款槍型,在面世後擔任了新興車組、機組和傳統參謀、海員、軍官等非一線人員的自衛武器,也主要提供給SS和其餘特殊警察部隊作為隱藏式配槍,其與二戰時繳獲比波法奧等國的手槍庫存和第二帝國時期時定為軍隊制式的全尺寸盧格手槍,一同構成了二戰前的德系手槍體系,總計產量以百萬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樣的搭配,一直維持到了較為靠近二戰爆發的時期,第三帝國在這個階段,基於價效比,也對軍用制式手槍盧格進行了一次替換,這次調整的結果,便是“Walther p-38型手槍”的誕生。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款槍型,基於多年的技術提升發展,在追求低成本工時的條件下,於效能方面也未落後盧格手槍,在能力相近於盧格系列的同時,還達成了造價相對前者1/4的降低(20降低至15美元)和工時1/2的降低,收穫認可成為了第三帝國的唯一一款本土軍用制式手槍。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在它的身上,為了達成上述的這種結果,主要採用的是將PP系列手槍進行放大化且摻入減重設計,並融合入手槍強企伯萊塔和市面上新興設計理念的組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其中,前兩者主要指的是P-38型對於T字扳機組、外露擊錘、反衝式原理、平移式擊針槍機組、安全保險、彈膛有彈尾部凸出示警和半包圍式握把片設計的繼承,以及對於前部的套筒結構的祛除。

這兩方面的承襲和改變,賦予了槍械一個可靠簡易的核心繫統,以及輕量化的特色,便讓槍型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框架基底。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至於後者,則指的是P-38型對於快拆設計、拋殼窗、閉鎖原理、擊發針組、彈藥種類、扳機觸發和拔匣機構的改進,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伯萊塔的設計理念,組合瓦爾特汲取的其餘新式理念,便讓P-38型在不錯的基礎上,跨越了PP系列,成為了更優秀的手槍設計。

這種種的設計強化,具象化後可以以如下這般理解。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所謂的快拆和大開口拋殼窗改動,我們可以將其聯絡到套筒的截斷式輕量化上,這種構造類似伯萊塔的敞口式設計,對於套筒解除鎖定後的快速分拆能起到較大的提升作用,主要依靠握把上方的套筒待機狀態鎖定杆和扳機前方底把位置的套筒鎖定杆來依次解除待機鎖定和套筒的鎖定,再進行由槍管率先取出的整槍快速拆卸。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種連環鎖定的槍體固定形式,在複雜性上要顯然高於PP系列,但在安全和穩固性上遠超前者,且因採取了類似伯萊塔的套筒前部半包圍式設計,所以可以從槍管開始快速拆除,在整槍的拆裝效率上並沒有相較PP系列落後多少。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至於閉鎖原理、擊發針組、彈藥種類、扳機觸發和拔匣機構的改進,則代表了新增的槍管尾部下墜式楔形閉鎖、增粗的擊發針組、加入的多種功能彈藥、擊錘待機狀態下的縮短扳機行程(調整保險達成)和拔匣按鈕向握把底部卡扣的轉變。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些強化,改變了此前瓦爾特手槍閉而不鎖的原理,擁有了更可靠和更大的改進空間,亦具備了強大的內部零件可靠性和作戰能力,對於快速反應和握持平整也有加持。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總體來說,這款P-38型手槍,除了對上拋殼窗設計不佳易造成的彈殼打臉問題,及因未照搬伯萊塔敞口設計而造成的配重問題影響精度外,相對此前的盧格或是PP系列,在設計上都遠超的,算得上是瓦爾特在二戰結束前的巔峰之作了。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西德時代的手槍復興和發展

在這款武器面世之後,德國二戰時的手槍體系正式成型,以瓦爾特手槍為主,搭配毛瑟和各式戰利品組成的手槍系統,參與了整個二戰,並隨帝國的覆滅而被取消編制,其後大部分為盟軍所繳獲,少量則傳承入西德和東德。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而在二戰結束後,德意志的軍工則再次遭遇了類似上述一戰後發生過的摧毀,且更加的嚴重。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基於P-38復辟的P1等西德軍用本篇不列入

在步槍發展中曾提到過的HK公司此時尚未建立,此前第三帝國扶植的手槍核心瓦爾特公司更是被直接劃分給了東德,直到50年代時才重返西德。這加之因步槍大需求而讓HK對手槍領域涉足較晚的條件,及戰後德國對手槍應用單位的大幅減編,手槍在西德建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接近成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事物體系,復甦的極為緩慢。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種情況的轉機,出現在靠近70年代時,源於在慕尼黑慘案中西德執法、警務和特戰單位的無能表現,除作戰部隊的訓練外,武器的配給和提升也被提上了議案,而手槍的設計迭代正在其中。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適逢此時,HK公司在前不久剛將業務拓展到手槍領域,及瓦爾特重新將視野從衝鋒槍放回到手槍,於是在70年代之後,圍繞著兩者展開的競爭,德系手槍體系開始了復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其中,最早的一款設計名為P9型手槍,它是戰後德國的第一款本土製式手槍,也是HK公司邁入手槍領域的首發之作,而作為新進入手槍領域公司的作品,這款武器相對以往的設計也有較大的不同,屬於自成一系的設計理念。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對比前輩,它存在有較大差異的設計主要有“滾柱延遲式閉鎖、簡易安全型快拆、極致槍型設計、單/雙動模式扳機行程調整裝置、外接空倉掛機、材質升級和附件加裝能力”的這幾項。

這些設計區別,具體可以以如下這般理解。

前者的滾柱延遲閉鎖,是受HK在步槍領域研發經驗的產物,主要是配合單筒單反衝簧及其槍管尾設計的兩翼屏障,來達成彈藥出膛後膛內壓力直接推動滾柱槍機沿兩翼屏障進行開鎖拋殼,隨後再由前阻擋和前反衝簧提供回覆力後回到原位與兩翼屏障凹槽相契合的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種設計因鎖而不緊的理念,在加工製造上更加簡易,配合此槍在前方套筒下部底把內加入的配重塊和套筒後座緩衝彈簧(和大反衝簧不是一個),在彈道平穩上有很大收效,精度效能也很穩定和強勁。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而後者的簡易安全型快拆、極致槍型設計、單/雙動模式扳機行程調整、材質升級和附件加裝能力的這幾項設計特色。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則主要指的是P9將快拆設計調整為扳機圈上部一個按鈕解除鎖定的設計、將槍型握把和扳機圈做的內凹和駝峰貼合設計、將扳機/擊錘和單/雙動觸發透過一個按鈕調整扳機行程和擊錘狀態的設計、將材質強化為減重聚合物的設計,以及將槍口增加外附槍口裝備的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些強化和調整,讓P9型手槍具備了不易被射手觸碰且拆解快速的快拆系統(慢於P38和PP)、更貼合人手的握持體驗、不同扳機觸發模式下的快速反應和高精能力、更輕的槍身和外附裝的加強能力。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基於這些設計上的優勢,這款武器相比德國傳承下來的本土手槍而言,在設計上已經擁有很大提升,因而它的P9S型獲得了較大的成功,除本土警務和邊防的裝備外,也收穫了許多國外訂單,成為了西德的第一款國際手槍。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在這款槍型過後,HK公司就進入了一個較為玄幻的時代,G11型的設計就是此時開啟的,而在手槍領域也是如此,基於美蘇在水下武器的競賽,HK公司也參與研製出了一款大獲成功的HK P11型水下手槍。

這款武器,主要對標蘇聯的SPP-1型水下手槍,但與後者完全是兩種體系,它屬於一款電擊發的手槍。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種理念是HK的未解密設計,但透過在現代的雷明頓700型電擊發槍械之設計,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大概,其主要是透過密閉握把內的雙電池,從而組合兩組彈膛後方的控制模組,然後釋放電流點燃彈藥特殊底火來進行擊發的結構。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相比這種構造,蘇聯的水下手槍更貼近於常規手槍設計,主要透過彎折式開膛裝彈,並利用後方會轉動的擊針組來達成依次擊發的形式。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說到這裡,兩者的優劣差異就很好理解了,在一個無法水下裝填的環境下,透過機械轉動擊針組來達成發射每膛彈藥的設計是存在構造複雜性上限的,而電擊發的模組式擊發則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德國的水下手槍可容納的彈藥更多。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又因為SPP-1型彎折開膛裝填的設計,蘇聯的換彈形式也比德國的整個彈筒一起更換的密閉性更差,同時水上狀態的換彈效率也更低。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外,基於這種HK公司設計的多管彈藥筒整體換裝設計,這款武器還具備更換陸上有膛線彈筒和對應彈藥的能力,這使水下武器一直尷尬的陸上作戰部分也被補充。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綜合這些優勢,這款HK的水下手槍P11型,算得上是德國黑科技武器計劃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作了,實際上它也存在有彈藥僅能由工廠裝填這類的缺陷,不過這對於一款水下手槍而言實在算不上是影響。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源於此,這款槍械成為了德國第二款獲得成功的國際手槍,在北約範圍內和美國的特戰部隊中均有大量的採購記錄,一直生產至今。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此之後,便進入了上述我提到HK與Walther競爭的時代,這個時期的先期對手主要有HKP7型手槍和Walther P5型手槍,兩者均為慕尼黑慘案後兩次警用競標的勝者。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前者以設計來看,主要的特色有兩點,一為握把前按壓式保險,二為氣體延遲式反衝設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這個所謂的按壓式保險,與普遍意義上的保險設計較為不同,類似於常規手槍的套筒職能,可以操控整個擊發組形成待機狀態,也是連結上方套筒和擊發組的銜接。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簡而言之,握把保險和扳機配合能進行發射,但套筒和扳機配合則需要這個裝置開啟才行,並且這個設計還能更對空倉掛機狀態進行解除和對扳機力進行縮短(70/20N),堪稱目前功能性最強大的保險設計。

而所謂的氣體延遲式反衝原理,簡單來理解則是類似於導氣式的思路,但這種相同基礎打造的最終目標和設計卻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來說,這種設計就是在槍管靠近彈膛位置開孔傳導燃氣,但卻並非是向後推進槍機運動,而是進入一個槍管下方密閉的空間中,這個空間內有位於槍前部位置的活塞,在彈藥出膛後座時,套筒就會後座帶動活塞壓縮燃氣,從而使燃氣全方位向側壁產生力,這能夠使用導杆受到回推力減緩套筒後座,對於槍械的後座力降低有很大效用。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經過這兩項核心設計的打造,P7型具備簡易且擁多項功能和平整槍身的優勢,又擁有相當不錯的精度,在效能上有了不錯的水準,這也是它能夠透過西德選型的關鍵。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不過,這款武器對此類設計和其餘部分設計的應用也存在有相當大的缺陷,如非常規設計造成的訓練代價大和分散燃氣對彈種造成的需求單一和內壓空間熱腐蝕現象,及撥動式拔匣紐易造成脫匣和槍型設計一般此類的劣勢,都對這款武器勝標後的實際應用產生了影響。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所以,這款武器競標成功後的列裝情況並不美好,在德國沒有得到主要採用,出口美國也沒有得到廣泛推廣,雖然售價僅有400美元,但沒有多少單位選擇它,僅在競技比賽中有較好收效。

「世界輕武器」——二戰德國和西德時期的手槍發展歷史和設計解析

而與之隱形競爭的Walther公司,則在不久後的西德再一次招標案中也獲得了勝利,這次的結果便是P5型手槍的誕生。

本篇完結——本系列待續

這款武器,採用的是類似伯萊塔的迭代方式,還是對戰前設計的炒冷飯本身的設計注入並不多,不過因為傳統的設計應用的程度反而比HK多得多,這裡不過就多贅述了。

德國手槍篇到此完結,答應某位兄弟的USP寫不下了,會單獨做一個短篇,後面的設計競賽如果想看的話繼續更新,或是轉入機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