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墾58興於高產,敗也高產,幾十年過去只剩下“好吃”

2022-06-12由 雲眾地農服 發表于 農業

高杆稻有什麼優點

昨天公佈了全國糧食總產量資料,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值得喜悅。水稻一直是生活的主糧,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產量和品質都獲得顯著提升,水稻的品種選育出現了井噴,今年國審品種就有574個。新品種的興起至淘汰的時間越來越短,單個品種種植面積上千萬畝更難了。武漢金玉良種科技有限公司的劉定富老師在去年統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值得紀念的水稻品種,這些代表性水稻品種和種業技術解決了中國人的“飢餓”問題!農墾58是其中一員,曾紅遍過小半個中國,最高峰一年種植面積3292萬畝。

農墾58興於高產,敗也高產,幾十年過去只剩下“好吃”

農墾58是1957年從日本引進的品種,原名“世界”,最初在江蘇、浙江兩省試種,1960年在太湖地區進行大面積多點種植示範,取得良好效果,比農家品種要增產一成。在60年代初,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等省先後也引種試種,均表現優異。於是,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以農墾58作為單季和雙季晚粳累計種植達14200萬畝,成為南方稻區推廣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之一。

農墾58是粳型常規水稻品種,生育期較長,在江蘇作晚粳栽培160-180天,在湖南種全生育期125-150天;株高較矮,作一季晚稻株高100-110釐米,雙季晚稻80釐米左右,且株型緊湊,光合效率較高;適應性強,北起江蘇徐州,南至廣東韶關,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成都;耐肥能力強,用肥較多,分櫱多,穗數多,增產效果明顯,且耐遲栽,對促進長江中下游地區單季改雙季、秈稻改粳稻及高杆改矮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農墾58興於高產,敗也高產,幾十年過去只剩下“好吃”

農墾58有優點,但也有缺點,吃肥多,紋枯病重,枝梗、穎花退化嚴重(俗稱“翹穗頭”),還有一點是六七十年代沒有現代的脫粒機械,農墾58脫粒困難。有的稱農墾58是“糞桶子、藥罐子、工坨子”指耗肥、耗農藥、耗工,耗工包括加強水肥管理、脫粒難,總結很到位。

農墾58的退出主要是品種退化並喪失競爭優勢。種的面積大、留種年數多了,農墾58出現了嚴重的品種退化、分化,在湖南有歌謠形容說:“農墾58雜得惡,高子矮子各顧各,高子踩倒矮子的頭,矮子抱住高子雙腳……”。70年代中期,隨著產量更高、抗性更好的秈稻、粳稻品種選育,加上異軍突起的高產雜交水稻品種,農墾58原本的高產優勢逐漸喪失,經歷十多年的風光便完成了歷史使命。

農墾58興於高產,敗也高產,幾十年過去只剩下“好吃”

農墾58的米質好,穀殼較薄,出米率高。出米率高,不一定出飯率高,南方人剛開始不習慣吃粳米,在江西、廣東一帶體現較明顯,加之適應性問題,種植面積一直不大,出現收儲運銷困難問題,如今南方秈改粳也存在類似的收儲運銷阻礙。幾十年過去,在湖南、江浙一帶經歷過油水少、糧食缺乏的長者依然會懷念農墾58,記憶最深的是“好吃”,如今也只剩下“好吃”,在優質高產品種林立的今天,已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當然,農墾58並沒有消失,它貢獻了第一個粳型不育系“農墾58S”,開啟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作為優良親本,透過雜交、輻射、花培等技術,農墾58為晚粳稻育種作出重大貢獻,其衍生出的大面積推廣品種達上百個。

回顧農墾58的引進、推廣及退出,其興於高產,敗也高產,眾多代表性水稻品種都逃不過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