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假吃、催吐、海塞,“大胃王”們別再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2022-06-12由 新京報官微 發表于 農業

多創造少浪費是什麼意思

假吃、催吐、海塞,“大胃王”們別再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很多“大胃王”吃的早已不是美食,而是流量和KPI。這在傷害自身身體之餘,也造成了對食物的浪費。

文2156字

,閱讀約

需4.5分鐘

假吃、催吐、海塞,“大胃王”們別再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資料圖 某“大胃王”挑戰一次吃下1000只蟹。

文/思凝(媒體人)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李坤晉 校對 盧茜

對於很多資深吃貨來說,最大的夢想或許就是進到餐廳,指著餐單雲淡風輕地說:“老闆,炒一本。”但正所謂:世上美食千千萬,奈何胃口很有限;敞開肚皮隨便吃,體重體脂不忍看。

對很多吃不著、不敢吃的人來說,看別人吃,似乎成了解壓之道。隨著直播的興起,吃播成為一個獨特的門類,不少美食博主在網上教大家做美食、品美食,原本也是多元生態的一部分。但隨著主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吃播也漸次變了味,從分享美食變成了“胡吃海塞”,由此便催生了以吃為業的“大胃王”。

但此前已有媒體對“大胃王”群體進行揭秘:假吃、催吐、搞暗廣……而隨著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厲行節約之風颳起,某些“大胃王”造成食物浪費的問題也引發輿論關注。

━━━━━

“大胃王”吃的不是美食,而是KPI

如今,在各個影片平臺上,都不乏這樣的“大胃王”,一個人一頓飯動輒吃掉十來個人的食量。挑戰10斤包子、30斤炸醬麵、80斤披薩……總之,只有你買不起的,沒有他們吃不完的。

假吃、催吐、海塞,“大胃王”們別再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央視新聞截圖

食量大沒什麼原罪,不能說吃得多就必定是浪費糧食。但如果把部分所謂“大胃王”的問題簡單歸結為吃得多,那就是對其行業生態的認知不夠充分。

一人吃一桌,這顯然不符合人體科學,也並不是每個“大胃王”都有令人羨慕的“吃不胖”體質。實際上,很多鏡頭前展示的“大胃王”都是經過剪輯,他們有的邊吃邊吐,有的則是吃完後進行催吐。

此前,有一位UP主不小心上傳了一段沒有經過剪輯的吃播原片,徹底暴露了吃播的真相。影片裡,主播面無表情地在鏡頭前吃著油條包子和煎餅,邊吃邊順手拿起小碗吐了進去,然後把碗放到了鏡頭拍不到的地方。這樣咀嚼又吐出的動作,他重複了多次。

鏡頭前暴飲暴食、鏡頭外嘔吐不止,這既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也是對觀眾的欺騙,更是對食物的極大浪費。他們吃的早已不是美食,而是流量和KPI。

在KPI重壓之下,我想他們並不是帶著享受美食的心情在吃播,而是充滿厭惡和恐懼。即便是真正的吃貨,吃到後來也會心生怨氣。這一點,陳佩斯早在1984年春晚上的作品《吃麵》中,已表現得惟妙惟肖(一句話又暴露了年齡)。

既非發自真心的愛吃,網友們自然也感受不到食物所帶來的美好。於是,圍觀吃播變成了純粹的獵奇和起鬨,成了主播和網友之間的合謀,甚至有主播為了求打賞,不計代價。

之前的新聞中就曾經報道過,有主播直播喝酒猝死,有主播還有主播因為長期暴飲暴食、身體機能受損而去世。可以說,當吃播up主被“撐死”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到頭來,他們“吃垮”了身體,還讓很多食物直接被糟蹋。而“大胃王”給“雲吃飯”的觀眾傳達的飲食文化與習慣,也跟健康飲食和節約糧食等理念背道而馳。

假吃、催吐、海塞,“大胃王”們別再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央視新聞截圖

“大胃王”吃的不是美食,而是KPI

“大胃王”吃的不是美食,而是KPI

愛吃,是深藏在我們基因深處的求生密碼。對美食的痴迷古今中外皆然。老話說,能吃是福。如今早已不是缺衣少食的年代,我們面臨的食物極其豐富。既有讓人慾罷不能的柳州螺螄粉,也有遠渡重洋而來的澳洲大龍蝦;既可以在夏季品嚐滿身金色的黃油蟹,也能去義大利挖初秋的白松露。

然而,享受美食和浪費食物,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就此看,所有浪費食物的現象都需要譴責和拒斥,這不是對人不對事地針對“大胃王”,而是針對所有的浪費行為。比如,很多婚宴、商業宴請上,為了講求排場,往往是大魚大肉擺一桌,一些菜自始至終都沒人動筷子。

根據統計,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是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大型聚會浪費率更是高達38%。雖然糧食危機看起來是個很宏大的議題,但積少成多的道理卻不復雜。

現實中,一旦有人批評浪費食物,總會有人站出來反駁:這些東西都是自己花錢買的,無論吃掉還是扔掉,其實沒什麼差別,只有多消費、多浪費才能拉動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大家都節約不浪費,農民日子更難過。這是很典型的迴護邏輯,卻也是名副其實的“偽邏輯”。

首先,浪費就是浪費。每一粒米、每一塊肉背後,不僅有農民的勞動,還有大量的資源消耗。換句話說,你浪費的不只是錢,還是有限的資源。“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這點本該是常識。

其次,說農民會從浪費中獲益也是想當然。供需邏輯鏈條總是跟CPI等因素攪在一起。食物大量浪費、糧食價格上漲,雖然短時間內看農民收入可能會上升,但食品價格上漲必定意味著各行各業的成本增加,社會平均購買力下降,農民作為收入較低的群體,受到的影響將更大。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浪費都不能創造財富,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透過浪費來實現。那些口口聲聲說:“浪費糧食是給農民伯伯送錢”的說法,也別再自欺欺人了。

說到底,現代文明的確給了我們足夠的選擇自由,有錢人可以天天滿漢全席,但自由本身也暗含著節制和理性。

在此也想奉勸胡吃海塞的“大胃王”們,就別再拿著浪費當有趣了——傷害身體不值得,浪費食物更是可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