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家鄉的“老玉米”

2022-06-02由 白浪情 發表于 農業

玉米怎麼分辨老不老

家鄉的“老玉米”

我的家鄉張家口,位於河北省的西北部,距北京市不到二百公里。我自從十八歲穿上了綠軍裝離開了家鄉,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退休後,每年的七八月份都要回到家鄉度夏避暑。

在家鄉過夏天,不僅白天能看白雲藍天,夜晚觀星空滿天,享受著涼爽的微風,呼吸到清新的空氣;而且能夠吃到不上化肥、不打農藥的新鮮蔬菜水果,還有最誘人的煮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我有一位老同學,家住市裡,在市郊買了一塊地,地裡種了各種蔬菜和玉米。每到玉米可以煮著吃的時候,老同學都要掰些玉米和摘些蔬菜,送給我嚐個鮮。

大妹妹在鄉下也有一套房子,一座院落。院子裡中間種滿了各種蔬菜,有架豆角、西紅柿、黃瓜、苦瓜、茄子、辣椒、生菜、香菜、韮菜、大蔥等等,各種應季蔬菜應有盡有。

種蔬菜的四周長著一排排高大結著粗壯棒子的玉米。我們定時開車去摘蔬菜與掰些能吃的玉米。一個小院,院中的一塊小地,小地上長著的蔬菜可以供幾家人夏天食用,這可是純綠色食品。

家鄉的“老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我特愛吃煮玉米,吃著家鄉的煮玉米,還是青少年記憶中味道。家鄉的玉米味道,與我參軍後,特別是在東北工作,以及後來在大都市生活所吃到的煮玉米是不同的。東北人吃煮苞米(東北人稱玉米為苞米)是剝了皮去了須後煮的。

在大都市超市裡賣的嫩玉米,是不知經過多少渠道才上了貨架,從玉米杆上掰下來, 到了消費者的餐桌上不知需要多少天。這種玉米煮熟後吃起來色澤、口感、味道遠遠遜色於家鄉記憶中的味道。

家鄉的“老玉米”

家鄉的煮玉米,講究的是現掰、現煮,下鍋煮時要留幾層皮和帶玉米鬚,當玉米快要熟時,滿屋子飄著清香的味道,吃起來很有嚼頭,滿口香甜。從玉米杆上掰下的玉米,若過夜隔天、或將皮全部剝掉,再煮就沒有玉米本來應有的清香味,口感也不好了。我在外地吃到的煮玉米,遠遠沒有家鄉的這種味道。

對於煮玉米,有的人喜歡吃嫩些的,有的人喜歡吃老些的,我喜歡吃那種不老不嫩的,有嚼頭,又香又甜,十分可口。

家鄉的“老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青少年時期的家鄉,玉米的品種少,每家只在自留地和院子裡種些玉米。吃嫩玉米的也不多,也就是嚐個鮮。玉米主要是秋天成熟收割入倉後,做主食用,但每年還是能吃上幾頓煮玉米的。

現在的玉米品種多了,有專門供吃嫩玉米的品種,有黏玉米、甜玉米、水果玉米,還有五彩花籽玉米。我不知道這些玉米品種的籽種源於何處,培養種子時是否有轉基因的因素。總的來說,玉米的味道各異,香甜可口,我比較鍾情於黏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吃著味美的煮玉米,有一點我至今不甚明白,在東北、在大都市上市的玉米都叫“嫩玉米”,而在家鄉,則稱為“老玉米”。老玉米其實不老,不知何故家鄉的人都叫煮玉米為“老玉米”。

每到夏季玉米下來的時候,鄉下人帶著煮熟的玉米,來到市裡,走街串巷,高喊著“現煮的—老玉米”的叫賣聲。叫賣聲中,“現煮的”三個字喊得急促高亢,“老玉米”三個字低冗而拖著長音,強調的是現煮的玉米。

聽到叫賣聲,街坊鄰居紛紛岀來買上幾穗熱騰騰的玉米給家人吃。不管稱呼什麼,我是愛吃家鄉的“老玉米”。

家鄉的“老玉米”

張家口市萬全、懷安一帶,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以及玉米灌漿時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很適合種植黏玉米,當地政府大力扶持農民種植這種鮮食玉米。

從選種種植、田間管理、新鮮嫩玉米的收割,到生工車間的快速冷凍、包裝、冷庫儲藏,再到外運銷售,形成了黏玉米優勢產業鏈。鮮食玉米不僅在國內佔有很大市場,而且還岀口到海外。

家鄉的“老玉米”

張家口地區的鮮食黏玉米,色澤金黃,味道鮮美,口感純香,是天然美食,成了我國獨一無二的“中國鮮食

玉米之鄉

”。

弟弟和侄子們知道我特別喜歡吃嫩玉米,每次到北京都要帶些包裝好的冷凍黏玉米,這樣我就一年四季都可吃到家鄉的新鮮玉米了。

家鄉的“老玉米”

▲本文作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致謝原作者)

2021年9月10日 修改定稿於北京

作者:

侯忠(逸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