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大蒜身價飆漲,“炒蒜軍”卻選擇觀望不敢囤貨,咋回事?

2022-06-01由 河南商報 發表于 農業

2017年大蒜多少錢一斤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實習生 馬千惠/文 記者 趙墨波/圖

兩人見面一說話,還在嫌棄對方口中的大蒜味嗎?看了今天這篇稿子,你的觀念也許會發生改變:這也許是“土豪”的味道。

這兩天,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市場走訪時發現,今年大蒜的市場零售價格已漲至四五元一斤,遠超去年最便宜時的1元一斤。

“蒜你狠”是否正在捲土重來?

市場:今年大蒜價格漲至去年的三四倍

6月19日、20日,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走訪多家農貿市場時發現,今年青蒜的零售價格平均在3元一斤,幹蒜的價格平均在5元,最貴的達到了5。99元。

大蒜身價飆漲,“炒蒜軍”卻選擇觀望不敢囤貨,咋回事?

在康復前街附近的無公害蔬菜市場做大蒜生意的商戶李先生稱,今年的大蒜進貨價比去年貴了很多,已經翻倍。“我們這裡最近在修路,生意不好,我賣的4。5元一斤,基本上是便宜的了。”李先生說。

開封朱仙鎮宋寨村專門種植大蒜的農戶張先生稱,2017年時,他家種了4畝地的大蒜,結果2018年蒜價太低,大部分都砸自己手裡了。

大蒜身價飆漲,“炒蒜軍”卻選擇觀望不敢囤貨,咋回事?

今年的蒜價和去年相比,漲了多少?上述零售商李先生稱,他的進貨價比2018年漲了一倍,但就消費者而言,支出要高好幾倍。“去年最便宜時,一塊錢就能買一斤。”

金鄉大蒜價格指數顯示,截至2019年6月1日,大蒜月價格同比(和2018年同期相比)指數報收於176。96點,上漲幅度為8。57%;在周價格同比指數中,2019年4月15日報收於195。20點,2019年6月17日報收於263。80點。

從大蒜指數可以看出,大蒜的價格還在穩步上漲中。

溯因:種植面積減少,導致大蒜價格上漲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今年的蒜價大漲?

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城蔬菜市場的商戶劉建林稱,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年的價格太便宜,導致大蒜種植面積大幅銳減。供不應求,價格自然上漲。

大蒜身價飆漲,“炒蒜軍”卻選擇觀望不敢囤貨,咋回事?

劉建林還表示,其實今年大蒜價格大漲,從今年四五月份蒜薹剛下來時已露端倪。今年5月中旬,鄭州農貿市場的蒜薹售價在3。5元至4元 ,而去年同期,售價只有0。8元至2。5元。

“今年蒜薹價格創下了5年來的新高。” 劉建林稱。

近日,在山東省金鄉縣舉行的2019中國大蒜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劉佳公佈了全國大蒜主產區2019年大蒜種植面積遙感監測結果,全國大蒜種植面積比上一年減少了20%左右,其中山東省大蒜種植面積為234。62萬畝, 河南省主產縣為144。49萬畝,江蘇省主產縣為114。41萬畝。

2019年山東省金鄉縣大蒜種植面積為52。39萬畝,相對於2018年的64。50萬畝,減少12。11萬畝,減幅為18。78%。

開封的一位蒜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8年他家種了8畝大蒜,但當年價格太低,每斤賣了不到0。3元,到2019年時,他家就減少了一半左右,只種了4畝多。

卓創資訊的研究印證了近五年的鮮蒜價格走勢,由於種植和預計收穫面積的減少,今年的蒜價在收穫之前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

現狀:“炒蒜軍”選擇觀望,不再輕易入場

在大蒜買賣市場上,有三類商戶。

從農民手中批次拿蒜的,被稱為代理商;從代理商手中進貨,再進行大蒜倉庫冷藏者,被稱為收購商;剩下的就是跟普通消費者經常打交道的,以零售為主的小商販。

從事大蒜收購生意的宋先生,每年都會聯絡中牟、杞縣農民的代理商進行大蒜收購,按照預估的行情和大蒜收購量租用冷庫,等待青蒜變幹蒜。再去大蒜批發市場尋找自己的大客戶。

做了十年的大蒜差價投機生意的他,今年卻選擇觀望。

“今年幹蒜的進貨價就已經在4元左右了,青蒜的進貨價1。6元左右。但是由於青蒜是剛下來的蒜,水分大、不夠辣、也不好儲藏,零售時人們更傾向於購買幹蒜,青蒜基本上都是收回來放冷庫囤著來年再賣的。”言語間,面對1。6元的青蒜進價成本,宋先生顯得有些擔心。

宋先生分析稱,2018年蒜價大幅下跌,讓很多農民減少了種蒜面積,今年新蒜產量不如去年。“今年大蒜的價格還不算很高,畢竟去年收的蒜還在那裡頂著呢,等去年收的蒜賣完了,明年如果只靠今年囤的那點蒜來賣,又是一輪供不應求。”

“今年不敢大批次囤貨了,你不知道2018年的蒜商虧得有多慘。我們也沒有什麼渠道去詳細地瞭解大蒜的行情,囤貨全靠經驗和猜測。”宋先生說。

鑑於以上考慮,去年囤了50噸大蒜的宋先生,今年幾乎沒囤。

預判:1.6元一斤進的貨,到了消費者那兒,至少能賣7元

是什麼剎住了“炒蒜軍”急行的腳步?

宋先生給河南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青蒜的進貨價在1。6元一斤,蒜商在收蒜時都不知道自己收到的蒜被倒了幾手了,很多蒜商能收到1。9元的進價就不錯了。一年的冷庫存放、工人工資、青蒜晾曬成幹蒜的折損、出售時的包裝費,摺合下來,這一批囤的蒜賣到3。5元以上才不虧本。蒜商以3。5元一斤批發給市場的零售商,零售商對於這種單次購買需求量不大,但又是廚房必需品的調味品,利潤基本上要翻倍,價格就漲到了7元。

而且,現在所說的7元一斤僅僅是沒有經過倒貨的,也沒有算上因地域不同所帶來的房租和工資壓力。

“這就是我不敢囤貨的原因。”宋先生說,大蒜市場行情不明朗,無法準確判斷,如果今年僅僅是有投機商販惡意囤蒜伺機炒作價格,那麼明年一旦需求量上不去,就會造成無法預計的虧損。

宋先生認為,農產品的價格如此複雜,很大程度上與資訊不流通,交易流程複雜有關。由於中間涉及的環節繁多,商品銷售到普通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早已與在農民手上出售的價格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