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2021-07-02由 心曉天地 發表于 農業

建築業總產值如何計算

建築業產業發展的歷史變遷

(一)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建築業迅速發展,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其支柱產業地位逐步確定,支柱產業支撐作用愈發明顯,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來愈突出。1978年,全國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38。9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78%;1992年,建築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首次突破5%,達到5。21%;2009年以來,建築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5%以上;2017年,建築業增加值達到55689億元,比1978年增加55550億元,年均增速16。6%;建築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6。73%,比1978年提高2。95個百分點。自2002年以來的大部分年份,建築業增加值的增速均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參見圖1。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建築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其就業彈性遠高於國民經濟全行業平均水平。改革開放40年來,建築業健康平穩發展不斷地為社會提供了新增就業崗位,吸納了更多勞動力就業,穩就業作用明顯。1980年,建築業從業人數為648萬人,建築業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為1。53%;2017年建築業從業人數達到5530萬人,比1980年增加4882萬人,年均增加132萬人,建築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達到7。10%,較1980年提高了5。57個百分點。在大部分年份,建築業從業人數增速都高於全社會就業人員增速。參見圖2。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二)建築業產業規模

改革開放40年來,建築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企業實力快速壯大。建築業總產值、營業規模、資產規模迅速擴大,行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1980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僅為286。9億元,2017年達到213954億元,是1980年的745。7倍,年均增長19。6%。參見圖3。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1993年,全國建築業企業總收入為3187。22億元,2017年達到194165億元,是1993年的60。9倍,年均增長18。7%。參見圖4。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2004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合同總額為46199。00億元, 2017年達到439524。36億元,是2004年的9。51倍,年均增長18。9%;2004年,全國建築業企業新籤合同額為30143億元,2017年達到254665。71億元,是2004年的8。45倍,年均增長17。8%。參見圖5。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1993年,全國建築業企業資產總計為3719。51億元,2017年達到204664億元,是1993年的55。0倍,年均增長18。2%。參見圖6。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三)建築業效率效益

改革開放40年來,建築業企業創稅能力不斷增強,對國家財政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的貢獻也不斷加大。尤其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建築業企業上繳稅金呈快速增長態勢,稅金總額和人均稅額大幅提高。1991—2017年上繳稅收從43億元增加到6367億元,增長了近149倍,年均增速21。2%;年人均上繳稅收從403元增加到11515元,增長了近28倍,年均增速13。8%。2017年,建築業企業繳納稅金佔全國稅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稅)的比重達5。1%,比1991年上升3。7個百分點,成為國家特別是各級地方財政收入中穩定而重要的增長點。

1993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利稅總額僅為160。94億元,2017年達到12963。5億元,是1993年的80。55倍,年均增長20。07%;1993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利潤總額僅為64。69億元,2017年達到6986。05億元,是1993年的107。99倍,年均增長21。54%。參見圖7。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1993年,全國建築業企業按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24214元/人,2017年達到347462元/人億元,是1993年的14。35倍,年均增長11。7%。參見圖8。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工程專案的歷史變遷

(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總體狀況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保持快速增長,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圍繞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總體要求,著力提高投資的有效性,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投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在助力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道路上持續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

1981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僅為711。1億元,2017年達到631683。86億元,是1981年的888。32倍,年均增長20。8%。參見圖9。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構成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佔有相當的比重。1995年,建築安裝工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9395。1億元,2017年達到441771。54億元,是1995年的47。02倍,年均增長19。1%。1995年,建築安裝工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佔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0。06%,2017年達到69。94%,比1995年增長了9。88個百分點(參見圖10)。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二)固定資產投資房屋施工、竣工面積(不含農戶)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建築業房屋建設能力大幅提高,住宅建設規模連年增加,住宅品質明顯提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繼續加強住宅開發,增進人民福祉,全國住宅建設規模也不斷躍上歷史新臺階,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更美好更高品質住宅的需求。

從建設規模看,1995年,全社會房屋施工面積為120454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1090853。8萬平方米,是1995年的9。06倍,年均增長10。5%;1995年,全社會住宅施工面積為68557。9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576134。26萬平方米,是1995年的8。40倍,年均增長10。2%。1995年,全社會房屋竣工面積為58631。1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213609。03萬平方米,是1995年的3。64倍,年均增長6。05%;1995年,全社會住宅施工面積為37489。1萬平方米,2017年達到88241。82萬平方米,是1995年的2。35倍,年均增長3。97%。參見圖11和圖12。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從住宅品質看,上世紀七十年代,城鎮居民的住房大多為冬冷夏熱的平房、筒子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上下水等,條件簡陋,居住環境擁擠。而今,新建住宅種類豐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檔住宅、TOWNHOUSE、別墅等;既有低層、多層、小高層,也有高層、超高層等,滿足了人民日益增加的多樣化居住需求,人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2017年,城鄉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戶的戶比重達到97。7%和74。6%,城鄉居民使用衛生廁所的戶比重為91。7%和45。0%。與此同時,城市鄉村各種新建住宅小區和諧美麗,園林綠化率更高,配套設施更加全面先進便利,小區管理更加有序,人民在住有所居中享受新生活,創造新生活。

(三)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改革開放40年來,建築業企業緊跟改革開放步伐,抓住經濟建設的重大機遇,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專案的建設任務,確保了我國交通路網建設繼續提速,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資訊和能源等設施建設邁上更高臺階,改變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原有面貌。

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只有5。17萬公里,到2017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是1978年的2。46倍,年均增長2。33%。參見圖13。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2008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只有608萬公里,到2017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5000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是2008年的41。12倍,年均增長51。13%。參見圖14。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1984年,我國定期航班通航機場僅有88個,2017年我國定期航班通航機場達到228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是1984年的2。59倍,年均增長2。93%。參見圖15。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四)固定資產投資施工、投產專案情況(不含農戶)

1995年,我國施工專案為169163個,2017年我國施工專案達到889437個,是1995年的5。26倍,年均增長7。84%。參見圖16。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

1995年,我國新開工專案為103305個,2017年我國新開工專案達到647305個,是1995年的6。27倍,年均增長8。70%。參見圖17。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業產業發展及工程專案的規模、數量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