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2022-05-12由 山川文社 發表于 農業

漁陽與薊縣是不是一個地方

秦朝末年,朝廷徵召戍卒前往漁陽屯戍,陳勝吳廣受命,率領著數百人趕往漁陽,卻在中途遇到大雨,隊伍不能如期抵達。按照秦時律法,若不能如期完成,將以死罪處置。陳勝吳廣自知難逃一死,便率眾人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統治。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之後,各地紛紛響應。

漁陽郡,在秦漢時期,面積廣袤,有史料形容“統縣十二”。它的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密雲、懷柔、天津等地,且最北之地連線長城,最南部則鄰接渤海,可見,其地域之寬廣。然而,在不同朝代,有關漁陽郡的記載卻不盡相同,其中,以唐宋兩代記載最為矛盾。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那麼,為何唐人與宋人說法如此不一?歷史上的漁陽郡究竟是怎樣的呢?

根據唐人所載,秦時的漁陽郡位於今日的密雲地區。唐代編寫的《括地誌》曾稱,漁陽位於密雲縣南部十八里,這一說法在後世被加入《史記》,用以註釋。其後,在《史記》的影響下,“漁陽即密雲”的說法廣泛流傳,以至於後來《辭海》都將其收入。

建國之後,在最新的《密雲縣志》中,亦記載稱“漁陽郡原址位於密雲縣。。。 。。。南城子”。宋人卻不贊同唐人的說法,在他們看來,秦時漁陽郡位於今日天津薊縣,而非密雲縣。宋人的依據主要來源《太平寰宇記》,在此書中,曾言:“秦於此(指薊縣)置漁陽郡,兩漢因之。”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若人們熟知中國古代地理知識,應該會知曉,古時郡縣的名稱,是隨代分割命名。即: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每個郡縣的名稱及管轄範圍亦不盡相同。比如說懷柔,在明朝初期時,此地“析昌平、密雲地所立”。在唐朝,當時的懷柔所處的位置恰好是今日的順義。

換言之,順義若放在唐代,名稱即叫做懷柔。在古人隨代分割的影響下,極有可能造成後世說法不一。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秦代時期,絕不可能存在兩處漁陽郡,如此說來,密雲與薊縣,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漁陽郡?

唐人根據史料,先是為漁陽找到一個座標,即“漁水之陽”。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按照唐人的思路,漁陽附近必然有河,且它一定在河流的北岸。有了這個線索,尋找漁陽就好辦了,眼下只需要找到漁陽附近的河流。這裡又有另一個說法,即京津地區有一條白河,人們認為這條河即是漁河。

但經過仔細考究,發現,這條白河發源於河北沽源,又被當地稱為“沽水”,故而,漁河即白河的說法經不起推敲。

《水經注》中記載稱:“漁水位於漁陽東南方向,為平地湧出的泉水所形成,今城在斯水之陽,遂由此得名。”無論是發源地還是名字,漁水顯然都不是上文所提的白河。其次,在《密雲縣志》中,曾說:漁陽郡在密雲縣之南城子,這個南城子位於白河西側,而在古人“在河之陽”意思中,漁陽必然是位於河流的北岸,因此,白河不是漁水。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哪怕白河在歷史上有過變更河道,但是,在這期間,它如果沒有變更名稱的話,是斷然與漁陽郡扯不上聯絡的。

我們再來看薊縣,時至今日,薊縣境內還有一條漁水河道,除此之外,附近還有一座漁山。根據文獻記載,漁山在薊縣西北方向三里位置,高度約有百丈,周長約五里,漁陽郡則在此山的南方。且此書又稱,漁山多泉,於冬夏時噴湧成湖。

按照這個說法,我們可知,漁陽得名於漁山或漁水,百姓傍山(水)而居,由此有了漁陽郡的說法。密雲、平谷在秦漢時期,確實在漁陽郡管轄範圍內,但漁陽縣城與郡所卻不在密雲境內,簡單來說,即包容與被包容的關係。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秦朝在覆滅六國後,仍設有漁陽郡。由於兩千多年前,漁陽位於邊遠地帶,戰略位置重要,秦始皇對此十分重視,無論是修築長城還是建立馳道,皆經過漁陽附近。至西漢時期,漁陽郡仍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且在此時期,漁陽的經濟、軍事以及各民族交流,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由於,漁陽地區處於漢族與少數民族交戰的前線,漢朝曾派重兵屯戍此地,以便鞏固統治。

在魏朝以後,漁陽郡地理位置優勢漸消,至西晉後,漁陽建制被廢除,懷柔劃分至燕國範圍內,但到了十六國時,漁陽郡又被恢復。北朝時期,漁陽郡再次出現遷移,幾經變換,至隋朝統一方才確定,此時的漁陽郡由原來的管轄十二縣減少到一縣,即:無終縣(天津市薊縣)。

唐朝時,漁陽郡改名為薊州,原來的縣城改為漁陽縣,自此,漁陽郡消失。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隨著世代變遷,現今,光知道名字卻不知道地點了

並且,“漁陽”也被後世詩人常用為意象,意為征戍之地。有詩句“昨夜夢漁陽”。“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

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並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參考資料:

『《密雲縣志》、《括地誌》、《史記·燕世家》、《太平寰宇記》、《水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