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2022-04-29由 深度解讀局 發表于 農業

中國面積比印度大幾倍

中國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而印度只有298萬平方公里,

按道理,我們的耕地面積應該完爆印度,但事實上,中國西部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地勢海拔陡峭或荒漠化嚴重的無人區,而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卻以平原為主,沃野千里。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根據2021年統計的最新資料,中國的耕地面積約為19億畝,摺合算來應該是121萬平方公里,比2016年減少了1億畝,而

印度近幾年來統計的耕地面積約為159萬平方公里,約比中國多出30多萬平方公里的耕地。

而且印度位於熱帶地區,常年受到熱帶季風的影響,溫暖溼潤的環境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只能種一到兩季水稻,但是在印度大部分平原地區每年都可以種植三季水稻,這就是自然方面的優勢。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印度和中國都屬於世界人口大國,且在人口總量方面無限接近,按理說,上天給了印度這麼好的農業發展條件,也就給了印度自食其力的潛能,

但在1949年前後,中國糧食產量就和印度拉開了距離,

而且是幾乎兩倍的差距,雖然中間偶有波折,但總體來看,截止到目前,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糧食產量差距是比較恆定的。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國家統計局給出的資料,中國2020年的糧食總產量為6。69億噸,穩居世界第一,而印度僅有3。62億噸(當然憑藉這個資料也能排在世界前三),資料一對比,差距就很明顯了,又是熟悉的兩倍差距。

糧食自古以來就涉及到國家安全,自然也沒有哪個國家會忽視這個問題,相信印度當局也不會,但是,印度明明擁有耕地面積廣和自然條件突出的優勢,

為什麼糧食產量老是追趕不上中國,

是印度的“洪荒之力”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還是另有其他難言之隱?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印度產糧後發力不行的真實原因

我看到網上有很多朋友說,印度糧食產量跟不上國民需求是因為其工業基礎實在太薄弱了,俗話說,

工業反哺農業

,要想提高糧食產量,少不了化肥,農藥以及一些高科技的使用,但這些剛好是印度最稀缺的東西。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工業影響農業肯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

裹著紅粉的玉米種子,其抗病,抗蟲性肯定要比沒有裹著紅粉的玉米種子強,

這就是工業改善農業的一個重要體現,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我們也面對著一窮二白的國內實際現狀,可這個時候已經和印度拉開了幾乎兩倍的糧食產量差距,說明工業並不是影響印度農業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原因。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另外,還有人指出,印度農業後法力不行可能與其土地制度有關,

印度前後雖然也經過了幾次土改,但收效甚微,

像佃農現象以及一些根本就沒有自己土地的農民還有很多,這些在無形之中也就影響到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提不上來似乎也就說得過去。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但是,在1949年,中國的第三次土改還沒有完成,但那時中國的糧食產量就已經達到了1。13億噸,而印度只有0。63億噸,這剛好也能說明,土地所有權問題和工業發展情況確實能夠影響到農業產量,甚至有時候能夠起到決定作用,但其並不是拉開中印兩國糧食產量差距的決定性因素。

自1949年以來,中印兩國就開始按照不同的農業發展道路行走,

中國後來印發的中央1號檔案幾乎都是關於解決現有三農問題的政策方案,而印度前後也經歷了農業綠色革命。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總之,兩國都是在農業發展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但時過境遷,印度和中國在這方面的差距依舊沒有改變,還幾乎保持著兩倍的恆定值,說明影響這方面最主要的不是人為因素,而是某種不可抗力因素,那就是自然。

接下來我分析的這個原因,可能會突破很多人現有的認知,那就是關於印度乾旱的問題,

上天給印度農業打開了一扇窗確是事實,但同時也為其關上了一扇門。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我們印象中的印度,處於南亞四大陸,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豐富應該是基本操作,但別忽視了另一個常識,

降水量再豐富的印度也躲避不了高蒸發量,

熱帶季風氣候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高溫。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熱帶季風氣候,被熱帶季風氣候支配的國家或地區,一年實際上只有兩個季節,

旱季和雨季

,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大於1500mm,而印度北部又有一個無法逾越的天塹——喜馬拉雅山,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使雨水幾乎全部落到了印度本土上,所以,印度雨季洪水氾濫成災已經成為了習以為常的事情,這也算是對農業的一種摧殘吧。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我們再來看第二點,熱帶季風氣候往往伴隨著高溫,

年平均氣溫為20度左右,最冷月份往往也能達到15度以上,

溫度高蒸發量自然也就提上去了,雨季湍而急的雨水出了部分滲透到地下之外,大部分都隨著河流最終流向了海洋,到了非雨季,尤其是到了歷經秋冬蒸發後的春播季節,有限的水資源和高溫環境能夠直接壓制農作物的萌芽率和出土率。

當然印度也並不是每年都有旱情,但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成為了控制印度降水量的生死門,

如果當年西南季風來的時間稍晚點或者勢力比往年有所減弱,一般都會出現大面積甚至是全國性的乾旱,

這讓印度叫苦不迭,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印度人民只能抽取地下水用作生活水源。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比如2019年,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就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其首府金奈境內的四座大型水庫趨於完全乾涸,大量居民的生活水源要麼是地下水,要麼就是當地政府從數百公里之外用水車運送過來,而造成這次乾旱的起因就是這年的西南季風帶來的雨水比往年減少了約29%。

印度公共廁所為什麼少且衛生條件總是讓人詬病?當地政府不願意投資可能也是一方面,但主要原因就是沒水,水資源實在是太珍貴了,生活用水還勉勉強強,可能有人說印度有一條著名的恆河,靠恆河灌溉難道不行嗎?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但你要翻開印度地圖就可以看見,

恆河盤踞在印度北部,中部和南部根本就無法享受到恆河帶來的福利,

不像中國,北部一條黃河,南部一條長江,其中密密麻麻的支流構築了一套錯綜複雜的水利網。

印度農業部長拉達莫汗辛格就曾表示,不能將印度糧食生產後發力不行的原因完全歸結於農業技術不行,乾旱對印度農業生產的影響甚至不亞於農業技術。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印度每年下種的時間大概是在6月份,而且必須等到季風的如期到來,如果季風有所延遲,那麼其播種的時間也得往後同幅度延遲,否則就得面臨減產,甚至是絕收的後果,

如果當年西南季風帶來的雨水遠不及往年豐富,就會出現大面積減產。

所以印度農業完全成為了一個靠西南季風吃飯的行業,為了緩解這種症狀,印度政府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力新修水利工程,靠水利工程儲存水資源。

耕地比中國多且自然條件優越的印度,為何糧食產量趕不上中國?

但是,水利工程往往只能改變區域性地區水資源分佈不均的情況,但

大範圍甚至是全國性出現乾旱情況時,水利工程能夠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

而且修築水利工程也需要較強的工業基礎,搞不好就可能在雨季提前決堤,造成二次傷害,技術和強大的財政支援,這些都不是印度最具有的,因此對農業的影響也是最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