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婚否,孩否,絕不是綠肥紅瘦

2022-04-28由 紅網 發表于 農業

婚否是填是否嗎

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其中最低的上海只有4。4‰。一線城市結婚率持續走低的背後,反映出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年輕人愛情、婚姻觀念的轉變。婚後是否要孩子已經成為年輕一輩與老一輩婚姻觀的最大分歧,受訪的90後中,近三成傾向於婚後不生孩子,並且表示希望將來的另一半與自己有相同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90後的擇偶標準、婚姻狀況;而在50歲以上受訪者中,95%以上表示婚後必須要孩子。(9月20日 《中國青年報》)

Hi,談戀愛嗎?不結婚那種?

當下,受社會思潮多元化、開放化、包容化的發展影響,曾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已然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動遮蔽”,如今的新興一代,尤其是對於大多數90後適婚男女青年而言,更多的是將“單而不婚,婚而不生”奉為生活圭臬,他們寧可享受一個人“孤獨的自由”也不願承受婚姻生活中那些“甜蜜的憂愁”,他們寧願在“二人世界”中相伴到老,也不肯在“三口之家”中幸福伴著煩惱。而對於將“婚姻家庭”“兒女後代”視為生命“必需品”的父輩而言,如今大多數年輕人的“不婚不生”主義,簡直是“離經叛道”般匪夷所思,成為了亙橫於兩代人思想堡壘之間那道無法跨越“天塹鴻溝”。

實際上,若是分析總結當下的“不婚族”與“丁克族”不願進入婚姻不願婚後生子的原因,也無外乎是現實與理想、自由與束縛之間的博弈。如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年輕人的個人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當“一個人剛好,兩個人高貴,三個人好累”的觀念悄然蔓延,婚姻和孩子便不再被視為生活的必需,尤其是對於女性,特別是受到過高等教育薰染的女性,她們更注重精神的自由、個性的獨立,認為婚姻和生子應有自我意志決定,不應受社會、傳統、家人的影響;此外,一線城市生存的壓力、結婚、生育、養育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再加之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地雞毛”和生娃所帶來“甜蜜暴擊”,亦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其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選擇,時代決定思維。因此,年輕一輩應該體諒父輩們“催婚催生”的急切心理,而傳統的“老一輩兒”也應該理解子女們“愛情可貴自由萬歲”的“獨立宣言”。因為無論是結婚與否,生娃與否,都是選擇,卻無關對錯,只要心理建設足夠強大,能夠從容接受因自我選擇所帶來的結果,那麼,對於所謂的“流言蜚語”,俱可一笑置之。

選擇了結婚生子,就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就必須扮演好夫妻、子女、父母等多種家庭角色,承擔該承擔的壓力,負責該負責的擔當。當然,生活中那些瑣碎的、解不開的“小疙瘩”是必然會出現的,但是親身體驗過由“二人世界”過渡為“三口之家”的幸福感、甜蜜感也是無可比擬,無法言說的;而若是選擇了“高貴的單著”或是將“兩個人的浪漫”進行到底,亦不是不可以,因為不管是婚姻還是生育,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

況且,真正好的愛情,本應該就是兩個自由的靈魂相互吸引,同頻共振,生育之事,也只有情感上和心理上都水到渠成,方可錦上添花,若是在自己都沒有準備充分的前提下,為生而生,才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不負責任;當然,不婚或是不生,確實是自由、灑脫、“零壓力”,但也要做好日後,尤其是年老之時偶感寂寥、無所寄託的準備,雖並非一定,但人的情感和思想必然會隨著歲月轉換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一定要確定所有的結局都在可接受的“射程範圍之內”,再來勇敢、驕傲地向所謂的“傳統”和“公序良俗”說“不”。

綜上,這結不結婚,生不生娃,絕不是一道非對即錯的判斷題,而是一道主觀問答題,且標準的正確答案也遠不止一個。選擇不同,結局自負,婚否,孩否,絕不是綠肥紅瘦。

文/安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