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從“大泥溝頭村”到“達尼畫家村”的蝶變

2022-04-23由 中國旅遊報 發表于 農業

500人的村幾個村幹部

四月的清晨,位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大泥溝頭村的綠澤美術職業學校的畫室內灑滿陽光,學生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研習作畫。學校對面,一座座獨棟別墅錯落有致,一間間琅琊瓷、木雕、繪畫工作室隨處可見,其中綠澤畫院最為矚目,成千上萬幅畫作在此展出,參觀來訪的客人絡繹不絕……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達尼畫家村”。然而30年前的這裡,還是一片荒蕪。

村裡來了“作畫”人

“雖然那時候我們不知道發展什麼,但我們卻明白綠水青山丟不得。”站在村落裡,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大泥溝頭村的老書記張財金感慨頗多。

30年前,三面環山、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的大泥溝頭村毫無生氣,“大泥溝”三個字是這個村子最直觀的寫照。為了改善村子的環境,村幹部們帶領村民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護林工作,到 2002年,大泥溝頭村的林木覆蓋率達到了50%以上,造就了綠樹環繞、山清水秀、果木點綴的“世外桃源”。

2003年,輾轉多地的解中才來到了大泥溝頭村,這裡背山望海、綠水環繞的自然環境瞬間擊中了他的內心,這就是一直在尋找的能夠讓他安心創作的“世外桃源”。在與村幹部的洽談中,關於這裡發展前景的共識更是堅定了他在此落戶的決心。綠澤畫院由此起步。

為呵護這一朵文化之花順利綻放,張家樓街道從土地、規劃、資金、審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扶持。僅用兩年,綠澤畫院就從一排瓦房搬進了8000平方米的畫家樓,畫師從幾十人增加到500多人,目前,月出口油畫近2000幅,國際市場供不應求。綠澤美術職業學校、綠澤美術館也先後建成。

從“大泥溝頭村”到“達尼畫家村”的蝶變

圖為繪畫愛好者在達尼畫家村習作 張家樓街道供圖

目前,青島綠澤畫院佔地72畝,擁有畫室1。5萬平方米、畫師762人,其油畫、水彩畫、丙烯畫作品出口歐美十幾個國家,行銷國內20多個省市,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解中才也在此完成了藝術創造的階段性攀升,2010年《冬日暖陽》《亭亭白樺》《吉祥花》三幅作品被中宣部陳列收藏,躋身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行列。

貧困村變成藝術村

在通往大泥溝頭村的路上,“十里油畫長廊”格外搶眼,已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獨有的“雕塑藝術+立體景觀+名畫展示+主題旅遊”藝術平臺。結合世界油畫藝術發展歷史和畫派特點,油畫長廊從南至北依次沿路建設佛羅倫薩、威尼斯、荷蘭等八大畫派區,給人以在歷史長河中漫步的穿越感。

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綠澤畫院落戶後,青島西海岸新區先後投資800萬元、街村兩級投資100萬元,將市區到大泥溝頭村的6。5公里通村路和村內3。5公里、縱橫6條街道全部硬化,在村內進行了高標準綠化、亮化,並對全村村民住宅進行了改造。在總投資1。2億元的十里油畫長廊,重點建設了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兩處油畫展覽廳、27棟夢想空間畫家工作室,提升了當地的服務接待功能。

優美的自然生態、日漸濃厚的藝術氛圍,讓大泥溝頭村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嚮往之地,外來人在此安家,村裡人更是走上了文化產業的致富之路。

2003年,程貴峰從沂蒙來到大泥溝頭村落戶,和妻子、妹妹一同進行油畫創作。如今,程貴峰有了自己的三層小洋樓,經營著自己的畫室,賣畫年收入最高可達20萬元。

大泥溝頭村青年張友傑在某職業中專學習素描,回村看到新建的畫院之後,經過一番考察,他毅然決定選擇退學,跟隨畫院老師學習油畫,學習5年後,張友傑在村裡獨立門戶接單創作,完成了創業人生的最初積累。2017年,張友傑創辦了自己的油畫咖啡館、藝術畫廊和民宿專案,嘗試將油畫創作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如今,他的咖啡館已成為網紅打卡地,一條抖音的點選量就達到3。5萬人次。

從“大泥溝頭村”到“達尼畫家村”的蝶變

圖為張友傑油畫咖啡館 張家樓街道供圖

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土地流轉,村莊的現代服務業也隨之興起,村民成了“小房東”或者“小老闆”,透過經營個體商業網點等方式實現增收。目前,大泥溝頭村村集體收入達到1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36萬元。以綠澤畫院為龍頭,大泥溝頭村走出了一條“文化開路、旅遊搭橋、促進三產”的強村富民之路。

曾經偏僻落後的大泥溝頭村成了遠近聞名、畫師雲集的“達尼畫家村”,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這裡成為“中國長江以北第一畫家村”。2019年,該村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從“大泥”到“達尼”,名稱的改變,似乎在保留對這片土地深厚感情的同時,又透過與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達·芬奇有所關聯的方式,表達著自身與世界藝術的強烈連線。

多元發展形成良好文旅生態

隨著油畫產業的發展壯大,張家樓街道積極培育陶瓷、石刻、根雕、繪畫等各類文化業態,構建起集藝術創作、作品展示、產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養於一體的文化全產業鏈。琅琊瓷文創園、黑陶博物館、瓷板畫展覽館等一批特色文化專案相繼入駐。龍湖美術館、文旅融合創意園、悅觀杏壇畫院等先後引入。琅琊瓷、石刻、根雕等文化元素注入,撬動了濟南、青島、曲阜等多地文化資源,文化產業產值年均3億元,張家樓街道先後獲評“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範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依託豐富的文化和生態資源,張家樓街道編制實施了全域旅遊專項規劃,促進研學遊、休閒遊、體驗遊等文旅新業態蓬勃發展。青島綠澤畫院、琅琊瓷文創園等10餘個文旅企業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每年研學人數達2萬人次。花語人間、櫻皇谷、御景園等一批休閒觀光景區遊人如織,千畝紅楓林成為每年秋季的網紅打卡地,“畫·荷畔”精品民宿、澤豐生態園等地成為城區市民郊遊的理想去處。

從“大泥溝頭村”到“達尼畫家村”的蝶變

圖為張家樓藝術廣場 王德偉 攝

2018年地鐵13號線的開通,極大帶動了城區人口的流動,2021年我國最深跨海地鐵——青島地鐵1號線正式執行,更是讓西海岸新區拉開“同城發展”的新篇章,這為身處西部的張家樓街道帶來了文旅發展的更大契機,張家樓成為周邊遊、郊區遊的熱門選擇,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2億元。

如今,達尼畫家村已成為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的一張名片。張家樓街道辦事處宣教文衛中心主任王璇告訴記者,目前,達尼畫家村正在進行綠澤畫院二期、張家樓美術文化基地等專案建設,黑陶博物館專案也即將開工,圍繞“油畫”展開的文旅生態將愈發飽滿。(作者:李傑 記者 肖相波;編輯:宋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