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2022-04-16由 雲南日報 發表于 農業

雲南有幾個雲縣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9月29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15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臨滄市雲縣榜上有名。10月15日出版的《雲南日報》,採用頭版訊息加整版特別報道“1+1”的形式,深入報道雲縣近年來的變化以及該縣立足資源稟賦,整合人力、物力、資金等各方面資源,大膽探索,開拓創新,推出的系列特色脫貧攻堅措施。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黨員幹部重新認識了‘三農’工作;村組幹部重新認識了自身的責任擔當;山區群眾更加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

——這是雲縣委、縣政府對脫貧攻堅的總結。

處級幹部在一線指揮,鄉村幹部在一線攻堅,工作隊員在一線堅守,包村幫戶幹部在一線助攻,紀檢監察干部在一線督戰,切實把掛窮鄉、包窮村、扶窮親的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這是雲縣在脫貧攻堅中的務實舉措。

那麼,雲縣的成績怎麼樣?我們先來看一張成績單——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

雲縣是如何做到的?

◆◆

以經營幫帶模式,形成產業致富聯合體

配套“55111”幫帶政策

特色產業幫帶、股權收益幫帶、轉移就業幫帶

使貧困群眾有穩定脫貧的產業支撐和增收渠道

駐村隊員

在一線成長

“村民所需,就是我們工作所求,服務村民是我們扶貧工作隊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村民所需,就是我們工作所求,服務村民是我們扶貧工作隊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已經故去的雲縣國稅局幹部張金明的一句話,也是對他駐村2年最好的總結。

張金明於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被派駐雲縣後箐彝族鄉玉碗水村,先後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副隊長。2017年8月,張金明因病逝世。

駐村扶貧期間,張金明起早貪黑,走村串戶,與群眾打成一片。在他逝世後,大家才知道,駐村期間他一直帶病堅持工作。

雲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和脫貧攻堅小分隊隊員來自省、市、縣、鄉黨政機關,他們發揮瞭解政策、熟悉業務、聯通上下的優勢,晝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全力抓好保安居、興產業、強基礎、增收入、促民生、建檔案等各項工作,無怨無悔當好“突擊手”。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今年1月,雲縣委組織部的茶曉東被派駐茶房鄉村頭村,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他對駐村工作有了新認識:“隨著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深入,群眾越來越認可工作隊實實在在做事情,我們與群眾的距離拉得更近,黨群幹群關係也更好了。”

包村幫戶幹部在一線助攻,雲縣建立完善幹部幫扶機制,建立掛鄉(鎮)包村幫戶機制,2個省級部門、17個市級部門、93個縣級部門掛包到村,4656名幹部幫扶到戶,每名幹部分別掛鉤1至5戶貧困戶;組建65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129支駐村扶貧工作小分隊,分別進駐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做到村村都有扶貧工作隊、戶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縣級領導每半月1次到掛鉤村指導工作,幫扶幹部定時不定時走訪幫扶戶,開展幫扶幹部同掛鉤戶幹一天活、吃一頓飯、交一片心的“三個一”活動。

村組幹部

在擔當中成熟

“我們村若要富,就要先把路整好。”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我們村若要富,就要先把路整好。”這是2003年李旺元任大朝山西鎮坡頭村黨支部書記時的承諾。

當時,坡頭村還是一個閉塞、貧窮的小村落,除了穿村而過的大朝山電站對外公路,其他村組路全是土路。

為了實現承諾,他組織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研究和討論道路鋪設問題,併到鎮政府和縣、市有關部門爭取專案。2016年,他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建設,把最後一個村民小組的泥土路修成了水泥路。

李旺元說:“搞脫貧攻堅,我們村幹部責任更大了,要帶著困難戶一起發展,種瓜種菜、養豬養牛都行,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幾年前,坡頭村除了種糧食,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沒有專案資金支援,他主動向上級部門爭取,有了專案但群眾沒信心,參與積極性不高,他帶領支部黨員奔走發動,並帶頭做出示範。專案實施後,群眾有困難有問題,他幫忙解決或聯絡技術人員指導。

到2016年,隨著一系列脫貧攻堅政策在坡頭村落地,全村產業發展呈現出了種植為主、養殖為輔的良好勢頭。全村有茶葉3000多畝,核桃2200多畝,澳洲堅果、魔芋、櫻桃……村裡的經濟林果成了氣候,牛羊養殖和蜜蜂養殖等專業合作社相繼成立。

李旺元成為雲縣脫貧攻堅中,鄉村幹部在一線攻堅的一個縮影。

雲縣村組幹部自覺履行主體責任,頻繁奔走於各自的“責任區”,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主要攻堅力量。790多名村幹部身處脫貧攻堅最前沿,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始終吃苦在前、戰鬥在前,任勞任怨當好“主攻手”。

內生動力

在奮鬥中激發

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脫掉‘貧困帽’要靠自己摘,要知黨恩!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2015年,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了,大朝山西鎮坡頭村駐進了扶貧工作隊,幫扶幹部三天兩頭往貧困戶家中跑,政策宣傳、精準幫扶各項工作在瀾滄江西岸的小山村鋪天蓋地展開。

“扶貧不外乎就是給點錢、給點糧、給點物,讓貧困戶能夠打發揭不開鍋的日子。”剛開始,村民李光鬥並沒把黨委、政府的這些舉措放在心裡,他壓根不知道什麼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諸如危房改造、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扶貧政策將信將疑。

一天,李光斗的掛鉤幫扶幹部進了家,與他拉起了家常,把家庭成員、收入來源、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情況問了個遍,接著談到了黨和國家的精準脫貧目標和具體的政策措施,並與他就家庭發展和脫貧致富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李光鬥覺得這位幹部的話句句都說在了自己的心坎上,從此,李光鬥打消了疑慮,他說:“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脫掉‘貧困帽’要靠自己摘,要知黨恩!”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2016年春,李光鬥家的房建工程正式動工,那年冬季,全家人如願以償地住進了嶄新、舒適、安全的新房子。

之後,李光鬥一家不斷髮展產業,增加收入,到2017年,這個3口之家的家庭經濟純收入從2014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1。6萬多元。

走進佔地面積125畝,安置了150戶的雲縣茂蘭鎮安樂古村安置點,撲面而來的是一派新村新氣象。在建房過程中,村裡組成了建房理事會和建房互助組。前期,理事會主要做好易地搬遷、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的宣傳,在施工中則協調好用水用電用材等相關事宜。新居建好後,理事會把工作重心放在鄉風文明建設上。村莊規劃依山傍水,建築設計尊重民族傳統,村裡村外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畫在農家小院的牆裡牆外隨處可見。

雲縣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統一,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以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實際行動,樹立“我要脫貧”的理念,堅定“我能脫貧”的信心,提升“我會脫貧”的能力。

一人駐村

全家扶貧

“這段時間村裡工作很重要,我作為工作隊長責任重大,不能再耽擱了。”做完手術不久,身體還未完全恢復就要去駐村,看到家人的擔心,羅天萍如是說。

“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事影響到工作,不怕,工作上有什麼做不完的,我們能夠做的拿回來家裡我們幫你一起做。”看到女兒如此堅決,教了一輩子書的羅天萍父親安慰女兒道。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羅天萍是雲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下派到茂蘭鎮安樂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父親的話只是羅天萍一人駐村,全家支援的一個縮影。

父母年邁,丈夫工作又忙,自己身體隨時還亮紅燈的她,為何還如此拼命?早在去年3月被派駐村時,身邊的朋友都表示不理解。“既然下命令了,就證明組織需要我,我義無反顧。”她回答。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而她的病卻已經是20年的老毛病了,去年7月初,正值全縣上下開展貧困物件動態管理工作時,由於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她患了20多年的膽結石病突然發作,平常一針見效的病這次讓她疼了兩天三夜都不見好轉,但由於當時村裡工作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作為工作隊長的她無法抽身住院治療。

她咬牙堅持,一邊工作一邊在村衛生室接受治療。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病情被拖到不得不手術,她才回縣城住院治療。期間她透過微信與工作隊員交流工作,一刻也放不下村裡扶貧的事。

如今安樂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過去的貧困村變為了鄉村振興的示範村,人居環境改善,老百姓看在眼裡、喜在心頭,真真切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紛紛誇讚“羅姐來了,安樂村真變了。”她的掛鉤戶說:“我不叫你領導,我叫你姐,我已經把你當作自家人了。”

科普助力

示範引路

“提高農業產業科技含量,促進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是斬斷‘窮根’的保障。”透過調查,曾在科技部門工作的饒用國認識到,玉碗水村農業產業收益低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饒用國現任雲縣委黨校副校長,2015年8月任後箐鄉玉碗水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3年多的脫貧攻堅,饒用國和他的工作隊員與村兩委團結奮戰,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取得可喜的工作成果。

開啟饒用國的電腦,點開硬碟儲存資料,就可以瀏覽全村539戶農戶1954人的綜合性翔實資料,脫貧攻堅各項指標資料分門別類,大部分脫貧攻堅檔案資料都形成了電子檔,這些電子檔基本上是他在3年中自己動手完成的。

雲南十五個縣(市)脫貧摘帽丨雲縣:為了群眾安居樂業

饒用國駐村3年多時間裡,充分發揮當時在雲縣科協工作和市縣科協掛鉤幫扶玉碗水村的優勢,積極向上級爭取將“雲南省科普惠農興村”、科普培訓等專案落地,在玉碗水村建成了科普活動站和農函大辦學點,配齊了科普宣傳員,建立了科普志願者服務隊伍。專案實施瞄準玉碗水村產業發展需求,對症下藥,針對核桃和茶園的管護、冬季農業開發、中草藥種植等方面進行科普示範及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產業科技含量。

饒用國與村“兩委”一道,採用示範與培訓方式,建立了核桃、茶葉科學管護和中藥材、米蕎、佛手瓜薯、藤椒等種植示範基地,聘請科技專家開展實作培訓與舉辦專題科普培訓班,手把手教,透過看得見、信得過、容易學的科普服務方式,說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賺,達到了農民增收的目的。

“換個肩膀不歇腳”

——訪雲縣委書記李明奎

“脫貧攻堅是一個不斷尋求新方法、積累新經驗的探索過程,關鍵是找對符合自身特點的新路子。”雲縣委書記李明奎說,雲縣立足資源稟賦,整合人力、物力、資金等各方面資源,著眼長遠目標,大膽探索,開拓創新,推出了系列特色脫貧攻堅措施。全縣透過層層簽訂責任狀、強化責任落實和跟蹤問效,壓實了各級各部門脫貧攻堅責任。

“以行政村為單位,組建精準普查工作隊,對全縣所有農村戶籍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現狀進行地毯式精準普查;建立非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臺賬,適時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和貧困物件動態管理;將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勞動力、收入來源等分為藍卡戶、紅卡戶,開展差異化精準施策。”李明奎說,在此基礎上,雲縣實施非貧困戶帶貧困戶學創業、合作社帶貧困戶學管理、龍頭企業帶貧困戶學營銷的“三帶一幫兩促進”產業扶貧模式,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生產大戶+合作社+農戶”“電商+貧困戶”等經營和幫帶模式,形成產業致富聯合體。同時,配套相關幫帶政策,突出特色產業、股權收益、轉移就業三項幫帶重點。

李明奎介紹,雲縣還建立了“黨政同責、上下同行、幹群同心、長短同謀,以掛鉤助保障、以包村助幫扶、以幫戶助脫貧、以產業助增收”的“四同四助”黨建扶貧雙推雙促工作機制,把黨組織強起來,把黨員身份亮出來,帶領貧困群眾幹起來。

“換個肩膀不歇腳。實現貧困縣退出只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418戶4847人,到2020年鞏固貧困縣退出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還很繁重,我們將聚焦未脫貧人口脫貧和已脫貧人口鞏固兩大任務推動脫貧攻堅。”李明奎表示。雲縣明確了未來3年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思路,使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序銜接,透過實施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雲南日報記者:李春林 謝進

美編:張俊輝 潘彬瓊

責編: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