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協同破除舊婚俗 聯手樹立新風尚——重慶市大足區多方協同推進婚俗改革紀實

2022-04-10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農業

大足民政局大廳幾日上班

引子

“新時代,風尚高,婚喜事,簡辦好;講文明,樹新風,不攀比,無煩惱;不鋪張,不浪費,好傳統,人人曉。”在重慶市大足區,伴隨著一張張倡導婚事新辦的宣傳單、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與鋪張浪費的舊婚俗“說再見”,與簡潔莊重的新風尚“說你好”。

自從今年4月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以來,重慶市大足區深入挖掘“大足石刻”所蘊含的優秀婚姻家庭文化,構建起“黨政領導、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婚俗改革工作格局,培育出“敬愛、和睦、孝善”的本土特色婚姻家庭文化,形成了“簡約而不簡單、低調而有內涵”的婚俗禮儀之風,逐漸樹立“好故事立典範、好家風代代傳”的優良家庭觀。

本報記者 柳 旭 祝 闖

民政創新登記

增加儀式感,傳遞責任感

“我們願結為夫妻,從今天開始,共同肩負起婚姻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諒互讓、相濡以沫、鍾愛一生……”4月13日,在重慶市大足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頒證室內,夏小燕和她的愛人手持結婚證,在頒證員的帶領下,將愛的誓言銘刻在心間。

當天,婚姻登記處為4對新人舉行了頒證儀式。“頒證大廳紅色的背景牆上高懸著國徽,屋頂上掛著串串‘喜’字裝飾,頒證臺被七彩氣球環抱。”回憶起現場的情景,夏小燕的話語中透露著興奮與激動,“整個頒證儀式簡潔莊重,有滿滿的儀式感,我終生難忘。”

“從戀愛到成家,婚姻登記是一個重要節點,作為民政的視窗單位,婚姻登記處與新人距離最近,對引導大家形成正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至關重要。”大足區民政局局長石朝勇告訴記者,要把婚姻的神聖、家庭的責任傳遞給新人,就要在提升儀式感方面下功夫。

為了讓婚姻登記更具儀式感,大足區民政局不僅把頒證儀式引入登記服務,還在此基礎上拓展出戶外頒證儀式。“‘520’那天,民政局組織我們身著潔白的婚紗和禮服,在花海中進行頒證,就像一次集體婚禮,大家親手種下了‘愛情樹’。”新人吳琳坦言,從小到大,她曾經無數次幻想過自己婚禮的樣子,這次集體頒證感覺很不一樣,既莊嚴又不失浪漫,讓她很驚喜、很感動。

據石朝勇介紹,為了給婚姻當事人留下一段珍貴的記憶,給新的小家庭一個美好的開端,在創新頒證儀式的過程中,大足區陸續將昌州古城、雍溪鎮慈雲村、南山公園、香國公園等場所選定為頒證基地和集體婚禮舉行地,並探索了地方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名人等特邀頒證員頒證制度。截至目前,已開展5次集體頒證活動、3次集體婚禮。

社群加強引導

婚宴簡辦了,觀念轉變了

賀本銀今年28歲,家住大足區棠香街道金星社群。他和妻子在5月登記結婚後開始籌備婚禮和婚宴等事宜。

“一開始計劃至少擺20多桌,最後只擺了5桌,還精簡了婚禮的不少環節。”賀本銀告訴記者,結婚是人生大事,都想辦得風風光光,但社群的持續宣傳引導讓他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

記者瞭解到,作為大足區婚俗改革的試點之一,金星社群透過組織居民代表商議,在居民公約中加入了“紅白喜事、節約從簡”等內容,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引領了風尚。社群紅白理事會也積極發揮作用,及時修訂章程,明確紅事辦理“提倡只辦親友席,不辦鄉親席;宴請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桌,每桌標準不超過400元。”

“我們依託‘大足石刻’中包含的‘慈、善、孝、義、廉’等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各村和社群在充分尊重村民、居民意願的基礎上,利用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對婚禮、婚俗等作出約定,進而推進移風易俗。”石朝勇告訴記者,區民政局還鼓勵有條件的鎮街對不要彩禮的新人給予獎勵,並以新人名義將獎金捐贈給轄區內的貧困學生和特困人員。

“當不當會長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幫年輕人少走彎路,別因為攀比彩禮錯過好姻緣,也別為了婚宴擺闊徒增負擔。”說話的人叫鄭聖菊,今年57歲的她在基層工作了35年,現在是金星社群紅娘理事會的會長。鄭聖菊心裡清楚,婚俗改革是好事,但要讓所有人都接受並不容易。

“我是老黨員,必須挑這個頭。”鄭聖菊告訴記者,她和理事會的幾個老姐妹平時常在社群和大家聊婚俗改革的事,得知哪家有喜事,都會上門道喜,順便把節儉辦婚禮的好處講一講。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幫居民換一種思路,給各家辦婚事多提供一種選擇。”鄭聖菊說,賀本銀夫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改變了大擺宴席的固有觀念,既減少了浪費,也為婚後的小日子增加了積蓄。

社工跟進服務

專業解困惑,用心助改革

4月24日,在大足區棠香街道,一場名為“文明新婚俗 法助幸福家”的輔導講座吸引了不少居民。講座是由區民政局聯合福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福佑社工)舉辦的。

“除了輔導講座,我們還負責區、街道、社群三級婚姻家庭輔導陣地的運營,由派駐社工結合轄區實際帶領志願者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婚俗改革宣傳、優良家風傳承、社群婚輔組織培育等。”福佑社工負責人屠歡說。

“大足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的服務物件多是前來辦理離婚登記的夫妻。為他們提供諮詢、輔導等服務時,我們更注重幫當事人分析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大足區婚姻登記處主任羅莎表示,派駐中心的社工會著重引導夫妻雙方冷靜思考,慎重對待婚姻。

與區級輔導中心不同,街道和社群輔導站更多面對的是夫妻間的小打小鬧。在金星社群婚姻家庭輔導站的服務登記表上記者看到,什麼時候誰來諮詢過、社工開展了怎樣的輔導、回訪情況如何等都有詳細記錄。

據駐站社工陳夢介紹,來這裡諮詢的主要是新婚夫妻,大部分是因為一些瑣事爭吵把關係搞僵了。在輔導中,她會先和雙方單獨交流,幫他們分析對方的過錯和自己的不足,也讓雙方看到對方的好。經過她的輔導,多數夫妻都能平心靜氣地離開。

“能來社群輔導站,就說明他們想解決問題,想透過輔導改善關係,進而提升婚姻質量,我們正好可以運用專業方法給他們提供幫助。”陳夢表示,除了社群輔導站的日常工作,他們每個月都會帶領社群志願者走上街頭,將印有“婚喜事,不攀比”“好家風,幸福存”等字樣的環保布袋和宣傳單發放給居民,將婚俗改革的新舉措、新鮮事講給居民聽。

多個部門參與

改革舊婚俗,共樹新風尚

“活動現場給我們準備了三套有不同年代特點的禮服,100多人共同誦讀了紅色家書。”程都告訴記者,國慶前一天,他和妻子在大足區昌州古城參加了“婚約大足 ‘足’你幸福”2021重慶市年代記憶集體婚禮,這次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記者瞭解到,當天的集體婚禮由大足區民政局、共青團大足區委、工會、婦聯等單位聯合舉辦,這也是大足區相關部門和單位合力推進婚俗改革的一個縮影。

“年輕人工作忙,交際面窄,我們有針對性地提供交友的機會和平臺。”據共青團大足區委副書記陳瑜介紹,他們打造了“團團有約”和“青春有你”兩大青年聯誼交友活動品牌,加強青年婚戀交友服務,倡導文明節儉婚俗禮儀。

“女兒有了物件,我就告訴她,結婚最重要的是兩人感情好,彩禮不重要!”在大足區婦聯舉辦的“慶中秋·學論述”家庭文明建設座談會上,“全國五好家庭”代表蔣文友分享了自家婚俗新風的故事。“下一步,我們將透過‘婦女之家’和基層婦聯組織,加大婚俗改革宣傳,倡導文明婚俗,弘揚婚育新風。”區婦聯副主席肖昌鳳說。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事最有說服力。”石朝勇告訴記者,區民政局平時特別注重收集和整理相關素材,不僅製作了婚俗改革宣傳短影片,還把節儉辦婚禮的故事拍成了微電影,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婚戀新風傳播出去,引導新人婚事新辦、簡辦。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大足區委宣傳部和區總工會等部門和單位也立足職責助力婚俗改革,持續開展婚改服務陣地建設、婚姻家庭經營能力提升、優秀家庭家風家教建設等活動。同時,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石刻研究院等單位還組織律師、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開展活動,引導大家學習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婚姻家庭文化、新型婚姻家庭觀,提升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感,增進婚姻和美、家庭和諧。

【來源:中國社會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