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可視挖耳勺走紅網路或許讓耳朵更受傷

2022-04-02由 瀟湘名醫 發表于 農業

耳朵誘耳穗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耳朵本身具有自潔功能,透過外耳道纖毛運動,藉助咀嚼、張口等動作,耳屎可以自行排出。無論是用普通挖耳勺還是挖耳“神器”,都不建議大家自行掏耳朵,以免損傷耳道和鼓膜。

楊東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耳部健康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挖耳‘神器’,讓你挖耳朵就像照鏡子,舒服到抓腳趾。”最近一款可以連線手機的可視挖耳“神器”在網上熱賣,其價格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除此之外,網上還售賣其他種類的挖耳“神器”,如彈簧挖耳勺、放大鏡發光挖耳勺、吸耳屎器等。

對此,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楊東表示,一般情況下,耳朵本身具有自潔功能,透過外耳道纖毛運動,藉助咀嚼、張口等動作,耳屎可以自行排出。無論是用普通挖耳勺還是挖耳“神器”,都不建議大家自行掏耳朵,以免損傷耳道和鼓膜。

  使用“神器”增加耳朵受傷風險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可視挖耳勺基本上採用了類似於內窺鏡的設計,在挖耳勺前端配備了微型攝像頭,其可以連線手機App。商家宣稱,能從手機端看清耳朵內部,進而更加準確地找到耳屎並將其清理出來。

“這種可視挖耳勺和專業醫生操作的耳內鏡有些類似,不過和專業耳內鏡相比,絕大多數可視挖耳勺的影象清晰度非常低、色彩辨識度也很低。”楊東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晰地看到耳內情況,有時出現輕微破損出血也看不到,因此極易弄傷外耳道和鼓膜。

此外,挖耳“神器”鏡頭呈現出來的影象是二維的,而真實的耳道是三維的,這樣在操作的時候只能看到平面,而無法感知深淺。

“耳道只有短短的2。5釐米,而且並不是筆直的,‘道路’曲曲折折。此外,每個人的耳道也不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專業醫生在操作耳內鏡時都會非常小心,遇到比較麻煩的情況時,還需兩名醫生共同操作。對於不同形態的耳屎,醫生可能會使用不同工具。”楊東強調,對於沒有專業解剖知識的普通人來說,並不瞭解耳道的構造,即使看到了鼓膜,也可能分辨不出鼓膜等重要部位,貿然去挖非常危險。

“同時,很多人在用普通耳勺自行掏耳朵時,因為看不到耳內狀況,可能會比較慎重,不敢貿然往深處掏。但是由於有了可視的影像,大家就敢放心大膽地往耳道深處掏,反而增加了損傷耳道和鼓膜的風險。”楊東分析。

其實不只是可視挖耳勺,像彈簧挖耳勺、吸耳屎器等,商家也都會宣稱其產品比普通挖耳勺更安全,讓普通老百姓產生一種錯覺——這些挖耳“神器”可以讓我們實現“掏耳自由”、不會弄傷耳道,進而誘導消費者肆無忌憚地掏耳朵。

  通常沒必要頻繁掏耳朵

“耳屎雖然被稱為‘屎’,但並不是身體裡的廢物。”楊東介紹,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面板內腺體的分泌物,具有殺菌、潤津耳道的作用。

大部分人外耳道面板表面都會附有一層極薄的耳屎,暴露在空氣中後,會結成淡黃色或褐色薄片。還有人的耳屎像黃色黏稠的油脂,附著在外耳道。不過,不管是哪種耳屎,都可以保護耳道,使耳膜免受真菌、灰塵、小蟲子等侵害。此外,外耳道的耳屎在鼓膜前面,可以讓聲音緩緩傳導進去,使鼓膜免受劇烈震動的損害。

“從專業醫生的角度來看,根本沒必要頻繁掏耳朵。”楊東表示,一般情況下,耳垢多了,通常會自然排出。即使有時耳屎過多、完全堵塞了外耳道,只要不影響聽力,沒有耳痛、咳嗽、耳朵腫脹等症狀,也都無需處理。

經常掏耳朵雖然感覺很爽,但會讓耳朵很受傷。“經常挖耳朵最大的風險,就是會不小心碰傷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聾。”楊東說,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十分多見,比如掏耳朵時被別人碰到手臂,或者是自己掌握不好深淺,都可能出現這種意外。

使用金屬等材質較硬的挖耳工具,很容易碰傷嬌嫩的外耳道面板。如果挖耳朵的工具沒有進行過嚴格滅菌,很容易把細菌帶進耳道,引發外耳道炎或者慢性外耳道炎,若長期滲液刺激耳道,還能引起外耳道溼疹等疾病。

“當耳屎過多,出現耳悶、耳痛或者聽力輕微下降等情況時,大家可以到醫院進行專業清理。”楊東解釋,引起耳屎分泌過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外耳道畸形、狹窄等原因引起的。當出現耵聹栓塞,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比如使用碳酸氫鈉、硼酸等油性滴耳液,先把耵聹泡軟,而後用水一衝就可以將其取出。如果耳部出現合併感染,醫生會先解決感染問題,而後再取出耵聹。(記者陳曦)

責編:沈甜

【來源:科技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