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近600年無人敢盜?清朝皇帝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03-26由 舊時樓臺月 發表于 農業

秦伯奔吳在什麼地方

作為我國現如今已探明最大皇家陵墓之一的明孝陵,此處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之處。考古專家們在1977年的時候曾經光顧過明孝陵,在完成兩輪統一勘測後發現了問題,堂堂的明朝第一皇陵竟然沒有絲毫被盜的跡象,除了陵墓內部沒有絲毫被損壞的痕跡以外,就連陵墓周圍也“人跡罕至”。

朱元璋於1398年撒手歸西,和歷朝歷代的所有帝王們一樣,朱元璋在臨死之前也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墓者們所襲擾,再加上朱元璋生前統治期間曾殘害了諸多人,雖然朱元璋此舉有利於明朝統治,但其身後多少也會害怕被這些人的後代或是其他盜墓者所光臨。

於是在朱元璋駕崩後的頭七那天,一次轟轟烈烈的排面在南京皇城外揚長鋪開,為了使外界混淆視聽而更好地隱蔽自己的葬身之處,朱元璋特意安排皇孫朱允炆在其駕崩後設置十三支出殯隊伍,這十三支出殯隊伍分別從南京城的十三個城門揚鞭而出,然後行至一定距離後當地掘墓送棺。

不得不說,朱元璋此舉完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不過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朱元璋真正的屍首並不在這十三支出殯隊伍當中,而且他也沒有和馬皇后合葬在明孝陵當中,而是在十三支隊伍出殯之前就已經派人秘密葬在了莫愁湖底,不過這一說法目前仍沒有得到證實,畢竟朱元璋的真正屍身還未重見天日。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近600年無人敢盜?清朝皇帝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公元1375年左右,朱元璋就曾開始費心費力於尋找修建身後枯冢的事宜,最終經過和群臣的商討尤其是在聽取了劉伯溫的建議之後,朱元璋選擇將獨龍阜山作為明孝陵的取址處,隨後便動用了近15萬軍工歷時25年左右修建完畢。

說來也怪,在明孝陵動工的25年期間裡,朱元璋先後失去了自己最喜愛的馬皇后和最疼愛的太子朱標。公元1382年也就是孝陵動工的第2年,馬皇后因病撒手人寰;公元1392年,朱元璋最疼愛的太子朱標也追隨母親而去,時年64歲的朱元璋恍若正遭晴天霹靂。

馬皇后和太子朱標在去世之後均被朱元璋親手送進了明孝陵,而且朱元璋在臨終之前就曾對天下人放過話,“自己死後一定要和馬皇后合葬”,這在清朝修訂的《明史》中確有記載。而且朱元璋一生最親近的兩個人就是馬皇后和朱標,所以朱元璋最有可能在死後同樣也是和他們母子倆一同葬在了孝陵。

在後世人看來,“朱元璋身在孝陵”已經不是任何不可透露的秘密了,更何況在之後的清朝時期裡,康熙乾隆等多位皇帝都曾親自多次前往明孝陵進行跪拜,其祭奠的規模據說不亞於祭天大典,而且每年舉行祭拜儀式的時候,現場都被圍得水洩不通,來往圍觀的百姓不計其數。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近600年無人敢盜?清朝皇帝發揮了重要作用

既然明孝陵的所在之處已經不是一個極為隱蔽的秘密了,那麼為何自朱元璋之後的600年間仍舊沒有盜墓者選擇“光顧”此地呢?

滿清在入關的那一刻並沒有發掘明孝陵,那便意味著在之後的清朝統治年間裡自然也不會對明朝皇陵進行挖掘,只要滿清想要在入主中原之後更好地一統天下,那他們就不會對明朝陵墓動手,畢竟明陵是漢文化的代名詞,倘若滿清對明陵“動粗”,那便意味著和漢文化決裂,此舉實在是不利於長足統治。

考慮到封建統治的因素,所以滿清不但沒有動明陵分毫,而且在康熙之後的歷位皇帝都延續了康熙帝對明孝陵的祭拜儀式。所以在明清統治的近600年時間裡,由於兩朝皇族對明孝陵的管理和看護十分重視,如此自然不會有盜墓者敢來行苟且之事。

除此以外,明孝陵的選址處在獨龍阜山,而獨龍阜山是南京有名的石頭山,整體石頭的構造使其本身就極易防盜。再加上當時劉伯溫建議對獨龍阜山實施橫向鑿山,此舉更是能夠極好隱蔽陵墓入口且加大被盜難度。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近600年無人敢盜?清朝皇帝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山體構造和橫向開鑿以外,明孝陵的內部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土丘,1977年考古專家們對明孝陵進行勘測的結果顯示,土丘周圍石壁磚牆的厚度約在幾米,最薄的地方也有一米多厚。而且從地宮那頗似“罐子”的構造來看,實在是很不容易從外界被開啟,倘若沒有大型破壁工具的話,想要在這裡成功盜墓簡直是痴人說夢。